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奇恒之府脏腑关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384458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奇恒之府脏腑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奇恒之府脏腑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奇恒之府脏腑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奇恒之府脏腑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奇恒之府脏腑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奇恒之府脏腑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六腑奇恒之府脏腑关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六 腑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及症状 六腑的生理特性,一、含义: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合称。 二、共同的生理功能: “受盛传化水谷”; 三、共同的生理特性: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通”、“降”理论在六腑疾病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概 述,一、胆 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又属于奇恒之府。 生理功能 1. 贮存和排泄胆汁 2. 主决断,肝主疏泄,胆功能失调,胁下胀满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胆汁外溢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黄疸等;怯弱,善太息,或谋虑不决等。,二、胃 胃又称胃脘,位于中焦,与脾“以膜相连”。 生理功

2、能 1.主受纳水谷 又称“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临床强调“保胃气”。 2.主腐熟水谷 即初步消化饮食物。,胃功能失调,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或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1、主通降 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 2、喜润恶燥 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受纳、腐熟。,生理特性,三、小肠 位于腹中,上与胃相接(幽门),下与大肠相接(阑门)。 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2.主泌别清浊,小肠,受盛食糜,化物,分清,水谷精微,全身,别浊,剩余水分(浊中之清),残渣糟粕 (浊中之浊),膀胱,脾,尿,肾的气化,大肠,粪便,小肠中水液量 的多少与尿量有关,有“小肠主液”之说。 临

3、床应用:“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小肠功能 失调,腹胀,腹痛,呕吐,便秘;便溏,小便短少,泄泻等。,四、大肠 位于腹中,上口与小肠相接(阑门),下端为肛门。 生理功能 传导、排泄糟粕,五、膀胱 位于小腹,居肾之下,大肠之前。 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尿液,肾的气化,六、三焦 (一)六腑之三焦 形态结构:认为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 生理功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二)部位之三焦 1、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2)运行水液 2、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上焦 - 膈以上(心肺) 中焦 - 膈至脐(脾胃、肝胆) 下焦 - 脐以下(肾、膀胱、大肠、小肠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第四节 奇恒

4、之腑,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及症状 奇恒之腑与脏腑经脉的关系,概 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形态似腑,功能似脏,故曰“奇恒”。 髓、骨、脉、胆已在相关章节介绍。,一、脑,脑居于头颅内,由髓汇集而成。又称“髓海”。,(一)生理功能 1.主精神活动 “脑为元神之府” 2、主感觉运动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一、脑,(二)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肾精生髓,充养脑髓; 精神活动由五脏主司。 例如:心 - 藏神,主喜,开窍于舌 肺 - 藏魄,主悲,开窍于鼻 肝 - 藏魂,主怒,开窍于目 脾 - 藏意,主思,开窍于口 肾 - 藏志,主恐,开窍

5、于耳,一、脑,二 、女子胞 又称“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大肠之前,呈倒梨状。,(一)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 2.孕育胎儿 (二)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1.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 肾、肝、脾、心 2.与经脉的关系 督、任、冲、带,二 、女子胞,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二、心与脾,(主血)心,脾(主运化),心血滋养维持脾运,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心主血,推动血行,脾统血,血行脉道,血液运行正常,三、心与肝,四、心与肾,心 火,肾 水,上济,下降,心肾水火相济,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心肾不交,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

6、交等。 心悸、怔忡,畏寒肢厥,或朦胧欲睡;或小便不利,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等。,五、肺与脾,肺通调水道,输布排泄水液,脾运化水液,吸收输布水液,水液代谢正常,肺司呼吸,吸入自然界 清气,脾主运化,吸收水谷之 精气,聚于胸中,生成 宗气,六、肺与肝,七、肺与肾,八、肝与脾,九、肝与肾,肝之阴阳,肾之阴阳,维持肝肾阴阳的充足 与协调平衡,肝(疏泄),肾(封藏),使肾之封藏开合有度,以制约肝之疏泄,十、脾与肾,脾(运化),肾(肾精、肾阳),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肾阳温煦以助脾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为生命之本,脾,肾,水液代谢正常,运化水液,气化水液,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 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 小肠 泌别清浊吸收精微,吸收水份 大肠: 传导变化 排泄大便,膀胱:贮尿排尿排泄小便 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排泄,吸收,消化,主要表现为脏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 (一)心与小肠,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心属火、主血,小肠分别清浊,温煦 滋养,心火亢,小肠热,下移 上炎,(二)肺与大肠,(三)脾与胃,(四)肝与胆 (五)肾与膀胱,肝气疏泄,胆汁排泄,调控 影响,肾的气化,膀胱开合,促进 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