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古代汉语》学习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36029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学《古代汉语》学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长江大学《古代汉语》学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长江大学《古代汉语》学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长江大学《古代汉语》学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长江大学《古代汉语》学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大学《古代汉语》学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古代汉语》学习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 长江大学汉语教研室,第一章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定义: 词语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或语法功能。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经常性的,而活用是临时性的。,词类活用,“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后“食”为动词。“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类。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属于词的活用.活用时该词的语法功能或词汇意义有所改变.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

2、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和意动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宾语的方式有所改变。,动词的活用,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如果带上宾语一定是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荘公寤生,驚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厚为之礼而归之。(左传晋侯梦大厉) 大车无棿,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上),动词的活用,故远人不服,则修文以来之。(论语季氏)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

3、记 项羽本纪) 买臣深怨,而欲死之。 ( 汉书朱买臣传),有时不及物动词的宾语可以省略.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 . (论语季氏)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荀子天论)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动词的活用,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身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例如: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 使动用法 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 一般动词,欲因此降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使动用法 涉间不降楚。(史记项羽本纪) 一般动词,中古以后人们曾经把用做使动的某些及物动词改变读音(破读):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

4、二年)饮yin4 饮余马于咸池,總余辔于扶桑。(屈原离骚) 饮yin4,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si4,见xian4,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包括三种情况:用作一般动词,用作使动和意动。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益烈山泽而焚之.(孟子许行)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畏我。(韩非子说林上)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韩非子五蠹) 令尹-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形容词的活用,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庄子齐物论) 是以君子远庖厨。(孟子梁惠王上) 抑王兴甲兵,危

5、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舆?(同上),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小国寡民) 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的活用,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 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

6、重之。(韩非子五蠹)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形容词的活用,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帝壮其节。(后汉书班超传)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包括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以及作状语. 名词用做一般动词。普通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踵门而告文公。(孟子许行) 樊增数目项王。(史记鸿门宴)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班超传)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晋师军于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左传公孙无知之乱) 赵主

7、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左右欲忍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 城朔方城。(汉书武帝纪)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苏武传),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动词,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徐宏祖游天都),名词的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今欲并天下,-治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然得而腊(音西)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痢。(柳宗元

8、捕蛇者说) 吴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风而子雨。(荀子赋云)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名词作状语,表示方位和处所: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寓言四则黎丘丈人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 童子隅坐而持烛。(礼记檀弓上)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

9、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华佗传)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表示对人的态度: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史记项羽本纪) 君为我呼入,吴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东鄉坐,西鄉对,师事之。(史记韩信破赵之战),表示比喻: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介动用法,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意动”

10、去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进一个适当的介词,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这种用法包括了一般所说“为动”、“向动”等名目繁多的特殊动宾关系的用法,统名之曰“介动用法”。 “介动”用法包括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荀子大略) 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客。(史记魏其安侯列传) 群卿不揖客。(杨雄解嘲) 今无故而反臣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以上,黑体词活用为”向动”. 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 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传) 以上 黑体词活用为“为动”。,本章习题,指出下列语句中的词类

11、活用现象: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韩非子十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第二章 副词,程度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情态副词 语气副词 否定副词 谦敬副词 指代副词,副词,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类:语法功能上能单独做状语,接近实词;但是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副词按照其表达的内容又可以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指代副词

12、等几个次类。,程度副词,少 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略微”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古汉语中的“稍”却是时间副词,是“逐渐”的意思。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柳宗元三戒黔之驴),程度副词,颇。 “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而古汉语中的“颇”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的意思;一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如: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

13、,范围副词,“独”用在反问句中,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是语气副词,同”岂”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 仅 除了表限定副词”仅仅”,还可以表示数量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读去声,主要用在唐代作品中.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范围副词,范围副词又可分为总括副词和限定副词.总括副词有“皆、尽、举、悉、毕、咸、具、凡、都、共、率”等;限定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

14、娄上)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时间副词,曾 在古汉语中除了表示”曾经”,多用做语气副词,表“竟然”. “曾经”义多用”尝”表示.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情态副词,暂 兼属时间副词和情态副词。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暂”不含有同将来对比的意思。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江淹别赋)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史记李将军列传),仍 表“频繁”、“多次”。如: 晋仍无道而鲜胄。(国语晋语) 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史记平准书),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可分为五类:表确认语气“乃、即必、定、诚、

15、信、果”;表委婉的揣度语气“其、盖、殆”;表意外“曾”;表祈使语气“其”;表反诘语气“岂、其、庸、巨、宁”等。 且 有三种用法:时间副词”将”,情态副词”姑且”,语气副词”尚且”.分别如下:,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语气副词,其 充当语气副词时,可表反诘语气、委婉语气和祈使语气;还可作时间副词表“将”;作连词表 “而且”。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韩愈答李翊书 城上有鸟,齐师其遁。(左襄十八年) 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三国志诸葛亮传) 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左僖二十三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否定语词,不-弗 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词。“不” 既可以否定动词,又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又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而在秦汉之前,“弗”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它只能否定及物动词,而且这个及物动词还不能带宾语。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论语子罕 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 孟子尽心上 然则国乱将弗治与?,否定副词,毋-勿 表示禁止的否定副词. “毋(无)”与“勿”用法的差异,与“不”与“弗”相当,“毋(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