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38116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9.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养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土壤养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土壤养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土壤养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土壤养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养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养分》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1.植物细胞概述 2.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3.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4.植物细胞的亚微结构与功能,1. 植物细胞概述 一、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根据细胞的进化程度,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和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种子植物各种形状的细胞,二 原生质的性质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生命活 动的物质基础。分3部分组成: 1.水(大部分) 蛋白质 2.有机物 核糖碳水化合物 脂类 3.无机物,原生质的物理性质,原生质的胶体性质,原生质的液晶性质,图1-2 植物细胞结构图解,植物细胞结构图,返回,2. 细胞壁的结

2、构与功能,细胞壁(cell wall)是植物细胞外围的一层壁,具一定弹性和硬度,界定细胞形状和大小。 一、细胞壁的结构 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三、细胞壁的形成 四、细胞壁的功能,一、细胞壁的结构,典型的细胞壁是由 胞间层(intercellular layer) 初生壁(primary wall) 次生壁(secondary wall)组成 细胞壁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先在分裂细胞之间形成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再在胞间层的两侧形成有弹性的初生壁,有些细胞还形成坚硬的次生壁。,细胞壁的亚显微结构图解 S1 次生壁外层; S2 次生壁中层; S3 次生壁内层; CW1 初生壁; ML 胞间

3、层,构成细胞壁的成分中,90%左右是多糖,10%左右是蛋白质、酶类以及脂肪酸等。细胞壁中的多糖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它们是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等聚合而成。次生细胞壁中还有大量木质素。 胞间层(中胶层):果胶质 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蛋白质 次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二.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1.纤维素 纤维素(cellulose)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是由1 00010 000个-D-葡萄糖残基以-1,4-糖苷键相连的无分支的长链。分子量在50 000400 000之间。 纤维素内葡萄糖残基间形成大量氢键,而相邻分子间氢键使带状分子彼此平行地连

4、在一起,这些纤维素分子链都具有相同的极性,排列成立体晶格状,可称为分子团,又叫微团(micellae)。微团组合成微纤丝(microfibril),微纤丝又组成大纤丝(macrofibril),因而纤维素的这种结构非常牢固,使细胞壁具有高强度和抗化学降解的能力。,2.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往往是指除纤维素和果胶物质以外的,溶于碱的细胞壁多糖类的总称。 半纤维素的结构比较复杂,它在化学结构上与纤维素没有关系。不同来源的半纤维素,它们的成分也各不相同。有的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聚甘露糖和聚半乳糖。有的由几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木聚糖、阿拉伯糖、半乳聚糖等。,3.果胶类 果胶物

5、质是由半乳糖醛酸组成的多聚体。根据其结合情况及理化性质,可分为三类:即果胶酸、果胶和原果胶。 (1)果胶酸 是水溶性的,很容易与钙起作用生成果胶酸钙的凝胶。 (2)果胶 果胶能溶于水,存在于中层和初生壁中,甚至存在于细胞质或液泡中。 (3)原果胶 主要存在于初生壁中,不溶于水,在稀酸和原果胶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可溶性的果胶。 果胶物质分子间由于形成钙桥而交联成网状结构。它们作为细胞间的中层起粘合作用,可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果胶物质所形成的凝胶具有粘性和弹性。钙桥增加,细胞壁衬质的流动性就降低;酯化程度增加,相应形成钙桥的机会就减少,细胞壁的弹性就增加。,4.木质素 木质素(lignin)不是多糖,

6、是由苯基丙烷衍生物的单体所构成的聚合物,在木本植物成熟的木质部中,其含量达18%38%,主要分布于纤维、导管和管胞中。 木质素可以增加细胞壁的抗压强度,正是细胞壁木质化的导管和管胞构成了木本植物坚硬的茎干,并作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输导组织。,5.蛋白质与酶 细胞壁伸展蛋白(extensin) 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ydroxyproline rich glycoprotein,HRGP),大约由3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蛋白质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特别高,一般为蛋白质的30%40% 氨基酸顺序有特征性的结构单位为: Ser-Hyp-Hyp-(x)-Hyp-Hyp,迄今已在细胞壁中发现数十种

7、酶,大部分是水解酶类,其余则多属于氧化还原酶类。比如果胶甲酯酶、酸性磷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等。 6.矿质 细胞壁的矿质元素中最重要的是钙.据研究,壁中Ca2+浓度远远大于胞内,估计为10-510-4molL-1,所以细胞壁为植物细胞最大的钙库。钙调素(calmodulin,CaM)在细胞壁中也被发现,如在小麦细胞壁中已检测出水溶性及盐溶性两种钙调素。,三、细胞壁的形成 细胞壁的形成是多种细胞器配合作用的结果。新细胞壁的形成开始于细胞分裂的晚后期或早期。 细胞分裂时,在两组染色体之间,也就是在母细胞的赤道板面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分泌囊泡(secretory vesicles)不规

8、则地汇聚在一块,这些小囊泡是由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分泌而形成的,其中富含组成细胞壁的各种糖类,它们借助与细胞赤道板垂直方向上存在的微管的运动,逐渐整齐地排列成片,组成成膜体(phragmoplast)。成膜体中的囊泡膜相互融合与连接形成细胞的质膜,其中的内含物连成一体构成细胞板,这是雏形的中层结构。,四、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 2.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细胞壁允许离子、多糖等小分子和低分子量的蛋白质通过,而将大分子或微生物等阻于其外。 3.防御与抗性:细胞壁中一些寡糖片段能诱导植保素(phytoalexin)的形成。 4.其他功能:研究发现,细胞壁还参与了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

9、相互识别作用,此外,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凝集素还可能参与了砧木和接穗嫁接过程中的识别反应。,返回,五 植物细胞间的通道,一. 胞间连丝 二. 共质体与质外体,一. 胞间连丝(plasmodesma) 胞间连丝(plasmodesma)是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通道由质膜或内质网膜或连丝微管所构成。,胞间连丝三种状态:封闭态,可控态,开放态。,通过胞间连丝,两细胞之间的内质网相通,质膜连续。一般每m2面积的细胞壁上有115条胞间连丝,而筛管分子和某些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之间,胞间连丝特别多。,图 1-6 胞间连丝的超微结构 A.两个相邻细胞的胞壁

10、电子显微图,显示胞间连丝 B.具有两种不同形状胞间连丝的细胞壁示意图,返回,二. 共质体与质外体 胞间连丝使植物体中的细胞连成一个整体,所以植物体可分成两个部分:由于胞间连丝使组织的原生质体具有连续性,因而将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体连成一体的体系称为共质体(symplast);而将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空间称为质外体(apoplast)。 共质体与质外体都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通路。,概念,横切,纵切,木质部导管,1,1,返回,细胞质,胞间连丝,液泡,细胞壁,细胞间隙,3.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二、生物膜的结构 三、生物膜的功能,生物膜(biome

11、mbrane)是指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按其所处位置可分为两种:一种处于细胞质外面的一层膜叫质膜,也可叫原生质膜;另一种是处于细胞质中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叫内膜(endomembrane)。质膜可由内膜转化而来(如子细胞的质膜由高尔基体小泡融合而成)。,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在真核细胞中,膜结构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生物膜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等组成。蛋白质约占60%65%,脂类占25%40%,糖占5%。这些组分,尤其是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因不同细胞、细胞器或膜层而相差很大。由于脂类分子的体积比蛋白质分子的小得多,因此生物膜中的脂类分子的数目总是远多于蛋白质分子的数目。如在

12、一个含50%蛋白质的膜中,大概脂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比为 501。这一比例关系反映到生物膜结构上,就是脂类以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而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其中。,(一)膜蛋白 生物膜中的蛋白质约占细胞蛋白总量的 20%30%,它们或是单纯的蛋白质,或是与糖、脂结合形成的结合蛋白。根据它们与膜脂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在膜中的排列部位,可以大体地将膜蛋白分为两类:外在蛋白与内在蛋白。,(二)膜脂 在植物细胞中,构成生物膜的脂类主要是复合脂类(complex lipids),包括磷脂、糖脂、硫脂等。,磷脂分子结构既有疏水基团,又有亲水基团。,二、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flui

13、d mosaic model)由辛格尔(S.J. Singer)和尼柯尔森(G. Nicolson)在1972年提出,认为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蛋白质,图1-7展示了此模型的结构特点。内在蛋白嵌合在磷脂分子层中,内在蛋白或其聚合体可横穿膜层,两端极性部分伸向水相,中间疏水部分与脂肪酸部分呈疏水结合,外在蛋白与膜两侧的极性部分结合。,图 1-7 细胞膜的构造,(二)板块镶嵌模型 板块镶嵌模型(plate mosaic model)由贾因(M.K. Gain)和怀特(White)在1977年提出。,三、生物膜的功能,1.分室作用 细胞的膜系统不仅把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而且把细胞内的空间

14、分隔,使细胞内部的区域化。 2.代谢反应的场所 细胞内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在膜上有序进行。 3.物质交换 质膜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对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控制膜内外进行物质交换。 4.识别功能 质膜上的多糖链分布于其外表面,似“触角”一样能够识别外界物质,并可接受外界的某种刺激或信号,使细胞作出相应的反应。,返回,4. 植物细胞的亚微结构与功能,一. 微膜系统 1. 内质网 2. 高尔基体 3. 溶酶体 4. 液泡 5. 微体 6. 圆球体,二. 微梁系统 1. 微管 2. 微丝 3. 中间纤维,一、细胞内膜系统,(一)内质网 1.内质网的结构和类型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

15、um,ER)是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层系统,通常可占细胞膜系统的一半左右。内质网大部分呈膜片状(图1-13),由两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组成,膜厚约5nm,也有的内质网呈管状,此外,在两层膜空间较宽的地方内质网则呈囊泡状。,图 1-13 植物内质网功能区模型图,2.内质网的功能,(1)物质合成 粗糙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光滑内质网参与糖蛋白的寡糖链和脂类的合成。 (2)分隔作用 内质网布满了整个细胞质,将细胞质分隔成许多室,使各种细胞器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地进行各自的代谢活动。 (3)运输、贮藏和通讯作用 内质网形成了一个细胞内的运输和贮藏系统。它还可通过胞间连丝,成为细胞

16、之间物质与信息的传递系统。另外,由内质网合成的造壁物质参与了细胞壁的形成。,(二)高尔基体,1.高尔基体的结构 高尔基体(Golgi body)是由膜包围的液囊垛叠而成。液囊呈扁平盘状,囊的两边稍变曲,中央为平板状。通常1个高尔基体由312个液囊平叠而成。囊的边缘可分离出许多小泡高尔基体小泡(图1-14)。,图 1-14 高尔基体透射电镜图,图1-6 高尔基体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图解 A. 高尔基体的结构 B. 高尔基体的分泌活动 1. 高尔基体的扁囊 2. 高尔基体小泡 3. 内质网 4. 质膜,2.高尔基体的功能,(1)物质集运 蛋白质合成后输送到高尔基体暂时贮存、浓缩,然后再送到相关部位。运输的过程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小泡液泡(分泌液泡)。,图 1-15 经由高尔基体的物质集运 A.木糖葡萄糖的集运 B.果胶多糖的集运,(2)生物大分子的装配 高尔基体也参与某些物质的合成或生物大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