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47731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

2、,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再说“恭”。所谓“恭”就

3、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

4、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

5、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选自传统文化导论)1.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2

6、.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3.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

7、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

8、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

9、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予之穷于世 穷:困厄,仕途不通达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D予甚畏其志 畏:敬重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故燕王欲结于君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其卒以嘉

10、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

11、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译文:_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译文:_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秦 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9、“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

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1)顾吾念之,_,_。_ ,_。_,_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如)乙:(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2)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4)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6)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7)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8) ,丘峦崩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地泉之灵林子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

13、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