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041310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血管,体循环的动脉,1、主动脉 、头颈部动脉 、锁骨下动脉 、上肢的动脉 、胸部的动脉 、腹部的动脉 、髂总动脉 8、下肢的动脉,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可分为三部分。 升主A:左心室主A口胸骨角水平,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A 主A弓:胸骨角水平第4胸椎下缘水平,凸侧由右左发出头臂干、左颈总A和左锁骨下A 。 降主A:第4胸椎下缘水平第4腰椎,末端分为左、右髂总A。 降主动脉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两部。,主动脉,头颈部的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静脉的特点是: 1、腔大壁薄; 2、管壁内有静脉瓣; 3

2、、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淋巴系统 一、淋巴管道 二、淋巴结 三、脾,一、淋巴管道 (一)毛细淋巴管 以粗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比cap.略粗 与cap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是以膨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而cap是联系A、V的通道; 2、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和外周细胞。故其管壁通透性大于毛细血管。,二、淋巴管道 (二)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在回流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淋巴管。 管径细、壁薄、瓣膜多、外形呈串珠状。 可分为: 浅淋巴管:居皮下,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 深淋巴管:与深静脉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的淋巴,一、淋巴管道 (三)、淋巴干 全身的淋巴管道最后汇集成9条淋巴干: 左、右颈干

3、(收集头颈部淋巴) 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淋巴)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胸部淋巴) 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成对脏器) 肠干(收集腹部不成对脏器淋巴),一、淋巴管道 (四)、淋巴导管 1、胸导管:长约30-40cm,起自第一腰椎前面的乳糜池,穿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开口处有瓣膜。收集腹盆部、双下肢、左半头颈、左上肢和左半胸的淋巴。 2、右淋巴导管:位于右颈根部,长约1.5cm。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成。注入右静脉角。收集右半头颈、右上肢和右半胸部的淋巴。,淋巴导管,二、淋巴结 淋巴管在向心回流途中要经过一系列的淋巴结。 淋巴结呈圆形

4、或椭圆形小体。除对淋巴进行过滤外,还把自身产生的淋巴细胞释放入淋巴中。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病原体可沿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使之体积增大。,三、脾 位于左季肋区,平对第9-11肋。 呈椭圆形,分脏、膈两面,前、后两端,上、下两缘,上缘有2-3个脾切迹。在脾的附近有时可见副脾。 脾的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还有储血和造血等功能。,脾,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2.特殊分化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 、 结希区) 房室束及左右分支、浦肯野纤维 非自律细胞:结区,1.工作细胞:无自律性 心房肌、心室肌,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肌细胞

5、的分类,1.RP:,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心室肌),(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机制:,和神经及骨骼肌细胞的RP相同,-90mv,动画,正常值(人、哺):,2.AP:,神经细胞,心室肌细胞,即K+平衡电位。,激活快,失活快。,可被河豚毒素(TTX)阻断。,膜电位-90mV+30mV 历时12ms 阈电位-70mV,快(Na+)通道特点:,离子流基础,Na+内流,电压依从性,快反应动作电位AP的0期是由Na+快速内流形成; 快反应细胞AP表现为快反应AP的心肌细胞; 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房室束、浦肯野细胞。,Na+内流,K+ 外流,2.复极过程( 1、2、3、4期),复极1期(快

6、速复极初期):,膜电位 +30mV0mV 历时 10ms,离子流基础,K+外流,与0期共同构成锋电位。,K+外流,复极2期(平台期):,膜电位 0mV 历时 100150ms,特征所在,离子流基础,Ca2+内流和K+外流,慢(Ca2+)通道特点:,激活慢、失活慢,电压依从性,可被Mn2+ 、维拉帕米阻断。,Ca2+内流和K+外流,复极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电位 0mV-90mV 历时100150ms,离子流基础,K+外流,K+外流,4期(恢复期):,膜电位稳定于 -90mV,离子泵转运,恢复膜两侧离子分布:, Na+-K+泵:3Na+出,2K+入 动画, Na+-Ca2+交换体:3Na+入

7、,1Ca2+出,K+ 外流Ca2+内流,K+ 外流,K+ 外流,Na+ 内流,Na+ K+ 泵活动 Ca2 Na交换体,小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2.窦房结P细胞,由0、3、4期组成, 无明显1、2期。,(1)AP特点:,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的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慢 (约10V/s), 幅度低(约70mV),4期去极化速度快 (约0.1V/s),动画,Ca2+内流,0期:,3期:,K+外流,4期:,(2)机制:, Na+内流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If。但其作用远不如Ik衰减。,Ca2内流,Ca2+内流,(慢钙通道),K+ 外流, K外流(主

8、),慢反应动作电位AP的0期是由Ca+缓慢内流形成; 慢反应细胞AP表现为慢反应AP的心肌细胞; 包括窦房结细胞、房室交界细胞,三、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一)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不同部位自律细胞自律性高低不一:,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心肌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1.概念:,2.来源:自律细胞,3.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 房室交界(结区除外) 房室束 浦氏纤维 100次/分 50次/分 40-50次/分 25次/分,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起搏点,窦房结外其它自律组织,5.影响自律性的主要因素:,4期自动去极速度,4.自律性产生的原理:,4期自动去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