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学判断简答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62962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学判断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学判断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学判断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学判断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学判断简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探讨人的心理的差异性。 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观察法-

2、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的记录, 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6、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第三个是无关变量。 7、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如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等。 8、问卷(法)-一种间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所要搜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应回答的问题,控制被试

3、回答的范围或将答案框定在卷面上,要求被试任择其一作答,然后对回答结果再进行分析研究。 9、活动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活动的产品如日记、作文、试卷、图画、自制教具、手工作品及其他劳动产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学生的心理特点。 10、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根据系统性原则,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11、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突触-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

4、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作用。 13、极化状态-在平时,神经细胞膜内因负离子占优势形成负电位,膜外因正离子占优势形成正电位,膜内外产生一定的电位差,这就叫做极化状态。 14、去极化状态-如果有一个刺激物,刺激到膜的一定部位,这时膜上受到刺激的部位的通透性就会发生改变,允许膜外的正离子进入,于是膜内外的正负离子就大多可以通行了。这时,原来膜内外的电位差发生变化,即原来的电位差由减小到消失。这种状态叫做去极化状态。 15、刺激过程-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入

5、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 化,这就是刺激过程。 16、反应过程-剌激过程到了中枢,还要引起效应器环节的变化,即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也是能量转化,如神经冲动转到肌肉就转化为肌肉的机械运动。 17、听觉性失语症-昕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颗叶的颈上回的后方。它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当其受伤后,病人虽能讲话,但言语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的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因此这种病人,与人谈话时常常答非所问,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18、视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受损伤的病人,不能理解过去已知的文字符号,阅读发生障碍,称为视觉性失语症。 19、失写症-书写中枢紧靠中央前回,它是管理上股

6、特别是子的运动区。该区受损伤则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 20、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也叫自主神经系统,从脑与脊髓出发,广泛地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主管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它们的作用是互相顿顽的。 21、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口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剌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例如,眨眼、膝跳和呕吐等。 22、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它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

7、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23、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24、泛化-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剌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 化。 25、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剌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26、动力定型-本来是由一连串剌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

8、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27、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28、正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如小孩临睡前往往容易很兴奋,出现所谓的闹觉现象,这就是正诱导所致。 29、负诱导-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如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书,对周围有人走动或出现其他情况,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负诱导现象。 30、二级

9、条件反射-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也能形成条件反射。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二级条件反射。 31、保护性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它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 制 32、神经冲动-当出现去极化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受剌激的某处(假定为A处)和临近部位(假定为B处)相形之下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又改变了B处的膜的通透性,从而使B处的电位也变为负的,于是负电位就这样传导开。另一方面,随着膜的通透性的迅速复原,原来受刺激点A处膜内外的极化状态又重新形成,它与B处的、电位差也就消失。这就叫做一

10、次神经冲动。 33、反映-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34、感应性-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感应性是有生命的标志。 35、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或种系(即人和动物)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狭义的心理发展则指个体(即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36、遗传素质-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例如机体形态、构造、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生物特征就是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口 37、信号性反应-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

11、建立条件反射。当动物能够把一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我们就说它不仅具有生命,而且还有心理。心理发生的标志是信号性反应。 38、主观能动性-是指人能够根据目的和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使客观事物服务于自己。 39、同化-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40、顺应-顺应是指改变内部图式,以适应环境现实。 41、最近发展区-在进行教学时,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

12、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41、外受感觉-外受感觉是人对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属于外受感觉的有视觉、昕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42、内受感觉-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剌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均属于内受感觉。 43、感受性-感受性是对适宜剌激的感觉能力。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受性通常是用感觉阂限来度量的。 44、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就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剌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阂限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 45、 (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剌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

13、应。适应有的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有的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46、 (感觉)对比-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剌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分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两种。 47、知觉-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48、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它可分为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49、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口 50、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

14、的。运动知觉分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51、真动知觉-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52、似动知觉-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53、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54、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55、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

15、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56、知觉的整体性-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57、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 58、绝对感觉阔限-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剌激量叫绝对感觉阑限。绝对感觉阑限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两者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59、观察-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称思维的知觉。 60、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61、感受野一-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者采用微电极技术研究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加工,发现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同时,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据此,可揭示该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剌激区域,这个区域称为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