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案例剖析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静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推广

上传人:NU****AN 文档编号:84190927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案例剖析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静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推广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医院案例剖析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静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推广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医院案例剖析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静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推广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医院案例剖析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静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推广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医院案例剖析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静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推广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案例剖析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静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推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案例剖析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静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推广(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在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的执行与推广,目 录,01.1,执行标准背景 机构简介,柳州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26年,具有91年的建院历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广西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资质单位、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国家及广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医院。,执行标准背景 执行标准的基础条件,2007年起柳州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我院; 2010年起医院是广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 2012年起医院是广西“优质护理

2、服务“护理岗位管理试点医院; 2013年医院血透室获得广西血液净化专业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 2013年起护理部实现对全院护士的垂直管理; 2016年获得广西临床护理专业重点专科; 2016年医院产科获得广西助产专业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 2017年是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单位。,01.2,执行标准背景 执行标准的基础条件,数据2017年6月截止 护理单元60个; 全院实际开放床位数:1925张; 护理岗位人数:1498人,其中获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PICC专科护士8人,获其他院内外静脉治疗PICC专科护士38人; 普通病房床护比:1:0.43; 2016住院病人数72387人次,出院人数为72

3、338人次; 2016年静脉输液72044人次,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101848。,01.2,执行标准背景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执行与推广,01.3,静脉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为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201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我院为保障患者静脉治疗安全,贯彻“规范”执行推广精神,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从工作计划、组织建设、规范制度标准、相关质控管理、理论技能培训、规范开展技术、完善职业防护、规范护理文书、完成科研论文

4、等全方面规范静脉治疗管理工作。,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皮肤坏死(外院案例图片),执行标准计划执行标准的目标,02.1,探讨管理方法:探讨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的管理方法。 规范制度标准:重新规范修订医院 “静脉治疗”相关制度、操作流程及质量管理评分标准。 提高理论及技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的相关理论水平、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管理能力。 规范开展技术:全院规范PICC、CVC维护、PVC操作技术等,推广开展PICC置管技术。 保证静脉治疗安全:降低医院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保证患者静脉治疗安全。 促进专业发展:促进我院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执行标准计划执行标准

5、的策略,02.2,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实施“规范”执行推广工作。,执行标准过程 工作计划,03.1,2014年进一步完善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将“规范”及相关知识传达到科室,务求全员知晓、落实到位;静脉治疗质控由小组成员负责,让基层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管理,将质控意识向护理基层延伸。 2015年建立“静脉治疗多学科协作团队”:团队由静脉治疗护理管理小组、国际伤口治疗师、血管外科、放射科、超声科、药学部、医院感控科、设备器械科、医院法律顾问等部门组成,为保障静脉治疗安全提供坚强后盾。 2016年建立市级医院、医联体二级医院、县级医院及院内微信群,搭建沟

6、通平台,借助平台相互交流,如特殊案例讨论、疑难问题解决方法等,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院内:通过微信形式发布,由静脉治疗护理管理小组组长调配专科护士实地指导帮助;院外:通过微信形式远程技术指导与病情追踪。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静脉治疗技术的能力及临床安全,扩大医院在桂中地区影响力。,执行标准过程 组织建设,03.2,执行标准过程 组织建设,03.2,执行标准过程 组织建设,03.2,执行标准过程 组织建设,03.2,根据“规范”, 全面完善医院“静脉治疗”的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考核标准、专项质量考核评分标准,修订静脉治疗相关制度、应急预案各7项、标准化流程(SOP)12项,护理部蔡洁主任2

7、015年参编安全输液百问百答。 2013年根据国家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修订临床各专科的具体管理措施,如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要求,采用反问式查对+患者或家属确认身份信息的方法及高危药品规范标识、分区等,有效落实了各项制度,保证全院静脉治疗安全管理。 2015年与药学部联合,完善医院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的制作、常用试敏药物操作规程表的制定及医院常用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方法、流程。 2016年将医院实施推行静脉治疗的行业标准、组织机构、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等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建立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管理相关资料文件盒下发科室,促进科室静脉治疗质量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执行标准过程 规范制度标准,03.3,执

8、行标准过程 规范制度标准,03.3,实施三级质控管理 制定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该考核标准以“规范”为依据,设计“护士管理”、“操作前评估”,“环境要求”、“用物、药品要求”、“安全管理”、“消毒隔离”、“专科要求”、“健康宣教” 等8个考核项目。 应用柳州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进行全院专项检查,运用PDCA等管理工具,定期进行质控检查及分析,实事求是统计数据,通过国家质量数据平台填报相关指标,动态了解我院静脉治疗工作实施及改善情况。 组织“静脉治疗护理管理小组”进行全院卫生行业标准实践现状调查摸底调查;参与西部静脉输液横断面调查。 与药学部联合每月药品检查一次,

9、将检查结果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在护长例会汇总反馈,共同促进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执行标准过程 相关质控管理,03.4,优化静脉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系统 积极组织讨论,提出整改措施,改进工作质量。 科室质控管理 科室建立静脉治疗相关护理质量监控指标,实时监控,促进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提高。 科室落实“规范”,通过培训规范标准、流程,严格执行制度等形式让每个操作者都具有质控意识,自我检查,提高工作质量。 运用品管圈等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质量,对于携带导管出院患者,通过向病人提供中心静脉置管长期护理手册,并以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延续护理,确保患者静脉治疗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执行标准过程 相关质控管

10、理,03.4,执行标准过程 相关质控管理,03.4,执行标准过程 相关质控管理,03.4,2017年 8月1-19 日护理部静脉治疗管理质量专项检查总结(运用PDCA管理工具),执行标准过程 相关质控管理,03.4,2017年 8月1-19 日护理部静脉治疗管理质量专项检查总结(运用PDCA管理工具),执行标准过程 相关质控管理,03.4,执行标准过程 相关质控管理,03.4,理论培训 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层级人员实施“规范”等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培训,特别对新职工、低年资护士开展中心静脉维护规范化培训。 选派各科护理骨干参加国家、省、市各级静脉治疗培训班,促进护理骨干对“规范”的学习掌握,以点带面

11、推进“规范” 落实。 技能培训 全院护理人员进行PICC、CVC维护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合格率100%。 完成院内两期临床护士PICC(肘部途径、颈外静脉途径)资质的培训并考核,授予院内资质证书。 专业人员培养 加强静脉治疗及PICC专业护士培养。,执行标准过程 理论技能培训,03.5,理论培训(2014年-2017年10月数据) 护理部院内培训“规范”7次;举办国家级静脉输液治疗技术与护理管理新进展学习班1期;举办区级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新进展学习班4期;协助柳州市护理质控中心针对基层医院举办静脉治疗培训4次;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视频会议2次;针对社区及对口支援护理人员专项培训11次;参

12、加全区静脉治疗年会专项汇报4次。 每年均选派15-20人参加国家级、省市级静脉治疗培训学习。,执行标准过程 理论技能培训,03.5,执行标准过程 理论技能培训,03.5,2017年3月举办国家级静脉输液治疗技术与护理管理新进展学习班,技能培训(2014年-2017年10月数据) 2013年6月护理部举办院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技能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护士长、护理骨干达249人次,并由参会培训人员在科室进行全员培训,达到全院培训,合格发证上岗。 2014年6月完成院内第一期院内PICC技能考核,12名学员理论考核一次合格率为100%;操作考核一次合格率为 91.67%,二次合格率100 %,授予II类

13、学分5分。 2016年10月完成院内第二期颈外静脉途径PICC技能考核,来自全院各科室24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并通过考核才最终取得颈外静脉途径PICC置管资质,推动静脉输液治疗工作的发展。,执行标准过程 理论技能培训,03.5,执行标准过程 理论技能培训,03.5,执行标准过程 理论技能培训,03.5,专业人员培养(2014年-2017年10月数据) 中华护理学会PICC专科护士8人,其中高级班资质3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培训PICC资质2人;院内培训PICC资质36人,其中肘部路径12人,颈外静脉路径24人。,执行标准过程 理论技能培训,03.5,全院护理人员进行PICC、CVC维护培训

14、,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合格率100%。 举办院内PICC专业技术培训班2期,共36人,其中肘部路径12人,颈外静脉路径24人,先后在肿瘤科、血液科、神经内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儿科(儿科肿瘤、儿科NICU/PICU)、消化内科、重症ICU、呼吸内科、CCU等开展PICC置管技术。 中华护理学会PICC专科护士8人,其中高级班资质3人,分别是重症监护室张理、肿瘤科黄嘉玲、钟颖,均在科室开展B超引导下联合赛丁格PICC置管术,并逐步向全院推广。,执行标准过程 规范开展技术,03.6,执行标准过程 规范开展技术,03.6,2015年5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 正式启用,将原来分散在各

15、个病区配置的化疗药物转为在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监护下集中调配、检查、分发的管理新模式。静脉化疗药集中调配确保了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科室修订完善化疗防护制度,内容涉及:配制防护、化疗药物使用时防护、使用后处理防护及化疗药溢出的紧急处理措施等。 与医院感控科联合,完善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的处理,尤其是HIV职业暴露防护,并将相关流程、知识、表格放院内网共享。 与设备器材科沟通,引进“采血针保护帽”,最大限度保护临床一线护士。,执行标准过程 完善职业防护,03.7,执行标准过程 完善职业防护,03.7,静脉治疗相关知情同意书均经医院法律顾问审核。 规范静脉治疗护理记录的书写,制作置管、

16、用药、输血、并发症等特殊护理记录模板,全院电子病历系统共享,护理记录模板同时起到护理工作指引作用。,执行标准过程 规范护理文书,03.8,2013年-2016年申报开展静脉治疗相关课题4项、新技术新项目2项、发表论文31篇、探讨疑难病例3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42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1项。 科室静脉治疗相关资料文件盒中设置护理课题、新技术新项目申报情况登记表,科室有科研课题及新技术、项目时,需填写该表留存原始资料,并报送护理部。,执行标准过程 完成科研论文,03.9,执行标准成效 执行标准的目标完成情况,04.1,规范制度标准 全面完善医院“静脉治疗”的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考核标准、专项质量考核评分标准,修订静脉治疗相关制度、应急预案各7项、标准化流程(SOP)12项,护理部蔡洁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