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准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3822935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准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准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准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准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安全生产材料企业名称: 一、公共部分包括:主体合法、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条件、隐患治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等九个方面。类别评定项目备注(一)主体合法1.证照齐全有效。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2.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批准范围。3.无违规转让、出租证照行为。租用合同(二)组织保障1.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在班组配备专(兼)职安全员。三百人以上设专门机构,三百人一下配专职或兼职安全员2.明确企业内部以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职责要上墙3.工会组织或员工代表参与安全监督。

2、成立监管机构,并有监管记录(三)宣传教育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相应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经培训合格后任职。看证书2.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看证书3.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转岗、复工教育及全员安全技能教育。有资料4.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四新”安全教育培训。有资料5.教育培训的课程、课时安排符合规定。有资料6.全面落实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确保班组长每年轮训一遍。班组长培训计划、内容等应符合规定要求。有资料7.组织员工学习本单位安全

3、管理规章制度。有学习资料、签到、图片8.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征订有关安全生产报刊杂志、安全生产读物,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四)安全权益1.与员工订立的劳动合同必须有明确的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条款。看合同2.从业人员熟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3.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佩戴、使用。领用签单表,及实际使用4.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等社会保险费。财务5.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从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五)规章制度1.制订和实施企业安全

4、生产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专项工作方案。有资料2.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危险作业场所及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有资料员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安全生产的经费管理,领导现场带班,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管理,消防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承包商管理,安全生产奖励及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制度。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3.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在相关岗位张贴。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4.对实施动火、受限空间、爆破、临时用电、高空、水上、吊装、检修、安装使用特种设备等危险性作业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保障措施,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5.安全生产档案内容齐全。(1)安全生产责任制资料。(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人员任命、履职考评情况等材料。(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资料。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计划等材料。(4)安全设施“三同时”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安全条件论证、安全预评价资料,设计资料(含安全专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备案材料,安全设施施工及竣工验收等材料。(5)安全生产检查资料。包括历次(本单位和上级)安全

6、生产检查记录,关键部位、专项安全检查记录等。(6)事故隐患整改资料。包括事故隐患排查、登记,应急防范措施,整改方案、结果等。(7)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资料。包括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计划,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活动记录。(8)安全培训资格资料。包括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持证记录,职工安全教育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记录等。(9)事故管理资料。包括事故上报、登记记录,事故调查、处理、结案材料,落实整改措施材料等。(10)设施、设备资料。包括设施、设备台账,设备。使用完好情况,检维修记录等。(11)重大危险源管理资料。(12)应急救援管理资

7、料。(13)职业健康资料。包括职工劳防用品配发、使用情况,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安全会议记录。按要求备齐并更新6.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承租单位的,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六)安全条件1.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提取必要的安全费用,安排“三同时”、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培训经费、隐患排查与整改、应急管理费用等,并在年度财务预算中确定,确保专款专用。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执行 “三同时”制度,按规定完成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含设立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备案、

8、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备案)、安全生产许可等。有资料3.企业建筑工程经消防部门认可。有资料4.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应落实现场轮流带班制度,并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危险作业现场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有资料5.与周边建(构)筑物防火距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防通道畅通;消防水源充足;作业场所安全疏散通道、楼梯、安全出口、消防安全标志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6.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按规定备案。并对重点部位和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7.按规定要求配置消防设施且保持应急状态。8.生产设备、作业场所、仓库等安全防护设施安装齐全,按规定使用检测

9、报警仪、防火防爆装置、联锁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9.特种设备按行政许可要求进行使用登记,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定期鉴定或校验,在用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均在有效期内。10.电气设备选用布置和临时电线架设符合电气规程标准。配电房安全用具齐备且定期检验合格。11.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12.安全设备必须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有资料13.电气接地、防雷设施定期进行检测合格(防雷防静电设施按规定每年检测一次,爆炸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14.不存在“三合一”厂房。15.应定期对作业场

10、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作业场所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等符合标准。16.人员密集场所选址、建构筑物、疏散设施、内装修、电气防火等符合消防要求。17.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及设备。(七)隐患治理1.建立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确立各级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职责。2.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设立隐患治理专项资金。 所提取安全费用重点用于隐患治理。3.应当经常性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按照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并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事故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4.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

11、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指定专人负责、采取监控及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需要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隐患应及时治理。在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结果进行安全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5.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6.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分别于下一季度首月2日前和下一年1月2日前向

12、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7.建立预防自然灾害导致安全事故灾难的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部门及相关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八)事故管理1.建立事故台帐。内容包括事故时间、类别、经过、救援过程、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内容。2.事故发生后,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3.按“四不放过”原则分析

13、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应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4.当年无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5.无较大安全生产事故。6.无一般安全生产事故。7.当年无发生重伤事故。8.当年无发生轻伤事故。9.当年无发生职业中毒及职业病。10.当年无发生因安全生产问题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九)应急管理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配备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3.编制应急预案。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4、编制导则、编制指南、预案范本的要求编制内容简明、实用、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4.加强预案管理。进行预案的评审或论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的变化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应急预案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相关部门)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建立与地方政府和关联单位应急联动机制。5.开展预案演练。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6.应急队伍建设。大中型企业建立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企业没有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其他企业应根据预案实施的需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关键岗位的职工要掌握应急处置方法。7.应急物资保障。制定应急物资保障方案。落实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品质可靠。二、行业特殊要求以主管部门为分类作要求-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