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钟秉林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030169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钟秉林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钟秉林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钟秉林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钟秉林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钟秉林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钟秉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科学谋划推进内涵建设钟秉林(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2012年 10 月18 日 北京,发展战略规划 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计划 SWOT 战略分析法 Strength,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使命、原景、理念 定位、目标、思路 任务、保障、执行,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把握教育发展趋势 做好规划的前提 二.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做好规划的先导 三. 明晰学校发展定位 做好规划的关键 四. 突出学校发展重点 做好规划的基础,讲什么,一. 把握教育发展趋势 做好规划的前提 (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一)

2、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建设与成果 1. 规模急剧扩大 2. 效益显著提高 3. 投入平稳增加 4. 结构不断优化 5.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6. 大学功能充分发挥,一. 把握教育发展趋势 前提,1. 规模急剧扩大 (1)招生数( 5 倍多),(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9982010 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万人),(2)在读学生数(3 倍多),(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998-2010 年我国高等教育在读学生数(万人),(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3)普通高等学校数( 1 倍多),注:2008年起本科学校数包括独立学院数

3、(322所),(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998201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4) 毛入学率( 1 倍多),(5) 高考录取率:70 以上 北京、上海等: 超过 90,(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6)专任教师数( 2 倍多),(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998-2010 年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数,2.效益显著提高 (1)校均规模( 1.5 倍),(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校均规模变化情况(1998-2010),(2)生师比(近 1 倍,升中趋稳),(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变化情况(1998-2010),3. 投入平稳增加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4、的比重 逐年上升, 2012年:4% (2.1万亿) 中央专项投入 人才计划、质量工程、“211”/“985”工程 “2011计划” 地方投入 :经费、土地、政策 社会投入:10% 左右,(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4. 结构不断优化 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 扶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招生、对口支援) 鼓励东部高等教育率先发展 高等学校层次、类型结构 院校合并;增设、升格 人才培养层次、类型结构(目标、规格) 学科、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5.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1)管理体制 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地方为主、条块结合 为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扫清了体

5、制性障碍 (2)办学体制 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部省共建,中外合作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3)人才培养体制 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4)投资体制 大学生缴费,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政府、高校责任,学生权益诉求 (5)招生和就业体制 高考招生改革,面向市场自主择业 推动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适应性人才 (6)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治理结构,人事、后勤制度,质量保证体系 创建现代大学制度,(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6. 大学功能充分发挥 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 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文化传承创

6、新、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学术实力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二)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 矛盾、热点与任务 1. 主要矛盾 2. 热点与难点 3. 时代任务,一. 把握教育发展趋势 前提,1. 主要矛盾 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迫切需求 与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社会公众接受高等教育心理预期值迅速变化 激烈竞争态势、教育收益率、传统文化观念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长期积累 硬件、软件建设,师资队伍,传统、文化、校风学风 矛盾凸显、下移(非理性竞争) 办班热、辅导热、择校风、条子生、高考移民、考试舞弊,(二)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2. 热点与难点 (1

7、)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问责制 高校声誉载体,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2)教育公平 区域差异、阶层差异,弱势群体 机会均等;公平与效率;均衡/非均衡发展 量的公平 质的公平,(二)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3)就业问题 形势严峻(系统工程:经济发展、就业观、用人观),“十五”期间:1090万; “十一五”期间:2700万,(二)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1998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增加 6 倍多,3. 时代任务 我国已经在规模上全方位地成为世界教育大国 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如何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如何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

8、如何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 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国际化,一. 主要矛盾转化,发展方式调整,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发展 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必须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变化趋势,兼顾公平与效率,并重视推进国际化进程,一. 主要矛盾转化,发展方式调整,二.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做好规划的先导 坚持观念创新,新理念新思维 明确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 贯穿于学校改革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1. 先进

9、的教育观与教育价值观 2. 现代的教学观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权 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发挥,多样化、个性化培养 综合素质养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3. 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才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观 时代内涵 阶段发展规律、多样化需求,二.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先导,4. 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改革促发展 内涵发展:育人:根本任务,质量:声誉载体、生命线 协调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节奏) 特色发展: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 和谐发展:师生为本、管理文化、校园文化 统筹兼顾: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知难、行更难;遵循规律、注重积累,二.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先导,三. 明晰学校发

10、展定位 做好规划的关键 学校发展定位 使命、发展目标、发展思路 办学类型、层次 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凝聚人心、具体规划的关键,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体现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方向、使命) 符合社会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促进) 考虑学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资源条件) 适应生存发展环境(应对内部、外部挑战) 遵循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规律和发展趋势 发挥学校优势、特色 (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三. 明晰学校发展定位 关键, 找准定位、各安其位、多样化发展 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 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 一流、高水平、知名、有影响、重要地位 国际、国内、地方、行业 特色

11、、优势(鲜明、突出、领先、先进) 实事求是,一流意识,内涵清晰、形成共识 切忌:盲目攀比、趋同化(攀高、就低),三. 明晰学校发展定位 关键,1. 历史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培养20万名教师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传统 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 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育人理念 治学修身,兼济天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2.人力资源 教师:1,792 (65,71,84) 两院院士:8 ; 资深教授:7 :20; :2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学科评议组成员:16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56 教学名师奖:39(国家8、北京市31) 国家

12、级教学团队:9; 北京市教学团队: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 教育部创新群体:4 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学生: 全日制在校生:21,000 本科生: 8,700 研究生:10,400(硕:7,500,博:2,900) 留学生: 1,900,全日制在校生结构(2010年),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2010届),3.学科资源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16 二级学科博士点:111(覆盖 10个学科门类) 二级学科硕士点:166(覆盖 12个学科门类) 专业博士点:1 专业硕士点:16 本科专业:58 (实际招生 40) 博士后

13、流动站: 18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 5、二级 11、培育 2 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 5、二级 9、交叉 1 校级重点学科: 25,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2007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有15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位居全国第一;历史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等居全国前三。,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动物学与植物学、工程学、社会科学总论8个学科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检索世界前1%,4. 教学资源 国家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基地:1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特色专

14、业:18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 09年:8(一等1 / 二等7) 01年:10(一等2 / 二等8);05年:11(一等2 / 二等9)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111 09年:25(特等1/一等8/二等16) 01年:43(一等24 /二等19);05年:45(一等19 / 二等26) 国家级精品课程:46; 北京市精品课程:46 国家级优秀教材:11; 精品教材(08年):7 “十一五”规划教材:176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8,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5. 科研资源 国家重点实验室:4(共建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

15、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 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1 校级重点实验室:65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 国家科技进步奖:2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 科研经费:2010年 4.96 亿元,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科研经费增长情况(亿元),6. 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特殊挑战 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 教师培养大学化 高学历与高素质要求,社会需求 教师来源多元化 类型单一、定向培养 多元化分工、竞争格局 培养体系:封闭 开放,大势所趋 教师培养一体化 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分离 衔接,终身教育 教师职业专业化 学历学位资格;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 学科综合的师范大学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战略转型 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坚持转型,凸显特色,拓展功能,多元发展,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结构调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有选择地追求卓越 学科建设:文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