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8390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四、结构:搭框架,自然衔接一气呵成【考纲航标】 考试大纲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 结构,指的是文章段落层次内容的组织形式,是文章的骨架和思路。一篇文章,它由多个部分组成,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安排和组合。好的作文结构,极易获得阅卷者青睐。所谓好结构,概括地说为八个字:完整、清晰、严谨、和谐。完整,即首尾圆合,没有断层;清晰,即层次分明,顺序合理;严谨,即细密精当,天衣无缝;和谐,即衔接自然,不留斧痕。在复习备考中,如果能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结构方式,文章定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吸人眼球。 【突围技法】 记叙文结构一般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安排,具体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而议论文结构一般是按照

2、论证思路来安排的。说明文一般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特征和它本身具有的条理性来安排结构。应用文则是按照各自的基本格式安排结构。要让作文结构严谨有序,考生除了平时训练外,更应做到心中有数。这里,主要讲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一、记叙文的结构技法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学写的文体,但是又是考场上学生较少采用的文体。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高考考场记叙文难构思,难出彩,难得高分。其实,记叙文也有几种常用模式,学生可在写作时选用。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引出故事;主体,叙述故事,辅以生动的细节描写:结尾,适当地抒情或议论点题。不管主体

3、部分如何变化,都应遵循以上规律。开头结尾有不少技巧,以下介绍主体部分的几种结构模式。 1时序贯穿式。 这种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把能展现主题的某个故事或某个片段依序叙述描写出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有以下三个步骤:(1)开头引出故事;(2)主体叙述故事,并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刻画;(3)结尾抒情或议论点题。 这种模式看似容易操作,但是也易写成毫无新意、记流水帐的“俗文”。要想在考场上脱颖而出,就得在技巧上下功夫。比如,在选材上,要写触动心灵的人或事;在内容上,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可以采用悬念法、抑扬法、误会法、巧合法等方法来增加事件的波澜;在写作技法上,要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在语言

4、上,要妙用修辞,让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例如2014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探究植物的生长,写的是生物课老师采取指导学生种花生,探究植物生长过程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本文开头就用“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内容。高一时,生物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个学期的探究课,这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来引入故事。主体部分双线并行,明线是花生的生长过程,暗线是我们在探究活动中的成长过程。在叙事中,作者通过花生籽没发芽及花落后没长出果实这两个情节来掀起波澜,又特别注意了对老师语言和花生生长的描写。结尾处,集中议论,深化了主题。 2平行展开式。 这种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重点放在围绕主题,选取了

5、几个片断平行展开,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有以下三个步骤:(1)开头一(2)主体(片断+片断+片断)一(3)结尾(抒情或议论点题)。 运用此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主体部分的几个片断,必须是为了写人叙事的需要而选取的,切忌生搬硬凑;(2)选取的片断不宜过多,以2-4个为佳;(3)各片断之间可建立某种联系,或以物为连接点,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或以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为切分点;(4)形式上,可用小标题组合式,日记连缀式和镜头组合式等方式,使原本界线模糊的几个板块,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更易得到阅卷人的青睐。 2007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沉默的父爱选取了贯穿自我成长过程的三个镜头(6岁学车

6、,16岁上领奖台,昨天送别),并将父亲的眼神和脚步贯穿其中,以表现父亲对我的鼓励、鞭策和期待的大爱。最后:“今天。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写出自己对父爱内涵的感悟,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阅卷老师。 3对比映照式。 议论文有对比映照式,记叙文同样有这个模式,最大的区别是选取的材料不同。议论文主要是用正反论点和论据对比,而记叙文则是把两组存在差异的故事或片断进行对比映照,从而突出主题。这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其模式和第

7、二种大致相同,只是各片断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的。写作时要用描写渲染强化对比点,为议论、抒情蓄势。 模式是死的,思维是活的,在写作中,务必要围绕中心,巧妙构思,层层推进,让文章结构精巧,悬念迭出,成为考场的佳作。 二、议论文的结构技法 高考议论文,考生若能尝试做到结构合体、思路人格、粘连有术三步,那么也就能使自己的文章变得结构清晰、思路明确。 1结构合体。议论文,论证道理,分析事实,肯定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体现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也就成了文章的结构。议论文怎样写才算“合体”呢?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日“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一般放在议

8、论文开头,有引领全文的作用,目的在于使读者能明确议论的中心。“分析问题”,在文章的中间,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用确凿的事实和无可辩驳的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目的在于对论证结果作一归纳,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或者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办法等。 议论文的主体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可以论述一个问题,也可以论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论述时可以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一般来说,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并列式:就是指在论证思路中,用并列的方式从不同

9、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要把分论点写得简洁,鲜明,突出,并将其锤炼成排比句。当然,彼此之间是不允许交叉重复,但可以互换顺序。运用并列式,目的是便于多方论证,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者也能较快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路。并列式,具体有以下结构模式: 模式一:(1)分论点一(独立成段)+论据一(2)分论点二(独立成段)十论据二 (3)分论点三(独立成段)+论据三 模式二: (1)论据一(独立成段)+分论点一 (2)论据二(独立成段)+分论点二 (3)论据三(独立成段)+分论点三 如?的联想,可以分出三个分论点来共同论证这个中心论点。可分为:“?”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10、:“?”能启发人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启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 递进式:指文章各分论点之间呈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调整顺序。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另一种结构方式。具体有以下结构模式: 模式一: 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入手,独立分成若干个。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 论点:只道寻常亦为乐(2011年江西高考卷) 文章就是从“如何”入手,进行论证。 (1)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要懂

11、得发现并珍惜之。 (2)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更要善于利用之。 (3)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亦要尊重并敬畏之。 模式二: 此模式融合了模式一,如果模式一是从三个角度都可以分别立分论点,那么模式二就将三个角度合三为一,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例: 论点: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1)是什么: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期望。 (2)为什么:理想能调动积极的心理预期,使人奋发向上。 (3)怎么样:只有坚持不懈,勇于接受挑战者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模式三: 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12、例: 论点:为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叫好 (1)摆现象:学生提笔忘字,不会写字。写字不规范,繁简杂糅,以使用偏旁符号、冷僻字、日文假名等组成的“火星文”为时髦,不少大学生写字也是像“蟹子爬”,让人不堪卒读。书写难看,不易辨认,像“现代天书”。 (2)析危害:提笔忘字,不会写字,会影响思维的表达。写字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易辨认,会影响考试成绩。书写潦草,会影响社会交际。 (3)挖根源:电脑和网络普及,人们疏于提笔写字。重外语,轻母语。社会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的书写标准。 (4)指办法: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认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及制订统一的书写等级标准的意义。教师、家长带头重视,开写字课,严格执行书写标

13、准。学生认真写好字,养成严谨的书写习惯。 对照式:就其基本特征是从正反两个角度,用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论点的牢靠。这种比较可以是“横比”,即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也可以是“纵比”,即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对照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选择好比较的角度,既要旗帜鲜明,又要判断恰当。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文章说服力。 一般的模式:正面论点+正面论据+分析论证+反面论点+反面论据+分析论证(先“反”后“正”也可)

14、。例: 学然后知不足思路结构图 (1)引论:(类比引论法)类比体:小溪奔入大海 (2)本论: A(反面论证):反面提出观点不学习也不会感到不足:反面说理比喻论证井底之蛙:反面举例a江郎才尽b楚人学舟 B(正面论证):正面提出观点学然后知不足;正面举例芝诺的言行:正面举例a鲁迅语b列宁语c巴甫洛夫语 (3)结论:(引用)朱熹诗;(比喻)只有永远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 运用对照式结构模式的注意事项: (1)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

15、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2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阐明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而要用文字的形式来阐明就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用来阐明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主要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分论点的每一个罗列都是为了解决“为什么”,为什么中心论点可以成立。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与此同时,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关系也可以从“如何”入手,即如何才能让中心论点成立。 考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可以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