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堂鉴赏夏圭溪山清远图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28919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值堂鉴赏夏圭溪山清远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保值堂鉴赏夏圭溪山清远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保值堂鉴赏夏圭溪山清远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保值堂鉴赏夏圭溪山清远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值堂鉴赏夏圭溪山清远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值堂鉴赏夏圭溪山清远图溪山清远图描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清远秀丽景色。画面从雾景开始,近处的巨崖大石清晰可见。一片茂盛的松林在阳光下生机勃发,密林深处的楼阁院落若隐若现,院前有小桥流水和往来行人。松树过后是一片浩荡的江水,江岸有几艘停泊的渔舟,远处山色迷蒙,依稀可见江对岸的绿树村舍。一座巨大的山崖直插江边,起伏险峻的山脉,显得深邃雄伟。江边的一角有绿竹、草亭、几个文人在其间悠闲漫步,茫茫江水中帆影浮动。一段山坡过后,江天一色,显得悠远清旷,一座亭台式的竹桥,通向水边的农家茅舍。河边渔人撑渡,深山集市隐现。全卷最后一段以茂林村舍之景结束。此幅溪山清远图是夏圭众多画中不可多得的一

2、幅佳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长卷,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夏圭的画法多少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从这幅作品上来看,江南山灵湖之景象被展现得淋漓酣畅。夏圭与马远的画风极大地影响着明代山水画,同时也对日本的“狩野派”绘画产生过深远影响。纵观全图,可见画家布置景物是经过周密思考的。高远与平远、深山与阔水紧密相接,气脉相通。3丈长卷,并无堆砌拼凑之感,反而使人觉得空灵疏朗。画家以其熟悉的上虚下实的构图形式来布置景物,所描绘的山坡、巨石、江岸、树木、桥梁等都集中在画面的下部,画面景界显得开阔,给人一种登高俯视的感觉。画面上半

3、部,或以清淡的笔墨来表现远山,或留出大片空白表示江水、烟云。全图疏密关系的处理,真正达到所谓“疏可驰马,密不通风”的境地,使画面产生一种轻松却强烈的节奏感。明代王履曾有诗赞夏圭:“粗而不流俗,细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无猥暗蒙尘之鄙格。”著名的画家董其昌也曾对夏圭赞曰:“夏圭师从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之所谓减塑者。”夏圭,字禹玉,南宋著名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画院待诏。他开始学画人物,后来攻山水画,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人 梧竹溪堂图 ”的效果。后人把他与马远并称“马夏”,合李唐、刘松年称“南宋四家”。此幅溪山清远图画家非常重视墨色的浓淡对比,

4、近景用墨较浓重,远景墨色清淡。从局部看,画树点叶用墨较浓,而山石用墨相对较淡较干,石上苔点用墨较重,这样在黑白对比中,显示出山石的明洁、清润。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迭迭的巖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乾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著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在技法上,山石用中锋勾勒,凝重而爽利,并顺势用侧锋进行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等,再以含有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块面分明,使画面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最后加苔点,笔法虽简却变化多端。楼阁层宇,不假界尺,信笔画就,全无拖沓拼凑之感。点景人物更富于特色,虽用笔寥寥,却能以身段来表达情态,使人物之间各种动态的呼应关系跃然纸上,十分生动。全卷用笔刚劲,沉稳,山坡用一笔长线来画过,线条简洁、疏松,但由于作者在线条中加入了充沛的力感,所以画中并无轻薄之感。巨石山崖运用了斧劈皴,笔法沉着、纯熟,如匠人砍木一般,留下了一片片斧凿的痕迹,山岩坚硬凝重的质感顿时显露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