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概况【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345827 上传时间:2017-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概况【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概况【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概况【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概况【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概况【临床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概况【临床医学专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概况【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在病因病机、诊断研究、临床防治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疗法;综述Abstract: It makes review to the developments and recognition of TCM to gastric esophagus reflux on reason, mechanism, diagnosis study and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Key words: gastric esophagus reflux; T

2、CM treatment; review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 ,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近年来,中医药有关此病在病因病机、诊断研究、临床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 GERD 之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 古今医案按引叶天士“食管窄隘使然”之说,即明确指出噎证的基本病理改变为食道狭窄。但就其病理机制而言,除胃以外,又与肝、脾、肾都密切有关。陈泽民1认为本病病机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情

3、志内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另一方面是因为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胃受损,致升降功能失常,胃火、浊气上逆而患本病。郝海山2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过食辛辣,热毒蕴结,日久伤及阴血,热与血结,凝结于食管。刘叔林3则认为此病以实证、热证居多,病机为忧思恼怒,使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或形体肥胖,过食肥甘,或脾虚湿盛,痰浊内生,肝脾失和,中焦气机不畅。孙凤霞4认为本病病机为胃热壅盛,胃气上逆,胆失疏泄,胆汁返流所致。段国勋等5介绍本病病因一为饮食伤胃,二为肝气犯胃,三为脾胃本虚。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和痰气瘀阻胸膈。张琼英6报道本病病位在食管,属胃范畴。病机以脾胃虚损为本,胃气

4、不降、肝失疏泄、湿热阴伤为标。李坤7认为本病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总之,本病的发生与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以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病始则呕吐、泛酸,继则出现胸膈阻闷、灼痛等症,食管反流日久,最终出现噎膈证。2 诊断研究GERD 的主症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样疼痛、胃脘不适、咽部不适、异物感等,因此属于中医所讲的“吞酸” 、 “吐酸” 、 “噎证” 、 “胸痹” 、 “梅核气”等2病证范畴。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吞酸” 、 “吐酸”病名,其论述的表现与西医学所述的反酸大致相同。陈蔚文等8根据内经以及历代文献记载和临床经验认为:吞酸系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咽喉或口腔,病人感觉酸水上泛的病证,

5、常见于 GERD 等疾病。陈提出中医的吞酸证与 GERD 的解剖学概念、病理生理基础相近和诸多相同之处,临床应采用中西医结合,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进行诊断和治疗。林宗广9认为 GERD 之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反胃” 、 “吞酸”、 “反酸”等病证。俞彩珍10就其临床表现描述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痛(吐酸、嘈杂) 、 “噎膈”的范畴。1994 年国家监督技术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首次将本病称为“食管瘅”与 GRED 的反流性食管炎十分相近。但目前还未普遍应用,需进一步改善。3 治疗研究3.1 辨证分型治疗本病目前还没有统一、公认的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临床医生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辨

6、证分型。林宗广11将其分为胃腑湿热证治宜清胃泄热、化湿和胃,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痰浊阻胃证治宜涤痰化浊和胃,方用平胃散合导痰汤加减;脾胃虚寒寒凝不化证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用丁香透膈散加减。徐景藩12将此病分为四型:气郁证治法宜理气解郁、和胃降逆,方用木香调气散。吴氏新制橘皮竹茹汤加减;痰气交阻证治宜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常用方如半夏厚朴汤加减,并可用桔梗、枳壳(或可以青、陈皮代之)调节气机升降;肝胃郁热型治法宜清泄肝胃郁热、理气降逆,主方如左金丸、大黄甘草汤、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当行气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解郁合欢汤等方随症加减。朱生梁等13通过多元分析后将本病分为五个证候:肝胃

7、郁热、气郁痰阻、肝胃不和、脾胃气虚、胆(肝)热犯胃,认为治疗此病要疏肝气,通胃气。其中郁热证是常见一个证候,在患者中高达 78.33%,因此在治疗时当注意“热”字。曹娜娅,赵文玉14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四型:脾胃湿热型治宜芳香化湿、清热通降,方用连朴芩草汤化裁,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方用疏肝和胃汤,痰浊阻胃型治宜涤痰化浊、和胃降逆,方选导痰汤。脾胃虚寒型治宜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味。3.2 专方专药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不少医生根据经验总结,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并随症加减,取得了较好效果。岳振民等15采用三合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越鞠保和汤)加减,跟西药治疗

8、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刘汶16对经过胃酸抑制剂、促动力剂、黏膜保护剂等西药治疗四周以上疗效不佳,症状难以控制的 30 例门诊患者通过处方(黄芩 10g,黄连 10g,青黛 10g,半夏 10g,三七粉 3g 冲服,吴茱萸 5g,浙贝 10g,乌贼骨 30g,煅瓦楞 30g,降香 10g,苏梗 10g,荷梗 10g,干姜 5g)进行治疗,结果:临床痊愈 12 例,显效10 例,有效 8 例,无效 0 例。治疗前对比(P0.01) 。李兰芳等17用中药消化 II 方(苏叶、香附、鱼古、陈皮等) ,对照吗叮啉、黄连素、雷尼替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7.50%。朱生梁等

9、18应用降气和胃方(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陈皮等)治疗本病 33 例,总有效率为84.9%。刘正旺等19治疗组采用止酸方(栀子、黄芩、赤芍、连翘、蒲公英、3石斛、沙参、菖蒲、郁金、瓜蒌、清半夏、枳实)治疗本病 30 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93.33%和 73.33%,胃镜下食管炎症总有效率分别为 96.67%和 80%,均有显著差异(P0.05) 。3.3 治胃先治心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过程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对胃肠部位的影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七情致病”的整体观念,因此心理因素对 GERD 的发生发展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周爱华

10、等20对 113 例GERD 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精神症状评分,结果:肝郁气滞型占 41.59%,肝胃不和型占 36.28%,脾胃虚寒型占 13.27%,痰气交阻型占 8.85%,由此可见 GERD 患者中以肝郁气滞型最多见,其次为肝胃不和型,其余证型较少。我们可以看出情志因素对本病产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参考文献】1李乾构,王自立.中医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郝海山.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04 例J.浙江中医药杂志,1990,(4):155.3刘叔林,宋桂香.清膈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J.中医杂志,1992,(2):1718.4孙凤霞.加味启膈散治疗反流

11、性食管炎 28 例J.四川中医,1993,(8):30.5段国勋.97 例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特点分析J.中医杂志,2004,41(9):554.6张琼英.徐福音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1):3.7李坤.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45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2):115.8陈蔚文.吞酸证新议J.新中医,1996,(10):7.9林宗广.临床解惑.怎样辨治反流性食管炎J.中医杂志,1996,37(3):183.10俞彩珍,马健,赵晔.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分型J.中医药学报,1995,(2):22.11林宗广.怎样辨治反流性食管

12、炎J.中医杂志,1996,37(3).412徐景藩.对食管功能性疾病的证治体会J.中医杂志,1981,(6):5556.13朱生梁,孙永顺,马淑颖,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侯的多元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2829.14曹娜娅,赵文玉.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64 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4):2526.15岳振民,孟令学,马爱峰,等.三合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34 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7):13.16刘汶.中医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证候 30 例J.中医研究,2007,20(4):5657.17李兰芳,喻清和.消化 II 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112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脾胃杂志,2000,8(5):23.18朱生梁,李勇.降气和胃方治疗胃食管病 33 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7):24.19刘正旺,杨金国,王彦刚,等.止酸方治疗 GERD30 例及其对食管 PH 值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3,24(7):609.20周爱华,段国勋.心理因素和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的关系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29(4):322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