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032049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9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导论 一、劳动经济学的假定 1.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劳动是一种稀缺资源;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的 2.劳动经济学的基础假定:(a)相对欲望而言,劳动和其他资源是稀缺的;(b)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会做出理性的和有目的的决策;(c)根据变化的经济环境,参与者需要修改和调整决策,表现出适应性。,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基础,3.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集中在“选择”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及选择产生了什么结果? 相对稀缺性使选择成为必要,劳动经济学假定这些选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机和无序的,即期待劳动力市场行为的理性,以及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对于每种选择,在得到某种东西的

2、时候总是牺牲另外一些东西。这种牺牲就是机会成本。经济学分析假定人们在成本与预期收益之间进行比较。 劳动经济学假定工人、雇主和政府等其他劳动力市场参与者会适应、调整和改变行为来对预测的收益和成本的变化作出反应。,二、“劳动经济学”的含义 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的学科,劳动力市场是一种通过合同的形式将劳动力的买方与卖方以及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匹配起来的机制。 专门研究如何通过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它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集中研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考察劳动力 市场的组织、运行和结果,现

3、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市场 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等。,三、劳动经济学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原因 1.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需要 最低工资水平的调整(“关注低收入者”VS“以低工资换取高投资”) 关于新劳动合同法的争议 如何看待农民工(农民工的工资拖欠、劳动保障、工伤处理、户籍制度等问题;城市失业者认为工作机会被转移给外来劳动力;“民工荒”VS经济危机中农民工遇到的冲击) 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和高门槛引发社会不满 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 企业高管的高收入受到质疑 ,2.劳动力的特点 “劳动力不是卖出去的,而是租出去的” “砖块被用于建造宫殿还是下水道对砖块的卖方来说不重要;但如何使用劳动

4、对劳动的卖方来说很重要。” (马歇尔 Marshall)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场所。当一个工人得到一份工作时,他不但希望挣得工资,而且还十分关心工资增长率、附加福利、风险程度、退休金、晋升和解雇规则、申诉程序等。作为回报,该工人必须放弃一些时间,用于企业对他所要求的的提升自身技能,付出体力和脑力培训其他工人,并服从厂商的时间安排。”,劳动力与劳动者密不可分,对于劳动力的使用还需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四、“供给”和“需求”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1.产品的需求取决于该产品所能提供的效用,而对劳动的需求是因为其在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上的生产力。实际上,对某种特定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

5、对由该劳动力生产出的产品的需求。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间接的或引致的需求派生需求。 2.供给方面,劳动者“租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因此雇佣的非货币因素变得非常重要。 3.劳动力市场不光是劳动力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还是规制最多的市场,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制度因素的影响。,五、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回顾 “旧式”的劳动研究:劳动经济学具有很强的描述性和历史性,重点在于劳动变迁历史、劳动法和重要案例、工会制度结构以及集体谈判协定等。 “新式”的劳动经济学:经济分析已经从历史的、制度的、法律的材料中摆脱出来,取得分析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劳动经济学日益适用于微观和宏观的理论。但并非所有的描述性部分都被抛弃。

6、,六、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劳动供给分析:雇员(劳动者)的经济行为,劳动者对工资及非货币因素的行为反应,包括工作时间决策、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和迁移)、工会影响等。 劳动需求分析:雇主(企业)的经济行为,雇主对工资及非货币因素的行为反应,包括劳动力需求量决策、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 劳动市场失灵与政策调整:失业、劳动力市场歧视、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及政策调整。,第二节 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劳动的全部人口。 存量的分类 存量流量模型 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人口与劳动

7、力 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1.总人口存量的划分,1、劳动年龄人口: 1665周岁的人口 2、不在劳动力人口:军人、在校学生、服刑犯人、家务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愿工作的人 3、失业人口:在调查前一定时间内曾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2. 流量存量模型,3.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失业 (3),不在 劳动力人口 (2),就业 (1),(4),(7),(5),(6),?,?,?,?,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工作时间,劳动供给,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4.人口与劳动力,5.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8、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LFPR) LFPR=(劳动力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100 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和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 潜在劳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因智力和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LFPR衡量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 LFPR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 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等,就业率 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00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100 登记失业率:根据在劳动就业机构登记的失业人数计算的失业率 调查失业率:劳动就业部门定期对样本家庭进行调查而获得的失业率 我国

9、公布的失业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季节性失业等等。,二、劳动力市场 1.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劳动者和劳动力具有不可分割性,劳动力市场上交换的是劳动力的使用权 劳动力供需是价格与非价格因素(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偏好等)的共同的函数 交易费用较高 就业合同期限较长(与转换成本高有关) 劳动力市场受政府、工会等社会组织的影响,2.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按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 区域劳动力市场(地理范围) 农村与城市劳动力市场 国际与国内劳动力市场 产业劳动力市场(产业范围) 建筑业、煤炭业、计算机行业等 职业劳动力市场(

10、职业范围划分) 教师、经理、会计、律师等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范围) 晋升、轮岗、季节性雇佣、加班等,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划分 国家公务员市场(学历、年龄、责任感、公众形象等) 职业经理人市场(经营管理才能) 专业技术人员市场(不可替代的专门知识、技能、经验) 普通劳动力市场(生产工人、基层管理者、服务业从业人员等) 按市场竞争状况划分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卖方垄断、买方垄断、双头垄断 不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市场性要素(经济性要素)根本原因 指由劳动力供求对比状态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及其价格。 制度性要素 指工会、企业、政府及社会组织对劳动力配置的影响。

11、 企业的人事管理政策,如内部提拔制度 工会合同条款 政府劳动保护法案,如禁止雇佣童工,最低工资制、职业资格证书等。 作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细分;影响工资水平,社会性要素 指社会群体及社会规范在制定工资和配置劳动力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如家庭背景、思想观念、文化、歧视、习俗等。 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社会经济隶属阶层,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个人在选择职业过程中能够跳出个人所属社会层面的可能性很小,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许多非竞争的群体。,工资率 (单位时间的酬金),工作时间,工资报酬,雇员福利 (实物或延期支付),劳动报酬,非劳动所得 (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等),收 入,

12、三、工资报酬 名义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 工资与收入,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劳动力 企业 资本供给者 供给生产要素 需求生产要素 取得收入 支付生产成本 需求产品 供给产品 花费收入 取得销售收入 产品市场 劳动力市场 资本市场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对产品的派生需求(引致需求),一、劳动力的需求 1.劳动力需求曲线 某行业的劳动力需求表,2.对劳动力需求曲线形状的初步解释 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 产出效应(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 3.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市场上的因素: 该类型劳动力的工资;相关类型劳动力的需求与工资 产品市场上的因素: 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价格 资本市场上的因素:

13、资本需求与价格 技术条件 4.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动 5.市场和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二、劳动力的供给 1.劳动力供给曲线,w,S,L,2.对劳动力供给曲线形状的初步解释 保留工资:劳动力心理上的工资底限,低于该工资将拒绝接受这一职位或辞职。 劳动力供给者的保留工资不尽相同,当工资水平较高时,将之与自己的保留工资相比较,那么愿意在该工资水平下工作的劳动力也较多。 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保留工资曲线。 3.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该职业的工资率水平 其他相关职业的工资率水平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队伍结构的变化 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投入 劳动力的生活成本 4.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5.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劳动

14、力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完全垄断(独家买方)的劳动力市场:,S,w,L,w,L,S,三、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力的供求。 供求决定工资水平 工资的变动导致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不同地区间流动,最终导致市场均衡。 供求变动与市场调节:供给变动,需求变动,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调整 工资率 S S w0 E E D E” D L 0 劳动力人数 2.阻碍劳动力市场“灵活”调整的因素 市场因素:供给方(交易成本、职业转换成本、雇主转换成本);需求方(交易成本、解雇和雇佣成本) 非市场因素:法律、制度、文化等,本章思考题: 1、目前,国家规定某制造业生产产品的冲床必须安装昂贵的安全保护装置,以免工人受到伤害,但装置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请问这一规定对劳动力需求曲线有何影响?如何解释? 2、某个时期,A市建筑工人大量外流,前往其他地区寻求高工资,之后不久, A市对建筑工人的需求猛增。请运用图形预测考察期内A市建筑行业工资和就业量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