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03109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9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生理学CAI课件,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PhD)编制,一、概述,(一)中枢神经系统高级机能的范畴 条件反射活动 学习和记忆 睡眠与觉醒 动机行为 (二)中枢神经系统高级机能的研究方法 电生理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成像技术 分子细胞行为,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二、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和皮层诱发电位(1、有潜伏期;2、反应形式相同;3、有一定空间分布),(一)脑电图与皮层脑电图 (二)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自发脑电活动(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2、) 概念: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在无特定外加刺激作 用的情况下,能产生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 脑电图 将引导电极放在头皮表面,通过脑电图机所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变化的波形称为脑电图。 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 ECP) 概念:刺激特定感受器或感觉传入系统时,在大 脑皮层相应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是在自发脑电的背景下发生的。,(一)脑电图与皮层脑电图,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二)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1、波 频率0.5-3.5次/s 振幅20-200V 成人熟睡时产生 颞区和枕区明显 2、波 频率4-7

3、次/s 振幅100-150V 婴幼儿、成人困倦时 顶区和颞区 3、波 频率8-13次/s 振幅20-100V 正常成人, 波阻断 枕区和顶区 4、波 频率14-30次/s 振幅5-20V 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1、是皮层神经元活动的结果 当皮质浅层的神经组织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时,(即出现突触后膜去极化时),皮层表面呈现负波;当浅层的神经组织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时,(即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时),皮层表面呈现正波。但是,皮质深层的神经组织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时,皮层表面呈现正波;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时,皮层表面呈现负波。,(三)脑电波形成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

4、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2、与皮层神经元排列方向有关 皮层锥体细胞的排列比较整齐,其项数突互相平行并垂直于皮层表面。因此其电活动在同步时易于总和而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改变皮层表面的电位。,(三)脑电波形成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3、与同步化有关 节律主要来自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一定同步节律的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促进了皮质电活动的同步化。节律是由于大脑皮质和丘脑的同步活动受干扰,即去同步化。、波反映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一般可认为主要来源于异常脑组织的电活动。,(三)脑电波形成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四)皮层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受到刺激时,在皮层上某

5、一局限区域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诱发电位。其波形包括两部分:前面为主反应,后面为次反应。 主反应先正后负。在兴奋初期,大脑皮质的深层细胞体呈负电位,导致皮质表面呈正电位;而当兴奋传布到顶树突上部进入皮质浅层时,其表面呈负电位。 后发放是在主反应之后的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变化。其周期节律一般为每秒8-12次。它是大脑皮质与丘脑接替核之间环路活动的结果。,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三、条件反射学说,(一)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如将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例如给狗听铃声后吃食物,这种结合过程称强化),以后单独给予无关刺激(铃声)也能引起反射活动

6、(唾液分泌),称为条件反射。此时无关刺激已成为非条件刺激(食物)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二)条件反射的建立,1、食物性条件反射 2、防御性条件反射 3、操作式条件反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目前认为,条件刺激的神经通路和非条件刺激的神经通路之间形成的“暂时联系”是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这种暂时性联系不仅发生在皮质两个兴奋灶之间,而是与脑内各级中枢的活动均有关系。,(三)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四)条件反射的抑制,

7、1、非条件性抑制 (1)外抑制 一个外界的新异刺激可以是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终止,称外抑制。 (2)超限抑制 当条件刺激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可导致条件反射的抑制,称超限抑制。 原因: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当某一刺激过强或几个普通强的刺激综合为过强刺激时,超过了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皮层细胞立即自动的由兴奋转化为抑制,表现出外观活动的停止。,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2、条件性抑制 (1)消退抑制 条件反射建立后,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称为消退抑制。 原因:在不强化情况下,原来的条件刺激在皮层发生了抑制。 (2)分化抑制 (3)

8、延缓抑制 (时间分化),(四)条件反射的抑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条件反射的泛化: 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与条件反射相似近似其它刺激也或多或少 可引起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条件反射的分化: 在存在条件反射分化的基础上,条件刺激时给予强化,其它刺激时 不给强化,则动物只对条件刺激产生反射,其它近似刺激不产生条 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原因:近似刺激引起大脑皮层的抑制。 定义: 由这些近似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抑制,称为分化抑 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五)动物的神经型与神经症,神经型是指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动物的个体活动特点是由

9、大脑皮层基本的神经过程(兴奋,抑制)特征所决定。根据神经活动过程(兴奋或抑制)的强弱,二者相互转变的难易,灵活程度以及二者的均衡性,巴浦洛夫将动物分为四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五)动物的神经型与神经症,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六)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1、大脑皮层与语言活动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V区(颞叶后部角回)障碍失读症 H区(颞上回后部)障碍感觉性 失语症 S区(额叶下部Broca区)障碍运动性失语症 W区(额叶额中回后部)障碍失写症,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巴浦洛夫认为,人类存在两大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是具体的信号

10、,如锤击,食物刺激,铃声等。 第二信号:是词语信号,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是抽象的信号。如“打击”等。 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在人类就是语言)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睡眠和觉醒的昼夜周期性交替是人类最为显见的生物节律。 睡眠的时间:随年龄、个体和工作情况而不同 新生儿儿童、青年人成年人老年(57h/d)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脑电觉醒: 脑电波形 同步化慢波 去同步化快波 (睡眠) (觉醒) 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ch系统) 及蓝斑上部(NE系统)的功能有关。 行为觉醒: 可能与中脑多巴胺递质系统的

11、活动有关。,四、觉醒与睡眠,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1、慢波睡眠 慢波睡眠的一般表现为: (1)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2)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 (3)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例如血压下 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 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可增多 而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强等 2、快波睡眠 快波睡眠的表现有: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 致唤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 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此外还有间断的 阵发性表现,例如出现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躯 体抽动,在人类还伴有血压升高和心率

12、加快、 呼吸加快而不规则 。,(二)睡眠及其发生原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睡眠的两种时相,慢波睡眠,快波睡眠(异相睡眠),EEG为慢波; 感觉、呼吸、血压、心率、代谢率下降,肌紧张减退; 唤醒阈低,且主诉做梦者少。,EEG为快波; 感觉和肌紧张下降,阵发性呼吸不规则和肢体抽动; 出现眼球快速运动; 唤醒阈高,且主诉做梦者多。,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第一阶(入睡期) 从觉醒到脑电出现睡眠梭形波的阶段。此时波逐渐减少,脑电波趋向平坦化,低振幅的波波不规则地混在一起。 第二阶段(浅睡期) 少量波,梭形波(),K复合波 (+睡眠梭形波,在后或在上)。 第三阶段(中度睡眠)

13、 高振幅波(75v),1.5-2Hz,不少于20%。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 连续高振幅波,多于50%。,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频率/Hz 波幅/V 特 征 813 20100 安静闭目清醒时,枕叶 14 30 5 20 活动时,额、顶叶 4 7 20150 困倦 0.5 3. 5 20 200 睡眠、深睡、深度麻醉 波在人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常具有波的“梭形”波群变化。当睁开眼睛或受到其他刺激时, 波立即消失,这一现象称波阻断。,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五、学习与记忆,(一)研究学习与记忆的意义,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

14、制,(二)学习与记忆的定义,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三)学习的类型,1 非结合性学习 习惯化和敏感化,2 结合性学习 条件化学习 尝试与错误学习,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三)学习的类型,2 结合性学习 (1) 条件化学习 型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型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 (2) 尝试与错误学习 问题箱 迷宫 水迷宫,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四)记忆的类型及特征,1 感觉性记忆 2 短期记忆 3 长期记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

15、,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五)长期记忆形成的过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六)记忆障碍,1 顺行性遗忘症 易忘近事;慢性酒精中毒;海马及边缘系统其它部分机能发生障碍;信息不能从第一级记忆转入第二级记忆。 2 逆行性遗忘症 丧失发生障碍前的一段记忆;脑震荡、脑中风等;第二级记忆部分消失;第二级记忆的提取发生障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七)学习和记忆的原理,揭示人类的智慧是对人类智慧的最大挑战!,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从神经生理角度: 神经元活动后作用感觉性记忆 神经元间环路活动(如海马环路)第一级记忆 从神经生化角度: 脑内蛋白质合成代

16、谢-与较长时间记忆有关 第二级记忆 从神经解剖角度: 持久性记忆与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Hebb假说(1949): 如果两个细胞(神经元)都被激发(即都是+1)或都不被激发(即都是-1),则两个细胞(神经元)的突触连结被强化;如果两个细胞(神经元)状态不同则突触连结不被强化。,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Schaffer侧支,早期相LTP:12hr, NMDA,AMPA 晚期相LTP: 24hr 基因转录,突触蛋白合成,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铭编制,长时程增强(LTP) 长时程压抑(LTD),协同性 特异性 联合性,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