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824714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340753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82471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82471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82471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82471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82471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8247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附答案)$8247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一、擦亮慧眼,精挑细选(请选出下列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19题,每小题2分,20-23题,每小题3分,共50分)1、“参天大树的起点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万丈高楼的起点是一块块平常的基石。”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我们来说,应该从这句话中悟出的道理是: ( )A.新的校园充满了新奇 B.中学时代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C.要珍惜新的起点 D.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2、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说明 ( )A.

2、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B.学习是件苦差事C.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D.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有些同学,学习非常自觉,即表现为“我要学”;而有些同学,视读书为“苦差事”,似乎是老师强迫着他学,即表现为“要我学”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 ( ) A.浓厚的兴趣 B.高尚的追求C.探索创新的勇气 D.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及学习自主性4、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下列做法中不能体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选项是 ( )A.李某将滇池边一只受伤的海鸥及时送往救助站B.张某极力劝说、阻止同事到野外猎捕野生动物C.爱学习的刘某患严重的感冒仍坚持到学校上课D.王某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消防、地震、防溺水等安全演练活动5、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给青少年带来一些不良情绪,以下做法正确的 ( ) 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 听之任之,任其发展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 保持自我完善的意识,多读书,多运动 A. B. C. D.6、高尔基说:“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那么青春更体现在一个人 ( )A.衣着和服饰的独特表现上 B.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C.随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变化上 D.秀丽的容颜和美丽的仪表上7、上中学后,天生胆小的小明见同桌小刚上课发言积极,课后还总爱向老师请教,慢慢地,他也逐渐改变了胆小的缺点。小明

4、认识和改变自己的途径是 ( )A.自我观察 B.自我表现 C.通过长辈来了解自己 D.与他人的接触和比较 8、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 ) A.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冷静地分析 B.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好就接受,不好就不接受C.严格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 D.别人喜欢怎样评价自己就怎样评价,不管他9、据报道,美国波士顿22岁的年轻女子瑞秋将一辆重达2.5吨的越野车抬起,救出了被压在下面的父亲,她爆发出来的超人力量让人惊叹。这说明: ( )A.只有遇到危险才能释放自己的潜能 B.不是每个人都具有潜能C.人的潜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 D.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标志10、“

5、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的事迹之所以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 ( )能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困境,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他人需要救助时,能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与人为善,舍己为人,使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 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生命的价值和美丽 A. B. C. D.11、“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说明了 ( )A.生活中人们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 B.草木没有感情,没有任何变化 C.草木与人不可同日而语 D.人的生命要比其它生命珍贵12、小珍在作文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

6、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思考时,铃声是刺耳的。”这说明 ( )A.不同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B.任何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C.铃声一般会引起消极情绪 D.悦耳的铃声通常会导致积极情绪13、你认为右边漫画中的人物应该 ( )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保持心平气和 避免不良情绪的传染教训一下猫,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A. B. C. D.14、有关愤怒的情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时会愤怒B.愤怒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不通人情的做法C.生活中,人们调控愤怒情绪的方法都是一样的D.愤怒会使人冲动,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15、陶冶情操、追求高雅

7、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是 ( )A.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B.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C.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 D.正确对待好奇心与从众心理16、“不会调控自己情绪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了的机器。”可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十分重要。下列同学调控情绪的做法可取的是 ( )小红与同学发生误会,用诙谐的语言打破僵局 小刚考试遇到难题很紧张,通过深呼吸的方法放松自己 小伟与父母发生矛盾,感觉委屈,就乱摔东西,以泄不满 小田被老师批评后,故意不认真听课,发泄自己心中不快 A. B. C. D.17、不良诱惑就像小小的“吸血蝙蝠”,静静地靠近你,慢慢地腐蚀你。这表明不良诱惑( )A.具有隐蔽特征,无法真正抵制 B.会侵蚀

8、毒害人,必须自觉抵制 C.是可以战胜的,稍沾一点没事 D.是无法战胜的,因而不能沾染18、世界总是存在着美与丑、善与恶、曲与直、良与莠等是是非非纷繁复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分清是非。在生活中,我们判断是非的依据是 ( )A.自己的情感好恶 B.是否损害自身利益 C.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D.个人的主观愿望和兴趣 19、我国目前吸烟人数已超过3亿,约7.68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其中约2亿为儿童,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可见,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杜绝了香烟对未成年人的诱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A. B

9、. C. D.20、近年来,未成年人吸烟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面对烟的诱惑,我们应该( ) 在别人给烟时,立即找借口暂时走开 注重自我保护、拒绝不良诱惑对给你香烟的人礼貌地拒绝 重视朋友感情,委屈自身健康 A. B. C. D.21、有的同学知道长时间上网对学习影响很大,但总不能自制。对此,你的建议是( )以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 培养学习兴趣,避开诱因远离网络,拒绝一切网络文化 请老师或同学帮忙监督A. B. C. D.22、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下列选项中与右图体现的寓意相一致的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10、以善小而不为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3、未成年人面对可能的不法侵害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比如,独自在外遇到陌生的成年人求助,可以这样应对 ( )涉及人身和财物安全的求助,建议对方找警察不轻易泄露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电话等信息观察对方眼神和讲话语气,冷静分析对方意图问清对方的具体要求,并主动大胆为对方带路A. B. C. D.二、走进生活 简要回答(19分)24、阅读漫画,回答问题(7分)(1)这三幅漫画说明了什么?(2分)(2)对于这三幅漫画反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5分)25、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12分)下面是某中学学生张杨在2017年“十一”放假期间的一些生活片

11、段:片段一:10月1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隐水洞、陆水湖,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的迷人。晚上陪爷爷读报纸,练书法,一天都觉得心旷神怡。片段二:10月2日,上午在小区附近的游戏厅玩游戏,连吃饭都忘记了,真过瘾;下午和小学同学一起打麻将、抽烟虽筋疲力尽,但我觉得非常刺激。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1)请指出张杨同学生活片段中的庸俗情趣,并说说这些庸俗情趣会对张杨同学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2)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8分)三、关注校园生活 学会正确选择(13分)26、 “初中生是否可以携带智能手机进学校”一度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某校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一次大讨

12、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并分别列举了如下事实:观点二:反对初中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学校。 今天的语文课上有4位同学的手机“课堂机叫”,不时打断老师的讲课。 最近,小忠“机不离手”,经常在宿舍用手机浏览不健康网站,随意发表言论。 小芳在QQ聊天时,透露了个人真实信息,网友说要来学校找她。观点一:赞成初中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学校。 小明给妈妈发了个微信:放学后要参加义工活动,晚些回家,请放心。 大课间,小华通过“手机微课”,学会了因式分解的多种方法。 小强用手机向政府官方微博反映了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1)你支持上述哪个观点?请简述理由。(7分)(2)享受科技成果,营造放心、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请你从学校、家庭和个人的角度分别提出一条预防学生沉溺于手机的建议。(6分)四、遭遇险情 我有对策(1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