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45763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公共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政府公共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政府公共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政府公共关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政府公共关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公共关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公共关系》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概述,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通过各种传播、沟通手段与社会公众之间形成相互理解、支持、信任的环境的活动和职能。它的根本目的是使政府的各项职能得以有效实现,使政府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它是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建立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以谋求共同利益的合作过程。政府公共关系,既区别于个人的社会关系又区别于以人际沟通形式体现的人际关系,它是政府机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网络机制。,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政府公共关系主要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研究正确运用各种传播沟

2、通手段的方式方法。 最后是探求公共关系的各种现象和活动规律。,三、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一)公众的特殊性 政府机构的主要公众是与之相关的人民大众,包括社会的各个阶级与阶层、各个民族、各个党派、各种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一句话,政府所面对的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公众。除此之外,由于政府承担并履行着外交、国防、外贸等涉外职能,它还必须面对国际公众。所以,政府公众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组织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同时,政府公众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公众结构上的复杂性。政府面对的公众是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他们分为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既有公共的社会利益,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利益。因此,对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

3、和法令,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持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意见。不仅如此,由于个体公众与组织公众交错在一起与政府发生关系,政府所面对的公众在结构上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这是其他任何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时都不曾遇到的。,(二)主体的特殊性 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特殊性表现在:首先,政府拥有极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它可以制定政策,颁布法令,垄断并合法地使用暴力。这些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望尘莫及的。其次,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出现几个政府。政府的独占性使其超然于其他任何社会组织之上,并且不受竞争规则的制约。 在表现形式上,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也有其“不同凡响”之处:其一,体系巨大

4、,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政府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规模之大是绝大多数社会组织所无法相比的。其二,结构复杂。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可谓包罗万象。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环境生态,几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部已被纳入到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也就成了一个严密而全面的系统网络,分布于整个国家、各个领域,上下对口,层次分明,纵横交错。,(三)任务的特殊性 任何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任务都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提高知名度是首要的任务。如果组织不为公众所了解,所谓组织形象也就无从谈起。对于政府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来说,其公关工作中几乎不存在提

5、高知名度的任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不可能不知道管辖他们的政府。所以,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政府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这样,与企业公共关系相比,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主要是提高美誉度的问题,即树立“创新、强干、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便为各项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四)传播条件的特殊性 第一,政府本身掌握有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 第二,政府的组织传播最为严密而迅速。 第三,政府公共关系经常综合、交叉使用各种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和信息载体。 第四,在一些实行新闻审查和书报检查的国家里,媒体所传载的信息预先要经过政府的筛选。,(五)目标的

6、特殊性 政府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机构。因此,与企业不同,政府开展公共关系追求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为了求得公众对组织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对于不同的组织,评价其公共关系工作成效的标准是不同的。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成效如何,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政府公共关系的评估标准则是综合社会利益。只有从社会发展的综合状况才能看出政府工作的优劣,检验政府的各项职能,包括分散、渗透在各个具体职能中的公共关系工作的现状。,四、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意义,(一)是推动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 (二)是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7、(三)是建立良好的国际交往环境的重要手段,五、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二)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 (三)局部发展阶段(20年代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末) (四)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现在),第二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内容 与原则,一、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收集信息 1.收集政府形象、管理水平的信息 2.收集领导者形象信息 3.收集机构设置和办事效率信息 4.收集有关政府的其他信息,(二)决策咨询 1政府形象咨询 2公众心理咨询 3领导决策咨询,(三)协调沟通 1协调沟通政府内部的各种关系 (1)协调沟通政府内部领导者和

8、一般公职人员的关系 (2)协调沟通政府内部一般公职人员相互间的关系 (3)协调沟通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协调沟通政府外部的各种关系,(四)宣传引导 1对外部公众的宣传引导 2对内部公众的宣传引导 (五)树立形象,二、政府公共关系的内容 (一)各类信息的收集与沟通 1民意测验。 2信访工作。 3社会调查。4直接对话。 (二)有关信息的发布与解释 1.记者招待会。 2.运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3.政府公益广告。,(三)塑造政府形象 1.政府领导人形象塑造 政治坚定、以民为本 、知识丰富、重德修身。 2.公务员形象的塑造 政府代表、公仆本色 、勤政廉洁 3.形成良好的政府形象 高效务实、开拓创

9、新、民主开明、廉洁奉公、法纪严明 、工作透明,三、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 (一)真实公开原则 (二)协商原则 (三)平等原则 (四)利益原则,第三节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一、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界定 政府围绕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形成复杂的社会联系,形成权力与责任的种种关系,这就是所谓行政关系。行政关系可分为外部的与内部的两种。外部的行政关系包括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关系,政府与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公民个人之间的行政关系等。内部的行政关系包括政府机构与政府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政府上下级关系、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等。从外延上看,我们把围绕政府内部行政关系而形成的公共关系,称为

10、政府内部公共关系。,二、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构成 (一)政府机构与公职人员的关系 (二)政府上下级关系 (三)政府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三、开展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政府意志 (二)有助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树立政府机关威信,第四节 政府外部公共关系,一、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 (一)政治上协调好关系 (二)政策上协调好关系 (三)工作上协调好关系,二、政府与人民政协的关系 (一)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合作协商 (二)发挥人民政协的决策咨询作用 (三)发挥人民政协在统一祖国、发展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作用,三、政府与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 (一)政府与权力机关(

11、“人大”)的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权力机关“议行合一”的关系 2正确处理“人大”与政府之间的领导从属关系 3加强与权力机关之间的沟通,(二)政府与国家审判机关的关系 1工作上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2接受人民法院对政府实施的法律监督,(三)政府与国家检察机关的关系 1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法律监督关系 2自觉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检察 3进行法律咨询,改进政府工作,四、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 1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 2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 3为企事业组织服务,五、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关系 1.发挥社会团体决策咨询、稳定政治局势的作用 2支持社会团体参与社会管理活动 3帮助社会团体改进工作,第五节 政府国际公共关系

12、,一、政府国际公共关系的涵义 政府国际公共关系是一个政府为了在世界上塑造良好形象而针对本国以外的公众所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 政府国际公共关系则是在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以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其中还包括了在国内外展的针对国外公众的所有活动。例如,在国内举办为某国儿童基金会的筹款义卖活动,参与某个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开展的预防艾滋病的活动。,政府国际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二、政府国际公共关系的特点 (一)尊重为先相互理解 (二)求同存异情感为重 (三)互利互惠公信至上 (四)形象建设务实化,案例分析:大亚湾核电站的风波政府公共关系的成功运作 当我国政府决定

13、在深圳大亚湾修造一座核电站之际,正值世界核电业面临最严重的挑战的时候。继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件后,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又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这一事件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同时,我国在大亚湾建核电站之举也成为香港各界公众的热门话题。香港各报特地辟出版面,对此间议论作广泛报道,最后形成了一股反对在大亚湾修建核电站的社会舆论。香港公众还为此组织了专门机构,并发起香港各界100万人的签名活动。在为了“保障香港公众安全”的舆论调动下,实际有125万香港公众参加了签名活动。反核的机构又派出了请愿团赴京请愿。这时,有人主张不予理睬,理由是我们是在自己的领土上修建核电站,任何人无

14、权干涉我国内政。但有关部门认为,产生不利舆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大亚湾核电站的修建缺乏宣传,致使香港公众产生误解。处理此事应采取全面的公共关系宣传,以“软处理”的方式化解矛盾。于是,有关当局采取了以下对策。,(1)立即组建核电站公关处,由一位高级工程师任处长,以增强公关宣传的针对性。 (2)通过新华社、中新社等新闻媒介如实报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调查及援救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详尽报道了调查结果:由于操作人员不慎所造成,并非技术问题。 (3)由具有权威的核科学家和核电专家在香港举办关于核电站知识的讲座,对于安全标准、压水堆的设计,以及核电站与香港的距离等敏感问题做出解释。这些针对性的公关宣

15、传缓解了公众的核恐惧心理,成功地引导了公众舆论。在宣传中,他们针对香港公众所担心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释和说明。 (4)组织香港有关人士参观大亚湾核电站基地及设施,增加了工程决策、设计、施工、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透明度。,(5)中央有关领导会见香港赴京请愿团,向香港公众做了认真的解释和说明工作,沟通了信息与情感,让香港公众代表感到我国政府对此是襟怀坦白的,从而增强了香港公众对我们的信任感,打消了对我国政府的误解。 (6)我国政府有关当局与香港一家有影响、有信誉的公共关系公司合作在日本的广岛举办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展览会,宣传核知识和我们对核的一贯态度。 通过以上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一场反对修建大亚湾核电站的轩然大波终于平息了。,案例思考 1.面对失实或部分失实的不利舆论时,社会组织应如何应对? 2.我国政府有关当局面临大亚湾核电站风波对香港公众所开展的公关活动,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是否也暴露了我们在公关协调沟通中的不足呢?我们应如何引以为戒?,思考题: 1、政府公关的重要性。 2、你认为政府公关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