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院生理版课件教材-第3章血液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46068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医学院生理版课件教材-第3章血液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学医学院生理版课件教材-第3章血液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学医学院生理版课件教材-第3章血液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学医学院生理版课件教材-第3章血液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学医学院生理版课件教材-第3章血液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医学院生理版课件教材-第3章血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医学院生理版课件教材-第3章血液(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 3,BLOOD,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Functions of blood Blood: (7-8% body weight, 70-80ml/kg) 1. Transportation: O2, CO2, Nutrition, Excretion, Hormone 2. Regulation: pH, Temperature 3. Protection: Clotting, Immunization,Body fluid: (60% body weight) Intracellular fluid

2、: 2/3 Extracellular fluid: 1/3 Interstitial fluid: 3/4 Plasma: 1/4 Internal environment = extracellular fluid Homeostasis:,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Plasma 水 电解质 气体 小分子有机物 白蛋白(A) 血浆蛋白 球蛋白(G) 纤维蛋白原,一、Composition of the blood组成,Blood,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Platelet (thrombocyte),Bl

3、ood cells,Plasma proteins,Plasma protein: 60-80g/L Albumin白蛋白: 40-48g/L (分子量较小,浓度最高) Globulin球蛋白: 15-30g/L (1-、2-、-、-globulin)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临床上提示肝脏疾患 Serum (plasma without fibrinogen) (90),抗 凝 剂,加,加,不加,全血,血浆,血清,白细胞 血小板,红细胞,血凝块,Plasma proteins,Functions of plasma proteins 1.形成胶体渗透压保持部分水分在血管内 2.与甲状腺素等结

4、合,使血浆中的激素不会 很快的经肾脏排出,维持激素在血浆中相对 较长的半衰期 3.运输功能 4.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 5.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6.营养功能,hematocrit(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如:腹泻或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 血量(循环血量、储存血量),失血量:成人一次 20%会出现严重临床症状 30%以上会有生命危险。,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为1.050-1.060;血浆比重为1.025-1.030;红细胞比重为1.090-1.092。 血液的粘度

5、 液体的粘度是由于其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 全血相对粘度4-5,血浆相对粘度1.6-2.4。, plasma osmotic pressure(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正常值:300mmol/L(相当于770kPa),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80%)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6、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平衡和维持血浆容量,分 类,crystal osmotic pressure,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如: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 等张溶液: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 等张溶液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红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等渗溶液,血浆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pH7.45时,即碱中毒。 如果血浆pH低于6.9或高于7.8,将危及生命。 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缓冲对,其中最主要缓冲对为NaHC

7、O3/ H2CO3,比值为20。(肺和肾的排出),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关键系统,并且还能通过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发挥免疫自稳功能,通过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发挥免疫监视功能。 1.固有免疫:指生物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的一种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自然杀伤T细胞等。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并启动和参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2.获得性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后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或接受免疫效应因子后获得的可专一性地与某种抗原物质起反应的防御功能,分为细胞免疫和体

8、液免疫。,胚胎发育早期,由卵黄囊造血; 胚胎第二个月开始,由肝、脾造血; 胚胎中期以后骨髓开始造血 到婴儿出生时,几完全依靠骨髓造血 ; 成人只有骨髓造血有意义,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部位的迁移,(二)、造血过程,二、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蝶形。 红细胞数(1012/L) 血红蛋白量(g/L) 成年男性 4.0-5.5 120-160 成年女性 3.5-5.0 110-150 新生儿 6.0-7.0 170-200,双凹圆蝶形: a:增加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

9、球形时大。 b:细胞中心薄,有利于气体进出红细胞。 c:有利于可塑性变形,以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血液酸碱度。,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受血流的推力,经过变形卷曲,可通过比它直径小得多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而后可恢复其正常形态。,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ESR) 概念:红细胞在静置血试管中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数值: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血沉越快,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小。,红

10、细胞叠连: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彼此较快 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 叠连血沉加快,即悬浮稳定性变小 红细胞叠连快慢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红细胞叠连血沉 白蛋白、卵磷脂红细胞叠连血沉,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反映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脆性小=抗低渗液的能力大=不易破; 脆性大=抗低渗液的能力小=容易破。 2. 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O2和CO2;缓冲功能,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 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造血原料: 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铁: 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

11、g铁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来自体内铁(主要是衰老红细胞释放)的再利用。 进入血液的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被运送到幼红细胞,来合成血红蛋白。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 临 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在34个月内导致贫血) 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体内贮存量:每天生成所需量=10001 B12吸收障碍后常在34年才引起贫血),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 爆式促进激活物(BPA)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主要作用:促使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

12、殖,并向原红细胞转化,同时促进幼红细胞发育和血红蛋白合成,并能促使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血浆EPO水平与血红蛋白的浓度呈负相关。 组织缺氧EPO合成释放 例:高原居民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的人以及临床上失血、贫血、肺心病患者等,其EPO数量较多。 主要在肾合成,肾功能严重肾性贫血 性激素: 雄激素、雌激素 其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红细胞的破坏 平均寿命120天,90%的衰老红细胞在脾和骨髓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吞噬后释放出的铁、氨基酸被重新利用,而胆红素经胆汁排出体外。,三白细胞(leukocytes或white blood cells,WBC) 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白细胞有核,在血

13、液中一般呈球形,在组织中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总数:(4.0-10.0)109/L 分类: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白细胞数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 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 进食、运动、情绪激动、疼痛、月经期、妊娠、分娩时WBC数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几个概念:白细胞渗出-趋化性-吞噬,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monocytes)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

14、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4.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酸性粒细胞。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 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白细胞的

15、生成和调节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如:GM-CSF. G-CSF. M-CSF 其它: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 白细胞的破坏,四. 血小板(platelets 或 thrombocytes)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血小板体积小,无细胞核,是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形成的具有代谢能力的细胞。 正常值:(100-300)109/L 功能:参与凝血和止血;纤溶作用。 血小板过多(1000109/L),易发生血栓; 血小板减少(50109/L),可产生出血倾向。,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 概念: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参与物质:血小板膜上的GPb/ 内皮下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 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2.释放 概念: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其内部活性物质排出的过程,又称为血小板分泌。 主要释放物质:ADP、ATP、Ca2+、血小板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等。 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多数能引起血小板释放反应;血小板粘附、聚集与释放几乎同时发生,相互促进。,3.聚集 概念: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 主要参与物质: 纤维蛋白原、钙离子、血小板膜上的GPb/a 两个时相:第一聚集时相(可逆性聚集) 第二聚集时相(不可逆性聚集) 生理性致聚剂:ADP、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