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剖面图操作》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45928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剖面图操作》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数字剖面图操作》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数字剖面图操作》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数字剖面图操作》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数字剖面图操作》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剖面图操作》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剖面图操作》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填图技术,朱云海,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中国地质大学地调院,2008年1月8日,实测剖面数据录入规则 操作流程:,1 创建新剖面 2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3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导入数字剖面桌面系统 4 剖面厚度计算 5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实测地质剖面与数字剖面系统操作,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2.1 在掌上机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好一个新剖面后,按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 逐层详细记录各层分层斜距、岩性、岩相、构造、各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量位置、各类样品采

2、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置等内容。主要操作步骤如下:,野外实测地层剖面数据采集,导线库,分层库,照片库,样品库,产状库,化石库,素描库,2.2 在掌上机的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新剖面,创建新剖面,确定剖面编号及字数,点击OK,注意: 再次进入已有剖面时,只需直接点击OK进入剖面,剖面编号规定: “PM”+三位数字 如PM001,2.3 打开剖面,填写剖面信息,剖面选择,选择剖面编号,选中剖面号点击EDIT,注意: 要编辑剖面信息,必须在步骤中,首先选中剖面号,再点击EDIT,才能进入剖面信息库; 创建剖面后,需要通过“剖面选择”,才能打开本剖面,2.4 导线测量库操作,进入导线测量库,输入导线数据,增

3、加新导线“ADD”,INSERT:在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录,按INSERT,在该记录前 增加一条记录 EDIT:在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录,按EDIT则编辑本记录 CANCEL:退出新增导线的操作 CLEAR:删除列表框中的所有记录。注意:需要按OK键后,才能 真正把导线库的记录全部删除,ADD:增加一条新记录 DEL:在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 录,按DEL则删除本记录,进入分层数据库,选中分层进入分层描述,输入分层数据,增加新分层“ADD”,分层描述,2.5 分层数据库操作,注意: 操作分层数据库时,要与分层所属当前导线号一致。用户可在当前导线号的编辑框中查看其是否为当前数据采集的导线。如果不是

4、,需在导线库中选择所属导线。,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0-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记 录 规 则,注意: 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导线号 分层号 分层位置(米) 0-1 0 0 0-1 1 30 0-1 1 50 0-1 2 80,0,1,100,0,1,30,50,80,2,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褶皱轴,产状位

5、置,产状编号,产状类型,2.6 产状数据库操作,2.7 数字剖面桌面系统,2.7.1 选择剖面所在图幅,对于野外采集的数据,在进入桌面系统之前,先在剖面桌面新建剖面,剖面号应和野外剖面号一致(包括大小写),单击新建,打开,新建剖面,2.7.2 新建剖面,2.7.3 剖面数据导入,导线测量库,厚度计算库,分层描述库,分层数据库,2.7.4 剖面编辑与计算,2.7.5剖面照片导入,点击 显示照片,2.7.6 照片编辑与浏览,在剖面编辑与计算界面单击“ADD”就弹出上图,2.7.7 剖面地质点编辑,2.7.8剖面地层单位输入,群组段:是一个综合模块。为画柱状图用,把各层归属到界系统群组段中。,岩石花

6、纹库输入:输入每一层的岩石花纹,由相应的字典辅助输入。每一层可以输入三种岩性及所占的比例,对花纹库中没有的岩石花纹,用数字填图程序中附加的岩石花纹设计程序进行补充修改,2.7.9岩石花纹代码输入,导线测量库,厚度计算库,分层描述库,分层数据库,2.7.10剖面厚度计算,(1)进入剖面编辑与计算,采样数据库,厚度计算,2.7.10剖面厚度计算,(2)选择厚度计算方式,2.7.10剖面厚度计算,真厚度计算,系统自动计算分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产状选取是按就近原则选取来计算该层的厚度。计算完毕,在厚度计算框中(最下面的编辑框中),自动填入计算结果。,2.7.10 剖面厚度计算,自选产状剖面厚度计算,允许

7、根据层的情况选取产状。 因为程序按就近原则选取产状来计算该层的厚度不一定合理。可以在分层厚度计算编辑框中,查看产状值是否合理,也可通过图上来检查。可通过EDIT来修改任意层计算用的产状。,4 剖面厚度计算,按产状分段分层剖面厚度计算,根据野外剖面数据采集的规则,解决向背斜厚度计算的方法。,2.7.10 剖面厚度计算,按室内分层剖面厚度计算,室内分层号的数据录入编辑。可以把分层厚度计算编辑框的字段说明条,用鼠标拉开新分层号(变宽),要输入哪一层,双击新分层号,在该位置会变成编辑框,用户可直接输入。,2.7.10 剖面厚度计算,高精度剖面厚度计算,真厚度就是导线(斜距)的长度。计算完毕,在厚度计算

8、框中(最下面的编辑框中),自动填入计算结果。,2.7.11剖面图、柱状图形成,几个柱状图和剖面图绘制参数说明,由底到顶:画柱子时,最上层号是剖面数据采集的最后一个层号,然后倒序由上往下绘制,由顶到底:画柱子时,最上层号是剖面数据采集的第一个层号;然后按序由上往下绘制,自定义分层线:直接读取自定义分层库绘制剖面的分层线,默认:直接读取分层库绘制剖面的分层线,产状位置画分层线: 可以在产状的位置上按产状要素绘制分层线,但分层线的长度比正常的分层线短一些。该功能便于用户画岩层花纹,2.7.11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图形选择/生成剖面图,剖面图绘制,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2.7.11

9、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柱状图绘制,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自动根据数据库数据绘制柱状图:岩性柱的形成可调用岩石花纹库完成岩性花纹充填。可按任意比例尺,并形成图形文件。,2.7.11 自动生成剖面柱状图,2.7.12 编辑生成打印剖面和柱状图,注意问题,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中自动生成后,以后的操作最好是在新建的文件中进行。 柱状图中的文字描述最好是用批注描述内容。,2.8 剖面柱状图横格高度调整,在柱状图中,由于各层的厚度不同,在柱状图中所占的高度不同,有些层由于厚度较小,在图中所占的高度较小,这样在图中显得很拥挤,分层描述字体很小,不易识别。在不改变分层厚度的

10、情况下,我们把各层层号、层厚和分层描述的顶界的位置称为横格高度,为了使柱状图美观整齐,我们必须对各层的横格高度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工移动横格高度,这种方法难度较大,因为柱状图两侧的横格高度较难保持平行。另一种方法是计算机自动进行横格高度的调整。,最小横格高度以剖面最小厚度的5倍为宜,这样分层描述基本合适,如剖面比例尺为1:5000,则剖面表达的最小厚度为5米,横格高度选为25米,剖面比例尺为2000,则横格高度为10米。 调整横格高度是在数字剖面桌面系统编辑及计算库中进行,调整后的横格高度放在剖面计算库中的虚厚度中。,调整后数据放置在虚厚度中,调整横格高度后的剖面柱状图,剖面

11、数据进入数字填图系统,1. 在剖面系统中对每条剖面进行导入图幅剖面库的操作,2、图幅PRB库中导入剖面数据,3、选择剖面,4、进入到数字填图系统中的数字地质剖面,局部放大,3 前人地质剖面的利用与修测,3.1 数字化前的资料准备 3.2 前人地质剖面利用及数字化 3.3 野外验证与批注 3.4 重新绘制剖面图和柱状图,3.1 数字化前的资料准备,3.1.1 收集已完成1 :5万及1:20万区调图幅剖面资料:包括剖面图、丈量表、野外记录本,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化石鉴定报告,同位素年龄等。 3.1.2 在充分熟悉消化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含建组剖

12、面、层型剖面)。,3.1.3 对已有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前人实测剖面,利用数字剖面桌面系统进行数字化,并对原剖面逐层批注和综合批注,在此基础上重新制作剖面图和柱状图,批注位置及内容,按照野外剖面检查的情况对剖面逐层进行批注和综合批注,3.2 前人地质剖面利用及数字化,3.2.1 在数字剖面程序中选择工作图幅,3.2.2 在该工作图幅中新建剖面名称,新建打开,3.2.3 进行剖面编辑与计算,3.2.4 剖面信息库和小结的数字化,插入,增加,删除,编辑,3.2.5 导线库的建立及编辑,3.2.6 分层库的建立及描述内容的数字化,分层数据库,描述内容,3.2.7 产状、样品、化石等的数字化及编辑,产状,样品,化石,3.2.8 照片库的建立,3.2.9 素描图的数字化,3.2.10 厚度计算,3.3 野外验证与批注,按照野外剖面检查的情况对剖面逐层进行批注和综合批注,批注位置及内容,批注,通过检查、验证后,对剖面资料进行校对、整理和完善(包括对各数据库的校对和完整性检查,真厚度或自选产状厚度重新计算,室内分层归并,剖面小结的再编写等),并根据室内薄片鉴定结果和样品测试分析结果进行批注。,3.4.1 生成剖面柱状图,3.4 重新绘制剖面图和柱状图,3.4.2 生成剖面图,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