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最信任的人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1219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孩子最信任的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做孩子最信任的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做孩子最信任的人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做孩子最信任的人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做孩子最信任的人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孩子最信任的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孩子最信任的人(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孩子最信任的人“老师,多么亲切的名字;老班,多么深情的呼唤。一支粉笔,画出爱的轨迹;三尺教坛,写满梦的斑斓。他曾经播洒阳光,为梦想守望;也常常耕耘希望,为心灵护航。感谢有您,难忘师恩!师道永恒张胜利。”这是2010年度感动天中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为我写下的颁奖词。2010年七八月份,大河报、天中晚报、驻马店日报等媒体报道的那位“双耳全聋看口型学习”的陈玲玲,就是我班的学生。2010年高考中她超过一本线11分,被安徽大学录取,这对于玲玲来讲真是太不容易了。提起陈玲玲,还得从四年前说起:2007年中招时,陈玲玲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高中,由于她情况特殊,别的老师都不愿接收她。小学四年级时,她因病注射了大

2、剂量的链霉素,导致双耳失去听力。大家都担心她能否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我当时顶着很大的压力才收下她。在培养陈玲玲的过程中,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她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上课时我提出让任课老师尽量多板书,课后多辅导。每次评讲完试卷,我就把讲稿交给她。由于双耳失聪,她不知道自己读书的声音有多大,经常影响其他同学,我就把办公室的钥匙给她配了一把,每天让她在那里早读。起初和她谈话时,我事先准备一个本子,边说边写与她交流。过了一段时间,她慢慢熟悉了我的口型。有残疾的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为培养她的自信心,我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我们班创办“胜利号”班报,我让她报名参加,我们在征集“班徽”时,让她参与设计,

3、其他活动也让她与大家一起参加。经过耐心地培养,她走出心理暗影,对生活充满信心,内心充满阳光,与大家相处和谐。用她自己的话说“有心便有了全部”,正是有心她才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自我!陈玲玲的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她和姐姐都在上学,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家境非常困难,我时常接济她。当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给我发来短信:各种费用加起来6300元,有人到她家愿意出五万元钱买她的通知书,妈妈答应了,但她不同意,问我怎么办?看到这些我心里一阵酸楚,决定为她筹集学费。我带着玲玲去了市慈善总会、希望工程办公室、市妇联等部门,帮她筹集上大学的学费。新生开学时,我没有让她家里花一分钱,亲自开车把陈玲玲送到安徽大

4、学,并与她的院系领导接洽,安排好玲玲上大学的事宜后才放心回来。就在我从安大返回时,她一把抱住我哭了出来。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动情地说:“这个孩子是不幸的,但她遇到了你这样的老师又是幸运的”。作为班主任,我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这位身残志坚的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她的梦想!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2004年学校决定让我到分校工作,在去分校的路上,我构思了一首诗:“回首高三苦与乐,摸打滚爬过一载。成败是非皆旧事,而今跨步从头迈。整理行装踏征程,激情再次燃起来。拼上三年又何妨?尽心竭力创品牌!”这是我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我时常用这首诗激励着自己。05年

5、夏天,我利用课余时间骑着摩托车对市区内的43名同学进行家访。这次活动历时20多天,行程400多公里,有时最晚夜里11点多我才回到家里。在整个家访过程中,我没有在任何学生家吃过一顿饭。有个学生家长曾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学生得知我一直忙着还没吃饭,就给他爸爸打电话,让爸爸给老师买一碗烩面送过来。07年那一届,我担任的是两个班的班主任,当年高考这两个班120人过本科线111人,全市文科前十名我们班占了3个。从教24年的我,我获得不少荣誉:如“师德标兵”、“十佳文明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省优秀教师、省学术带头人、省师德先进个人等等。河南教育2006年第四期“班主任之星”介绍了我的事迹。2010年度

6、我又获得感动天中十大人物。这些荣誉对我既是肯定又是鼓励和鞭策。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把它当作一生的事业去追求!让我们放飞梦想,用青春燃烧学生的激情,用拼搏激励学生的斗志,用汗水浇灌学生成长,用努力和奉献与未来携手,共创杏坛辉煌!但求问心无悔不想说自己从小就有教师梦,这神圣的三尺讲台让我如何的魂系梦牵,期待着桃李满天下。其实当初上师范大学是个偶然,毕业了做个教师也是偶然,一路南下来到西山就更是个偶然了。但是,能在这里开始第三个年头,还是一副欣欣然的样子,细想之下,这份坚持,绝不是偶然了!我也曾追问过自己,是什么维系了这份坚持,却久久寻不着答案,后来帮我找到这个答案的是一个学生。那是一个中

7、午,房间响起了 “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居然是陈晨!陈晨是我初一时教过的一个孩子,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每天都需要吃药,才能跟其他孩子正常的生活在一起。即便吃药,他还经常会在半夜起床,用力去摇别人的床;他会在玩耍时用涂改液把自己的脸涂得白花花;他会在穿新鞋子时,留着商标,让人知道这是新鞋他会做的太多,可做得很多都让人心酸。可以想象他的父母该是带着何等的信任把孩子放在西山啊!虽然年轻,我却深知家长的心不能辜负。平时对陈晨的关注就多了起来,我喜欢对他笑,喜欢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在人前夸赞他,喜欢周周末陪他坐在大台阶上晒太阳,听他给我讲那些残缺不全的小故事。他也很接受我,一直很听我的话。可是,

8、初二开始我就已经不教他了呀。他来找我什么事呢?原来,因为一些家庭原因,他要转学了,是来跟我道别的,我欣慰于孩子的懂事,几句简单的叮嘱后,目送他离开,可就在他的身影快转下楼梯时,他突然猛地转身,对我挥手喊道:“老师,我会永远记着你的!”那张略带憨傻的小笑脸依旧,而我却笑不出来了一个也许从此陌路的人,会在心中永远记着你,那种感觉不正是感动吗?自己近乎微不足道的举动能换来一个孩子刻骨铭心的感激,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正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的诸多感动,维系了我做教师的信念。可这份感动,绝不是信手拈来的,是需要真心的付出才能收获的。我们在路上见到摔倒的人,大都能上前搀扶;看到年迈的乞人,也都肯伸出援手。对待陌

9、生人,尚且如此;那作为教师,面对着自己的学生付出关爱不正是一种源于心、发乎情的本能吗?不想高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高尚口号,至少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该用真心啊!难道只有带着父母离异的痛苦、痛失亲人的悲惨的孩子,才能让我们抬眼观望吗?坐在教室的哪一个孩子不是有血有肉?哪一个不是背井离乡?哪一个不需要我们去爱啊? 关爱不是作秀,关爱源于点滴生活,不需要轰轰烈烈,却也要细水长流。我的学生喜欢跟我讲:老师,我们知道,你爱我们!曾有学生跟我说,老师,你每天提醒我们天气的变化,我知道,你爱我们;也有人说,老师,那天我哭了,你一整节自习陪着我坐在卫生间冰凉的地板上,跟我聊天,我知道,

10、你爱我们;有人写信给我说,老师,我过去总喜欢跟同学吵架,经常惹事,甚至到段长那里去告你偏心,可你见到我,从来都笑得那么灿烂,我知道,我错了,我更知道,你爱我们;还有人说,老师,我开学初厌学,撕掉书本团成纸团丢进垃圾桶,你没有责骂我,而是用手一张张的捡起那早已脏臭的纸团,那一刻,你弯下腰,我更垂下头,我知道,我应该爱惜书籍,我更知道,你爱我们学生的只言片语,在我心中,却是不竭的动力,我欣喜于自己的爱有人懂。我甚至有时在心中偷偷的骄傲一下,觉得自己这个老师做得还算成功。 可是教初二那年,给学生上藤野先生一课时,我忽然陷入了沉思,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觉得医治身体的疾病不算救人,更应该拯救人们的灵魂。

11、那我们做老师的呢?对学生不侮辱、不体罚,生病时给予问候,成绩下降时帮助他们补习,这些的确是关爱。但做这些就够了吗?在自己的关心之下,学生上课不调皮了,就算是老师做的成功了吗?在学生思想叛逆期,不去正确引导,而是避重就轻,兵来将挡的处理些生活琐事,就是爱的全部吗?如果学生在这个时期,思想偏激脱离轨道,我们没有合理引导,以致今后不能适应社会,我们不会内疚吗?天啊我真傻,我曾经对爱的理解是多么狭隘。真正的关爱更应该是精神上,品行上、心理上的扶助。教会他们为人处事,教会他们待人接物。这更是我们做教师的职责。我班上有个孩子叫阿鹏,老实、本分、肯吃苦、对待学习更是一丝不苟。可是活跃的思维经常无意戳了别人的

12、伤疤!我就曾经亲身感受过。有一次他问我怎么不写大作文,我说下周再写,我眼珠一转,一副看穿一切的面孔讲到:“一定是你太懒,没改完!”就算真的是我懒,这样讲话得体吗?我是可以笑一笑,可真养成习惯,步入社会,有几个人能接受他这种直言不讳呢?于是,我轻轻的跟他讲:“阿鹏,你去了解一下,杨修是怎么死的,好不好?”一句话,孩子很用心,到语文书上去翻看,四处询问,当他明白了之后,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了“恃才放旷”来给我看,并且很诚恳得对我说谢谢。那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现在教他的老师都说他稳重了很多。当老师真的就是这样一份拷问心灵、磨炼耐心的差事。似乎很苦,可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外界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去做,仍然可

13、以甘之如饴。我不想用哲人那些华丽的辞藻来装点自己的人生,更不敢期望自己以魏书生为目标,在教育事业上开创一片新天地。我只是一个再平凡、再普通不过的小女子,我只想用心去做我自己!于是,我告诉自己:当老师,我不求“与人玫瑰,手留余香”,即使有余香,也只能是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绝不是给予关爱时的企图;当老师,我更不求什么扬名立万,光耀门楣,当老师,我,但求,问心无愧! 关爱学生,铸造师魂(演讲稿)演说稿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07-9-11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贵 州 学 习 网 关爱学生,铸造师魂(演讲稿)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而为人师表,又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教

14、育家加里宁说过,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因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所以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比喻成“爱心大使”,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的完美人格,教师的崇高师魂,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不管是在教书,还是在育人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爱去铸造崇高的师魂。师魂永远是爱,这爱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这就要求

15、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必须爱岗敬业,树立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要热爱教师职业,并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这样才会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并在工作中时时感到苦中有乐,时时有一种幸福感,这样才能保证所任教的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同学们学得舒心,家长满意,领导信任。师魂永远是爱,这爱又是对学生的关爱。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学生有了进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他们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我们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指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一切讽刺、挖苦都是下下策。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

16、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对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调皮学生,纵使用许多道理,对他们讲许多次,可他们就是“不懂不接受”,依然我行我素,经常惹来老师的批评,对老师总有一种对抗的情绪。对他们进行表扬,他们认为是哄骗;对他们进行批评,他们认为是整治。可是,一旦学生生病了,你去看看他,他就会责备自己曾经让你操心了;学生家里有困难,你给他以帮助,他就会怀着感激之情下决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学生有了困惑,你去找他谈心、关心他,他就会下决心听你的话这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行为和举止,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所以,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 师爱,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桥梁。 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