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考试重点归纳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3159378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考试重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重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重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重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重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考试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考试重点归纳(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问答题3个,每题10分,总分30分;辨析题1个,10分;材料分析题1个,总分30分;论述题1个,总分30分。二、考试时间地点:5.26周一19;00-21:00新一105三、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14-17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293.联系与发展40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9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6.实践35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78.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57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64-65、认识运动基本规律原理68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P64四点1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一、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一百六十多年了,但是至今

2、人们仍然崇敬马克思,学习着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同样,在国际环境里随着苏联解体还有东欧剧变等事件发生,一些还在寻求未来发展道路的国家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这样一来我们更加应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步所做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它指明了人类前进的方向,同时后人谨记在心并将其发扬光大。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

3、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而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深刻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到这里结束了?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样就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新血液,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而现在是信息科技发达社会现在再使用马克思主义,就像在电子显微镜时代还使旧式的放大镜一样。对于这

4、种种说法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坚决批判了,因为我们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一直由历史验证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的创造性,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充分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才能在现有问题和理论上有所突破,将其精髓融入各国实际国情政策中。最终创造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又升上一个阶梯,一个高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结合变化着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断增添新内容。他们时时在关注实践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理论的同时,还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自己创立的学说。恩格斯说:“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

5、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正是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得到了新力量变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从深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可以得出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面对的现实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结论,这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

6、创新的态度。二、延续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起到那样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那样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好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其注入新的血液和发展,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1、懂得与时俱进,科学地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尽管时代发展波澜壮阔,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时代的旗帜;尽管人类历史风云变幻,但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而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

7、格就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所以我们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懂得取其精华,舍弃糟粕,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充分证实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2、一切从实际出发,延续生命力落实行动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好好地延续其强大的生命力,焕发出时代的精神和力量。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不是禁锢人的思想的宗教,而是启迪

8、人的思考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第一,党和人民要确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先决条件。所以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要学会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清楚分析当前国情和国际环境,现在的中国与五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根据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浮夸,不退缩。我们要直面这一时代的背景环境,因为这是延续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机会与挑战。比如:国际全球化的发展和巩固,共产主义的实现与发展,国家贫富差距的改变等等一些问题都是我们要

9、好好思考的,在不断解决时代问题过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第三,我们大学生作为新世纪接班人,更要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解其科学内涵并以我们的创新注入其新的血液延续着强大的生命力。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

10、力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成功;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将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

11、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联系与发展联系为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不是人主观臆造出来强加给事物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如果离开了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的行动是受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所制约的,只有遵循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去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或普遍联系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同其它事物相互联系之中,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确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并不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而恰恰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为前提。当然,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是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才是绝对的。多样性:具体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12、,联系也是复杂多样的。其具体表现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等。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告诉人们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也就是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虽然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正如列宁所言: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不断地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尤其是现代系统论的诞生,对于深化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构成了系统。系统的观念古已有之,特别是18世纪后半叶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材料,把

13、联系的思想、系统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科学研究之中,恩格斯曾说:“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这一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没有联系的观念就不会有系统的思想。黑格尔建立的唯心辩证法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系统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把社会当作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加以研究,建立起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世界观。作为现代科学系统论的基本理论之一,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在其创立过程中就曾借助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同时,现代系统论也推进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深化和实际应用。唯物辩证法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

14、而且揭示出普遍联系必然导致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又一重要特征。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在辩证法体系中,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运动是一切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没有运动就没有一切事物的客观存在。运动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这一概念侧重强调具体的运动,即有方向的运动。而发展是指具体的变化,即向前、向上的变化,发展就是新陈代谢,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孤立和绝对静止地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事物联系起来的整体,是不断运动、变

15、化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和世界时,首先就要有联系的和发展理念,并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把握事物。科学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现象间真正联系或关系,把握本质联系即发展规律。在人类世界,随着国家间和民族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形成了全球循环的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流,世界正走向全球一体化,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甚至是其中的每一个人,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具有普遍联系和在联系中求发展的观念,否则,就难以在国际世界立足。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最普遍的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内容和

16、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由此,我们知道认识事物就是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找寻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可见,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我们无论认识客观世界、还使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矛盾问题,或是把握整个人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涵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论辩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