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45828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双百精神的感想活在当下,人们多数早已淡忘野花的芳香、空谷的回响,那些有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态在这个时代渐行渐远,人们的内心如一座浮华喧嚣的城市。当日益膨胀的欲望占据内心的时候,我们往哪里存放信仰和理想?可以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为了生活得更好是所有人简单而美好的初衷,是

2、奋斗和拼搏的方向。可是因为这个时代物欲横流,人们开始迷失并且沉沦,初衷变成借口,拼搏和奋斗变成以人为梯、以人为垫脚石的明争暗斗,人们不愿付出,不甘默默奉献,于是人与人之间冷漠了,疏远了,隔阂了,不知什么时候,人们的心路越来越窄,直至无路可走。于是空虚沸腾,苍白蔓延,寂寞如杂草般荒芜了心田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其实每一颗心都是向往温暖的,每个时代总有一些懂得生活真谛的人,他们坚守者人之本性,他们向着他们始终如一的目标一往无前。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选择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在于我们选择做怎样的人。回顾他们的历程,那些路正是每个人都面临过的,只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坚持走了下去。这次学习“100位为新中

3、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活动非常及时和有价值,他们的精神如灯塔一样为迷失在网络、工作、生活中的,忘记最初的梦想的我们引航。每一位英雄人物都已俨然成为一种精神的代名词,向警予、刘胡兰、江姐的坚贞不屈,投江八女的视死如归,方志敏的艰苦朴素,李大钊的大义凛然,白求恩的救死扶伤,王进喜的奋不顾身,雷锋的乐于助人,孔繁森的体贴入微,任长霞的英勇正义,文花枝的先己后人,马万水的刻苦奋斗,丁晓兵的严格自律,谭竹青的排忧解难每一种精神都是生命进程中的丰碑,指引后来人走向正确的方向。所有的这些伟大和崇高都值得我们敬仰和敬畏,不仅是敬仰和敬畏,还需要继承、发

4、扬和坚守,因为精神永存,在过去、现在、将来都熠熠生辉。回想起“双百人物”的一幕幕、一桩桩,我再次被他们深深地感动,在他们身上,我们又一次体会着什么叫精神力量,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道德操守,什么叫不惜牺牲,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执著追求,什么叫甘为人梯,什么叫大爱无言。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默默坚守着生命的信仰,从而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人不仅靠气力改变着环境,更主要的是环境变化中无时无刻不留有人的精神气质。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智慧、热情和青春默默抛洒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之中。最可贵的

5、是,人的精神气质可以相互传递,互相感染,一个具有高尚精神的先进人物的出现可以影响一大片。他们的事迹对我们不仅仅是一种感动、一种激励、一个引导,更是为我们敲响的警钟。让我们把握好青春,严于律己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也许我们无力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实现生命价值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感动之余,还要去反思,反思我们正在做什么,反思有什么不该做需要改进的,反思将来应该做什么。至少,应该学会:不抱怨生活,不贪图安逸,感受友情,勤奋工作,降低负面影响,理性的生活,给自己动力,有规律地生活,珍惜时间,心怀感激。让双百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