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理论总复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093163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294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理论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94页
心理咨询师理论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94页
心理咨询师理论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94页
心理咨询师理论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94页
心理咨询师理论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理论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理论总复习(2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心理学串讲,在进入学习之前,有几件事情要大家了解:,2019/3/2,基础心理学知识概览,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绪论(对象内容、本质、简史、方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巴甫洛夫) 心理过程(知、情、意) 人格(倾向性、特征),2019/3/2,绪论(识记),绪论是本章的总论,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心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心理发展阶段: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 简史(诞生、各学派、当代发展) 本节内容,以了解、识记为主。,心理学发展简史,2019/3/2,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识记),生

2、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神经系统(神经元、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 内分泌系统(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巴甫洛夫) 本节内容,以了解、识记为主。,神经元,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分为: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 中间神经元 三种。,神经模式图,神经系统包括: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2019/3/2,心理现象知识框架,心 理 现 象,心理过程,人 格,认 知,情绪情感,意 志,倾向性,人格特征,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言语,意志行

3、动阶段 动机冲突,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心境、激情、应激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2019/3/2,认知过程概念定义,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记忆的定义是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019/3/2,感觉和知觉(重点掌握),感觉: 概述、定义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定义、定律) 感觉现象(适应、后象、对比、联觉) 各种感觉(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内: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内脏感觉

4、(痛觉) 了解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关系、对各种感觉现象进行区分、了解各种感觉的概念、定义。,颜色视觉,2019/3/2,2019/3/2,感觉对比,2019/3/2,后像,后像,2019/3/2,2019/3/2,感觉和知觉(重点掌握),知觉: 定义与基本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知觉种类 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理解知觉特性、掌握不同的知觉种类。,知觉的特性整体性,2019/3/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2019/3/2,知觉的特性恒常性,2019/3/2,知觉的特性理解性,2019/3/2,记忆(识记),记忆及记忆过程: 定义、种类(5)、过程(3

5、)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表象 三个记忆系统(瞬时、短时、长时) 掌握记忆过程、遗忘曲线,了解三个记忆系统的差别。,2019/3/2,记忆(识记),三个记忆系统(瞬时、短时、长时),2019/3/2,2019/3/2,思维、言语及想象(重点掌握),重点掌握思维: 定义、特征、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种类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言语及想象 掌握思维及种类、言语中枢机制和想象的分类。,2019/3/2,意识和注意(掌握),不是心理过程! 意识的定义、不同意识状态(睡眠、梦) 注意的定义、种类(无意、有意、有意后) 注意的特征(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 了解。,2019

6、/3/2,动机与需要(掌握),驱动力 定义和种类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了解需要层次理论,能够学会分析和使用。注意需要和动机的区别。,2019/3/2,情绪、情感和意志(重点掌握),情绪 定义和功能 情绪理论 詹外周、坎丘脑、沙认知、汤动机-分化 维度和两极性 种类(基本情绪,心境、激情和应激,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了解情绪理论的基本内涵,掌握情绪概念,掌握正常情绪与异常情绪的区分。,2019/3/2,情绪、情感和意志(重点掌握),意志 定义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准备、执行) 动机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双重趋避 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能够

7、学会对动机冲突进行分析,理解道德冲突与非道德冲突。,2019/3/2,人 格,人格概述 定义、特征、结构(倾向性动力、特征) 能力 能力结构的理论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教育环境),2019/3/2,人 格,气质 定义和学说(体液、体型、血型、激素)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 如何看待 性格 定义和结构,2019/3/2,人格理论,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奥尔波特特质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PF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EPQ/气质类型 人格五因素模型(OCEA

8、N),2019/3/2,基础心理学,心理过程,人 格,=,+,婴儿,幼儿,老年,发展心理学,时间,知、情、意、行,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社会交往与个性形成,社会心理学,=,正常,异常,变态心理学,学科关系图1,量化,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改善,2019/3/2,几点说明,基础心理学是最基础的学科,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 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复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 领会教材内容,学会再认即可; 习题册要认真完成。,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本章内容概述及考试情况,1,2,3,重点难点释疑,本章的学习方法介绍,社会心理学,175个知识点,考试要求需要掌握

9、50个左右。 在基础知识考试总分中,占10分左右,10-12道题。,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 一个定义一个公式: 侧重心理学的定义 B=f(P,E) 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荀子 勒温 价值中立原则,社会心理学,再社会化,终身社会化,涉及两方面,本部分重点,社会视角 个体视角,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 对不合格个体的再教化,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心理学,个体 社会化,家庭,社会化的基本条件:遗传素质、较长的生活依附期。,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最早,社会心理学,性别角色 表示社会对

10、其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生物学概念,心理学概念 表示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思考: 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两性间的行为差异来自于什么因素的影响?,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老师 不自觉角色:围观群众,社会心理学,角色获得方式,先赋角色:父母、年轻人 成就角色:工人、农民、科学家,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角色的功能,规定型角色:心理咨询师 开放型角色:朋友,功利型角色:房地产开发商 表现型角色:牧师、学者,社会角色的分类,思考:心理咨询师 是什么角色?,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自我 自我或自我意识(自我概念)(selconscious

11、ness) 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认知。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我与客我(詹姆斯的观点):自我具有两重性,即自我是由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两方面构成。 I:自我的动力部分,是认识的主体、主动行动者。 Me:自我认识的对象,是被观察者,他是通过接受别人(社会)对自己的有组织的态度系统形成的。是社会的我,通过角色获得。 镜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我们周围的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社会心理学,自我结构(五个层面) 物质自我:自我的载体 心理自我:态度、信念、价值观、人格 社会自我: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

12、 念的核心。 理想自我:理想中我该是什么样的人 反思自我:自我概念的反馈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阶段: 1)生理自我(8个月3岁):原始阶段,对躯体的认识 2)社会自我(314):自我中心,了解社会期待,调节自己行为 3)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的要求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自我概念的测量:我是谁?,社会心理学,自尊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自尊的概念 詹姆斯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社会心理学,亲子关系

13、:哪些亲子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行为表现的反馈:注意对成功行为的反馈。,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选择适合的坐标系。,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古语所谓的 “藏拙”。,社会心理学,第三节社会知觉和归因 区别社会知觉和普通心理学中的“知觉”。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形成的效应,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光环 效应,刻板 印象,熟悉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不熟悉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 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社会心理学,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模式,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合,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根据均值的高低形成印象,加法,平均,用

14、权重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根据重要的、对个体意义重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一般来说更接近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加权平均,中心品质,社会心理学,归因:全部是重点! 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 折扣原则; 协变原则(三级不用掌握):事件的归因要考虑刺激客体、行为主体及背景三方面因素。 特异性是否只针对客体做反应; 共同性不同主体对客体的反应; 一致性背景不同反应是否相同。,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形曲线。 亲和动机:概念、作用、影响因素。 成就动机:概念、影响因素。 权力动机:概念。 侵犯行为:侵犯的构成包括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二级

15、:去个性化) 利他行为。,社会心理学,由利他动机引起,以人为对象,亲社会行为,自然环境 社会情境 时间压力 利他的对象的特点,心境 内疚 人格,外部因素,利他者的 心理特征,影 响 因 素,救助技能与手段的掌握,会增加人们利他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利他技能,社会心理学,社交情绪: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羞耻与内疚,嫉妒,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1、抑郁 2、酗酒 3、社交焦虑,针对性 持续性 对抗性 普遍性,羞耻:因为缺憾,或不一致,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 内疚: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

16、责任,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社会心理学,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的综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态度,内在性 对象性 稳定性,认知成分(C) 情感成分(A) 行为倾向成分(B),强度 深度,方向,相中度 外显度,社会心理学,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社会心理学,态度转变理论:海德平衡理论(P-O-X模型) P(个体)、O(他人)、X(客体); “+”代表肯定、“-”代表否定; 三者间,符号运算的结果为肯定(+)时,关系平衡;为否定(-)式,关系不平衡。 平衡代表令人愉快、不平衡代表令人不愉快; P-O之间肯定:强平衡、强不平衡; P-O之间否定:弱平衡、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