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35215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作者姓名 : 张小龙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 兰州大学 文学院 准考证号: 300110200193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曾芳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年 月 日 2 XX 专业 孔乙己艺术技巧论 Kong yiji theory of artistic skill 张小龙 Zhang Xiao Long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论文 3 目 录 内容摘要 () 正文目录 () 一、孔乙己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一)孔乙己背景及来源 (二)孔乙己主题思想及艺术风格 二、孔乙己人物性格的创作技巧

2、 (一)典型环境突显人物复杂性格 (二)采用第一人称对“我”复杂化处理 (三)精炼深刻的语言技巧 “白描” (四)幽默讽刺逗弄的手法 三、成功技巧揭示作品主题 注 释 () 参考文献 () 附 录 () 后 记(致谢) () 4 摘要 :孔乙己虽是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但是却深刻的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得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情景中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文化,是极其病态的。小说短小精悍,文笔优美。借助对孔乙己外形和穿着的描写,来 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生活习性。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出他的鲜明性格,通过对

3、其他人的描写,来反映这个社会的“性格”。 关键词 :孔乙己 ,精神胜利法 ,炎凉世态 ,笑 一、孔乙己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一)孔乙己背景及来源 鲁迅先生是于一九一九年写的孔乙己,是当时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第二篇小说,现收编于呐喊中。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先生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所有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就是这些新的东西给了青年作者们以极大的影响,导致大多数有良知的人跟上去试验。如自序中他 对劝他做文章的朋友说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灰,并不想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

4、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二)孔乙己主题思想及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是一个艺术家,是一个有良知的新文学的第一个开拓者,那就是忠于他的表现,忠于他自己的艺术家,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决不忘记他对于自己的抱负,他看见什么,他就描写什么。他把自己的世界展开给大家,不粉饰,不遮盖;他 知道怎样去用适当的文字传递适当的情思,不冗长,不散漫,不过火。有许多人费尽苦心去讲求涂刷颜色,结果不是给我们一块画家的调色板,便是一张戏场门前的广告单。只觉得离奇光怪,再没什么读到孔乙己才使我们看不见调色板的糊涂和广告单的上的丑陋,只感到一个干净。 另外,鲁迅先生看到当时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帝

5、制封建制度,封建文化还在摧残着国民。为了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要消除科举的遗毒而写孔乙己。作品用典型的环境和特定的背景、典型的事件来突出人物复杂的性格;巧妙运用第一人称,用精练深刻语言揭示人物意识形态与社会地位 ;运用讽刺幽默的“笑”和“被笑”创造出了被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毒害极深的牺牲品 孔乙己。 二、孔乙己人物性格的创作技巧 (一)典型环境突显人物复杂性格 运用了“为人物设计典型环境”的方法。,鲁迅在典型场面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才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和人物的性格。在孔乙己中,鲁迅巧妙安排人物活动的场面,构成了孔乙己的大半生,让读者看到孔乙己的自命清高、自欺 5 欺人、好喝懒做,心底善良的

6、性格,也让读者在阵阵笑声中和令人窒息的冷漠中深刻认识小说的主题。 在苔丝 )这部作品中,作者哈代不惜笔墨,用了大量的 篇幅来描写苔丝的家乡黑原谷,显然是为了给苔丝的出场仕嘴垫。这里的田野是“浅绿色”的。天空是“蔚蓝”的,连“大气也清澈透明”,分明是苔丝巨恪的写照 纯洁,未涉人世。而当苔丝身穿白袍出场欢舞后回家看到的却是“由一枝蜡烛照耀着的幽暗愁苦的景象”,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与“白色袍子,花束,柳条”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许是苔丝命运从此走向不幸的 个预兆。然而,苔丝中最扣人心弦的环境描写是关于苔丝到燧石顶村劳动时的景象。这是苔丝命运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问:深爱的丈夫离她而去,生活无处着落,来到

7、燧石顶村后,又面临着艰辛 的劳作,意图报复的雇主。哈代对苔丝的工作场景有过这样一段描写:“ 因此整片农场变作了一片荒凉的黄色,一片没有颜色,有如一个从下巴到前额只有一层皮而没有五官的面孔。天空同洋也是模糊一片,只是颜色不同,在蒙蒙的白色里什么都没有。 两张脸之间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妇女像苍蝇一样在黄脸飞来爬去。” (1)荒凉的田野正如苔丝的心灵:寂寞、凄凉。 但鲁迅善于简短地清楚地在一些形象中表达一种思想,在一个插曲中表达一种巨大的事变,在某一个别人物中,表达一个典型,这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种突出艺术技巧 就是最能精炼地通过深刻而简 捷的事故情节和人物形象写出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 孔乙己中一系列事

8、件都发生在咸亨酒店这个典型环境当中。这是因为第一、孔乙己有好喝成性的,在这里有利于“我”这个酒店小伙计来直接叙述和感受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及其在酒店中的种种窘况。第二、咸亨酒店又是众人频繁出入的场所,这里既有“长衫一族,也有贫穷的“短衣帮”,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咸亨酒店这个“小社会”和影射当时的整个社会,这对于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揭示社会现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鲁镇镇口咸亨酒店,这就是人物活动的环 境,同样也是封建社会的缩影。作者细致地刻画了酒店的特殊格局:“曲尺形的大柜台”,温酒的方法,短衣帮长衣帮不同的吃酒方式,透过它,相互地展现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本质特

9、征。富与穷的对比(掌柜和学徒,短衣帮和长衣帮);腐朽奸商的思想(卖酒掺水);冷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没有好声气,以取笑孔乙己的不幸为快活),在这里作者仅用了不满五百字的篇幅,就把整个封建社会的特征集中压缩在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里。这一典型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通过两种不同主顾所表现出的富和穷的界限,点出了孔乙己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 处境;深刻地揭示他的身份和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他轻视劳动,不会营生而好吃懒做的癖性。 (二)采用第一人称对“我”复杂化处理 小说的叙述者采取第一人称。是孔乙己的艺术特征重要的一点。 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采用的那种第三人称

10、小说的情形又是如何?这个“全能”人物,是第三人称,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悉小说中所有其他人物的内心、历史和前途。它把自己知道的一切(事实上,它什么都知道,只要它愿意)娓娓道来,告诉给读者。 鲁迅先生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的限制性叙述显然就是 对中国古典小说“全知全能”模式的根本突破,叙述者“我”的视野的限制为人生意义的“空 6 白”与“不确定”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我”仅仅只是一种声音,“我”仅仅只是一种发言,正是在孤零零的“我”的声音里,人生与世界的境遇才有了可以继续探讨的可能。不仅如此,人们还进一步发现了鲁迅对“我”的复杂化处理。“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复杂化,是现代小说复杂化的

11、一个标志,从而在形式层面上标志着文学范式的创造性转化。” 孔乙己不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写法。“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伙计。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 ,从头至尾都是通过“我”的眼光和感受来表现。这就是对孔乙己的侧面描写。鲁迅选用侧面描写,体现了他匠心独运,因为孔乙己好喝懒做,嗜酒如命,常来咸亨酒店喝酒,他的身世、性格及不幸遭遇,最容易被“我”所了解。所以鲁迅借小伙子“我”的口和眼这一侧面去描写孔乙己,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情节集中,内容简要,而且增加了故事悲凉的意味。 孔乙己艺术表现手法上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鲁迅先生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鲁迅先生实际并没有在咸亨酒店里做过小伙

12、计,也没有在别的店里做过伙计,当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是在三味书屋里读书 的。作品中用第一人称的“我”,当作作者直接感受的事情来回忆,容易表达清楚,来得亲切,也就容易使得读者感动,因为读者对于作者,总有相当的感情和信仰,对于算是作者亲身经历到的事情,总比对于作者站在第三者地位写的事情容易感受。我们看用典型的文学作品,反正注重其社会意义,看它反映了什么。这种作品中的人物,由于概括当时的现实,作者本是现实中的一部分,所以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无碍于“真实性”。可是作者对于所写的事物,总要观察得仔细,体会得透彻。咸亨酒店就在三味书屋的附近,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去做过伙计,却时常见到孟夫子 等在那里喝酒的情

13、况。在他的熟人中,又有许多都是带点孔乙己气味的。至于象那酒店里的掌柜等,在当时的社会里有的是。可是写得这样生动,足见鲁迅先生关心周围的事情,对于人物,观察得仔细,对于人情,体会得深切。 孔乙己这人物形象,作为从作者回忆中描绘起来,是从一个小伙计的眼睛中写出来的。这个“小伙计”,在孔乙己中是个“线索”,相当重要,在表现手法上固然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篇小说的内容上也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也是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非人生活的。学徒问题,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由鲁迅先生首先在孔乙己上这样提出 的罢。 通过小伙计,鲁迅先生附带地描绘掌柜无情的市侩相以外,又加以讽刺地说,“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

14、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原来在那种旧社会里,这样单调无聊的职务也要靠大情面的荐头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本该读书,无力读书的孩子去做童工,也得靠大情面的荐头。 (三)精炼深刻的语言技巧 “白描” 与叙述视角的转换相关,鲁迅小说语言中 白描 手法的应用,也是因为 白描 手法不加渲染的特质,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作者立场的中立化,在描写的过程中,如果过多浓墨重彩的描绘,那么会有意无意地外化作者的内在立场,强化作者本来应当隐蔽的价值取向,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占读者进行理性反思的空间。鲁迅小说中 白描 手法的应用,则体现了作者将价值判断悬置化的自觉意识。 鲁迅 白描手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技巧的问题

15、,而是体现了鲁迅的一种 立场中立 和 感情降格 的自觉的美学追求,这种追求使得鲁迅的小说在继承中国小说传统 的同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小说的超越。中国古代小说的语言,从 7 三国演义到西游记,从金瓶梅到红楼梦,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是比较单一的,作家个人的风格并不十分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封建文化严重地禁锢了人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源自于 说话 艺术的章回体小说,容易使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 说书人 的角色,模仿说书人的语言。语言风格的相对单一,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遗憾。 鲁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把个性带入小说语言,并且形成独特语言风格的艺术大师。 20 年代,茅盾 对鲁迅的小说有一个重要的评价;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2 鲁迅不仅是创造 新形式 的先锋,也是创造 新语言 的先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