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与海洋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067429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地与海洋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陆地与海洋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陆地与海洋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陆地与海洋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陆地与海洋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地与海洋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地与海洋大洲和大洋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大小、界线。本节是初中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地球的又一个重点内容。从究竟认识的层次来看,在认识地球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是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了。不仅从认识地球的表面形态来看,而且从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来看,认识海陆公布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的海陆公布。从内涵上来看,海陆颁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颁布的特点;另一个是人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四大洋。教材的

2、编写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组织内容的,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2、 教学目标分析: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为:1、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岛屿、洋、海、海峡。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颁布特征、面积大小及划分界线。2、 能力目标:通过绘图、拼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增减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学习方法。3、 情感和价值观:增减学生对地理事物和更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4、 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依据课标及学生的学情确定本

3、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分布特征。3、 学情分析1、 学生心理特征: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活动中,从经验性向理论性上转变,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在情绪情感上,情感内容日益丰富,往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高的热情和求知欲,在语文交流活动中善于表达,在意志行为上,喜欢模仿体验,容易接受形象化的教育,讨厌强加式空洞式的说教。自我意识上,个性意识增强,喜欢独立,活动中希望得到肯定和赏识,但自我调节和自控能力较差。2、 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上展开的上一节

4、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已掌握了海陆分布的特点,但本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方位感较强,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打破课本的顺序,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总结验证能力,以达课程标准的要求。4、 教法和学法分析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和现代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在本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易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5、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生成问题,通过讨论把研究的问题深化,解释疑惑,达成共识。教师适时地点拨启发,师生谈话互动交往,调控学生的学习导向,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本节采用的学习方法为:1、 动手初中,合作探究:通过动手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通过手脑并用,落实重点内容,使学生寓乐于学。通过合作拼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 观察法。3、小组合作。4、讨论法。5、学案导学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究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发现、探究建构知识,通过小

6、组合作,讨论交流这些“会话”、“协作”达到释疑解惑,知识共享,提高基本技能和地理素养,借助学案作为载体,做到自我调控,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5、 教学过程分析1) 教学流程图环节:2)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展示成果质疑深化4、 梳理知识归纳整合5、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情景导入:课前播放一段音乐,大屏幕上展示转运的地球,一幅世界海陆分布图作为背景。上课开始播放视频:“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过程,并提问: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学生回答:记得,“神舟”六号成功发射教师讲述:对,“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并绕地球76圈,历经115小时顺利返回,全国

7、人民为之欢心雀跃。假如你是襄阳市枣阳市的聂海胜航天员,遨游在太空上,你看到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思考回答:地球是个球体,有海洋和陆地。问题引导: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教师点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大洲和大洋的第二课时。绘图活动:地球上既有海洋又有陆地,同学们能不能把你想到的和看到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画下来呢?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用铅笔在学案上把陆地的形状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来。(学生活动:在学案上画海陆分布图,23分钟时间)展示一位同学的海陆分布图,请大家来观察,并作出简要的评价,指出不足。教师小结:同学们对海陆的大体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陆地的位置,形状

8、画得不够准确,没有关系,只要大家这节课能认真听,积极练,我相信,在下课前各个同学都能一笔将世界画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在绘图时有没有注意到,整个地球上是否只有一块陆地?学生回答:不是,有很多块那么我们看视频然后自主完成学案(放视频,学生完成自主学案,小组讨论,订证答案)通过同学们的学习,你对七大洲的位置、形状、大小有所了解了吗?能不能根据形状猜一猜大洲的名称?(教师出示自制大洲轮廓教具,学生说名称和形状,每说一个大洲的形状,在课件中闪现其大体轮廓,的学生排序,总结记忆规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学生分组,每一组有一套自制拼图,小组成员合作拼图,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准。修改海陆分布图北

9、极圈北回归线赤道海洋:阅读“海和海峡”并在地图上找出洋、海、海峡加深认识,看四大洋的视频,完成学案导引的78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教师小结:太大印北,四洋贯通一笔画世界师生同画结合本节课的目标1、 你能辩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知道了七大洲和四大洋。2、 通过绘图、拼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更加了解人类的家园地球,也会更热爱和保护地球。作学案导引的课后评价案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渗透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一环节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基础性学习活动,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通过学生看、听、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加深对大洲轮廓及位置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记忆知识和形成清晰的大洲大洋空间分布概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解决了解水平层面的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学生将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方法、规律或疑惑进行合作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能讲、敢问、善思、善辨的能力。通过成果的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交流探究中发现的新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对探究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展开的整合性认识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重新整合,构建出个性化的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本环节是附板书计划: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的名称及面积大小顺序三、一笔画世界地图2、 四大洋的名称及大小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