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4023446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精校解析Word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

2、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3.(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斯大林此举旨在()A.备战反法西斯战争 B.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C.消除城乡之间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4.(2018安徽马鞍山高三质检)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

3、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由此可知,该学者()A.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B.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C.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5.(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这反映了美苏两国()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D.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6.(2017山东烟台期中)1975年,苏联支持

4、下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最终战胜了北约支持下的欧洲殖民军,取得了独立并宣布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类似的还有加纳等国。这些现象说明()A.民族解放运动中曾混杂冷战因素B.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世界多极化C.美苏双方把军力重点部署在非洲D.文明程度提高使欧洲放弃了殖民地7.(2018山东淄博3月考试)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之初()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 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 C.冲击美苏的两

5、极格局 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8.(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下图是过去20年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变化,其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B.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 D.两极格局的加快瓦解9.(2018山西太原高三二模)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重新界定为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A.表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B.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开始以意识形态来处理外交D.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影响10.(20

6、18四川成都实验中学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原因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11.(2017江苏单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 年和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产业时间国家地区农业(%)工业(%)服务业(%)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低收入32242

7、8274049中等收入14939364755高收入32 33276471 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12.(2018东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这并不表明他们忽视其他紧迫和严重的问题,也并非他们毫不考虑从全世界范围协调长期政策的使命。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甚至在哈里

8、杜鲁门领导下的美国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仍作为同盟国进行对德国的战争时,1945年杜鲁门就曾秘密地向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下令,准备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华盛顿对于战争的存在没有任何多愁善感,这无非是一门生意,一门表面被温和地冠以“美国世纪”之名,实则是建立无可匹敌的美国统治地位的生意。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材料三显然,伴随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11月决定不派苏联坦克开入东德镇压不断扩大的反政府非暴力烛光抗议运动,听任象征分隔东西欧“铁幕”的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了。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破产了。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看来是执行

9、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10分)(2)两极格局以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告终,美国看似是美苏争霸的胜利者,但历史证明美国也不是两极格局的完胜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5分)13.(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押题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乔尼尔森总结了一套焦点讨论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更深入地思考,为学习注入现实生活的意义,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考。该方法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察觉,即为了得出事实;反应性层面:与个人感受、情绪,记忆、联想有关的个人反应;诠释性层面:有意义的联系,整合、理解、领悟;决定性层面:讨论问题的影响、结

10、果和新方向,探索知识在日常世界中的应用。材料二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请运用焦点讨论法的四个思维层面解读材料二。(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合理)(15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其必然性,那就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社会矛盾尖锐,除此之外,战争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A、B、C三项都强调了内部社会危机而忽视了外部因素“一战”的刺激,所以只有D项符合要求

11、。2.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最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苏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很大贡献,也对落后地区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在于必要前提,过于绝对化。C项忽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地区。D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主旨不符。3.B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建设。从时间上看属于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从做法上看是苏联政府对乌克兰地区强行征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此举是牺牲农业、农民利益来满足工业化的建设,所以B项正确。4.B本题考查苏联的体制改革。结合时间1970年可知当时斯大林已经去世,苏

12、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根据“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可知该学者并未主张废除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寻求改变“反民主的传统”和“公共行为的准则”,因此针对的是高度集中的体制,所以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该学者并未完全否定斯大林,排除A项;题干中该学者对困境根源有清晰的认识,排除C项;D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5.D1962年美苏正值争霸时期,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表现,其目的是争霸,而绝非展示各自实力而已,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下,美苏领导人愿意和平谈判,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有将世界推入核战争的深渊的危险

13、,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对峙中积极通信、寻求和平解决,故D项正确。6.A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联支持下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战胜了北约支持下的欧洲殖民军”“取得了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等,可知A项表述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故B项错误;冷战中美苏双方主要把军力部署在欧洲,故C项错误;D项表述本身错误,故D项排除。7.A1957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罗马条约申明,各成员国决心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他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从材料信息中,1960年,

14、英国等七国也制定公约“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可见,该组织是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对抗,不利于欧洲经济一体化,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8.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全球化的事实状况。结合数据看,C项表述不符合亚洲之外的新兴市场的情况。D项不符合图中时间信息19962016年。9.D材料介绍从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对于世界责任认识的变化:由保持世界和平到“遏制”共产主义。究其原因显然是这段时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了

15、威胁,因此D项正确。A项体现不出“变化”,B项所述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C项错误在于“开始”。10.A材料所述美苏冷战的原因是“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因此A项正确。B项对题干材料理解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不符合事实。D项表述对冷战认识不清。11.D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三种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变革的总体趋势都是农业、工业比重逐步减少,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大,故D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低并不意味着高收入国家忽视农业生产,排除A项;中低收入国家农业比重不断减少,产业间发展不均衡,B、C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答案(1)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把苏联确定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西欧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美苏都把西欧作为其战后角逐的关键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西欧主要国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援助西欧是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