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学——静脉、淋巴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787982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管学——静脉、淋巴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脉管学——静脉、淋巴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脉管学——静脉、淋巴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脉管学——静脉、淋巴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脉管学——静脉、淋巴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脉管学——静脉、淋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管学——静脉、淋巴(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 脉 (Vein),概 况:,1、概念:是导血液回心房的血管。,2、始于毛细血管,终于心房。,3、结构特点:,(1)管壁薄,管腔比动脉略大;,(2)弹性差、压力低、流速慢;,(3)内有静脉瓣。,静脉瓣,4、吻合特点:,(2)静脉丛;,(1)静脉网;,(3)特殊的静脉。,5、配布特点:,5、全身的静脉可分为:,肺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浅静脉(不与动脉同行),深静脉(多数与同名动脉伴行),腋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肺 循 环 的 静 脉,肺静脉(左、右各2条),右肺静脉,左肺静脉,心后下面观,体 循 环 的 静 脉,1、上腔静脉系,3、心静脉系,2、下腔静脉系,1、上腔静

2、脉系收集头、颈、上肢、胸壁和部分胸 腔脏器静脉血。,(主要属支),上腔V.,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肢静脉,颈外静脉,奇静脉及其属支,(左、右),上腔静脉,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左颈内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头颈部的V.,面静脉 颞浅静脉 颈前静脉 颈外静脉,颅内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面V. 在鼻根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内,发生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可能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此区为“危险三角”因为面V在口角平面以上一般无V.瓣。,浅V.,深V.,(1)头V.,起始:手背V.网的桡侧,行程:沿前臂桡侧、肱二头肌外侧缘上行, 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行至锁骨

3、下窝,注入:腋V.或锁骨下V.,收集:手、前臂桡侧浅层结构V.血,(2)贵要V.,起始:手背V.网的尺侧,行程:沿前臂尺侧、肱二头肌内侧沟 上行,至臂中点平面,穿深筋膜。,注入:肱V.或伴随肱V.向上汇入腋V.。,收集:手、前臂尺侧浅层结构V.血,(3)肘正中V.:变异较多,通常位于肘窝皮下, 连接头V.和贵要V.。,(4),注入: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V.,起始:手掌静脉丛。,行程:沿前臂前面上行。,收集:手掌侧和臂前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2 、心静脉系,3、下腔静脉系收集腹、盆部及下肢的静脉血。,主要有,下腔V.及其属支,壁支:膈下静脉、腰静脉、腰升静脉,脏支:睾丸静脉、肾静脉、肾上腺 静

4、脉、肝静脉、肝门静脉系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髂总静脉,髂内静脉,脏支:,壁支:,髂外静脉,下肢静脉,浅静脉,深静脉,(图示),下腔静脉,肾上腺静脉,肾静脉,腰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肝门静脉系),肝静脉,(1)大隐V.,起始 足背V.弓的内侧,行程 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膝关节内后方, 大腿内侧上行,至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 处穿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注入 股V.,5条属支:,股内、外侧浅V.,旋髂浅V.,阴部外V.,腹壁浅V.,收集 足、小腿和大腿的内侧部以及大 腿前部浅层结构的静脉血。,(2)小隐 V.,起始 足背弓V.的外侧缘,行程 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中央上行

5、至 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注入 腘V.,收集足外侧部和小腿后部浅层结构静脉血,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肝门静脉为一短而粗的静脉干。,(位置、形态、特点、收集静脉血范围),一、门静脉的组成,(一)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成。,(二)其他形式组成。,二、门静脉的主要属支,(一)肠系膜上静脉,(二)脾静脉,(三)肠系膜下静脉,(四)胃左静脉,(五)胃右静脉,(六)胆囊静脉,(七)附脐静脉,(图示),肝内血流: 从肝门进入肝内,并分支,经肝血窦入 中央V.经肝V.入IVC,三、特点: 无瓣膜 终于肝血窦(毛细血管) 血液主要来自于胃肠道 四、收集范围:除肝以外的腹

6、腔不成对脏器,门静脉,胆囊静脉,胃右静脉,胃左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附脐静脉),五、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吻合处:,(一)食管静脉丛,(四)椎内外静脉丛,(三)直肠静脉丛,(二)脐周静脉丛,第二节 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一、概述:,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淋巴系统内流 动着无色透明的淋巴液。,毛细淋巴管,左静脉角,淋巴结,淋巴液:来自于组织液,含 大分子物质、组织碎 片、淋巴细胞、白细 胞,而红细胞极少, 最终回流加入血液,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织液,细胞,淋巴系统,二、淋巴系统的组成:,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构成。,三、淋

7、巴管道:,(一)毛细淋巴管(二)淋巴管,(三)淋巴干全身各部的浅、深淋巴管在向心行程 中经过一系列的淋巴结,最后输出管汇合成较大 的淋巴干。全身共有9条淋巴干:,1、左颈干2、右颈干,3、左支气管纵隔干4、右支气管纵隔干5、左锁骨下干,6、右锁骨下干,7、左腰干8、右腰干9、肠干,(四)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分布于全身大部分组织 盲端起始 内皮细胞间隙大,有纤维细丝 无基底膜 大分子物质易进入,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输入、输出淋巴管,9条淋巴干,2条淋巴导管,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 左右颈干,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管 汇合成 左右

8、腰干。,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 1条肠干。,淋巴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肠干,左腰干,右腰干,乳糜池,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胸导管,右淋巴导管,淋巴导管,全身9条淋巴干分别汇合成两条大的淋巴导管,即右淋巴导管、左淋巴导管(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位于右静脉角处,是一短干(11.5厘米),最后注入右静脉角。它主要收纳头颈右半、右上肢、右肺、右心、胸壁 右半的淋巴,即约占全身1/4的淋巴。,右淋巴导管,胸导管,胸导管(thoracic du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长约3040厘米,管腔内瓣膜较少,收纳全身约占3/4部

9、位的淋巴。,乳糜池,胸导管,肠干,左腰干,右腰干,起始于乳糜池,此是胸导管最膨大处,约位于第一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后行于脊柱前方,穿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最后汇入左静脉角,在左静脉角处又收纳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 主要收纳两下肢、盆部、腹部、左肺、左半心、左半胸壁、左上肢和头颈左半部的淋巴。,胸导管起止、收集范围,四、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等。,(一)淋巴结(Ly mph nodas) 是淋巴管向心行程中的,必经器官,质软扁圆形小体,一侧隆凸,与输入淋巴管相连,另一侧凹陷称门,与神经、血管和输出淋巴管相连。淋巴结多聚集成群,其主要功能是过滤淋巴,

10、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枕淋巴结,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二)脾 Spleen,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左侧与膈之间,相当于左侧第911,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脾色泽暗红,质脆易破。脾的各面被脏腹膜覆盖。,脾为扁椭圆形的实质性器官,可分前后两端,上下两,缘,脏、膈两面。上缘有23个深陷的脾切迹。是触诊时辨认脾的标志。脏面凹陷,有脾门,是神经、血管等出入处。,脾切迹,脾门,上,下,前,后,(三)胸腺 Thymus,是淋巴器官并兼有内分泌功能。位于胸骨柄后方,上纵隔前部,贴近心包上方,大血管的前面

11、。,胸腺一般分为不对称的左、右两叶,呈扁条状,质软。有明显的年龄变化,新生儿和幼儿的胸腺重约1015g;性成熟后重达2540g。此后逐渐萎缩、退化,成人胸腺常被结缔组织所代替。,胸腺与机体建立完善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胸腺,(四)扁桃体,1、弥散淋巴组织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之管壁,五、淋巴组织,2、淋巴小结,(见教材),六、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一)头颈部的淋巴结(二)上肢的淋巴结(三)胸部的淋巴结(四)腹部的淋巴结(五)盆部的淋巴结(六)下肢的淋巴结,各部淋巴结分群的名称、位置及其淋巴引流、临床意义(参见有关教材),(一) 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1.头部,枕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乳

12、突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2、颈部,颈前淋巴结,颈外侧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颈外侧上深巴结 颈外侧下深巴结,颈前浅淋巴结 颈前深淋巴结,喉前淋巴结 甲状腺淋巴结 气管前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二)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1、肘淋巴结,3、腋淋巴结,胸肌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肩胛下淋巴结 中央淋巴结 腋尖淋巴结,浅群(又称滑车上淋巴结) 深群,2、锁骨下淋巴结,(三)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腘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1)上群,位于:腹股沟韧带平行排列 收纳:,腹前外侧壁下部、臀部、会阴和子宫底的淋巴,腹股沟淋巴结,上群下群,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2)下群,位于:大隐静脉末端分布 收纳:除足外侧缘和小腿后外侧部之外 的下肢浅淋巴结 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2、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周围和股管内 收纳:腹股浅淋巴结、腘 注入:髂外淋巴结,深巴结及大腿深淋巴管,腹股沟深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下群,腹肌沟浅淋巴结上群,腘淋巴结,大隐静脉,髂外淋巴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