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形成性考核参考 答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3149256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营利组织形成性考核参考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非营利组织形成性考核参考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非营利组织形成性考核参考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非营利组织形成性考核参考 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非营利组织形成性考核参考 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营利组织形成性考核参考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营利组织形成性考核参考 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营利组织管理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第一章 1、非营利组织的概念:p1-2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主题之一,承担了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公共关注的议题或事件。主要包括有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等。2、非营利组织的特征:p29(1)非营利性:一是指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为了实现公益目标而非营利,二是指非营利组织的盈余不能用于员工间的分配和分红,三是指非营利组织的资产不能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2)民间性 :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的非政府组织,而非政府体制中的,某一机构。(3)志愿性 :即非营利组织

2、的活动是以公众的志愿行为为基础,公众的志愿行为包括志愿捐赠和志愿劳动。(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可以独立自主地管理组织内部活动,不受其他外部力量的控制。 (5)组织性:非营利组织要有固定的场所、规范的组织制度、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负责人以及符合组织宗旨的经常性活动。3、公共产品的概念:p6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

3、排他性,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供给,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4、志愿失灵的概念:p7是指非营利组织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会出现违背或是无法有效实现该组织公益宗旨和目标的志愿失灵现象。主要表现为慈善供给不足、慈善的特殊主义、家长式作风和慈善的业余主义,还存在“低成效、低效率、中饱私囊、高风险运作”四种情况。5、志愿失灵的弥补方案:p7发挥政府的优势,通过其资源优势弥补非营利组织慈善供给不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克服慈善的特殊主义和家长式作风;通过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来保证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水准和质量。6、志愿失灵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p13-15表现为(1)过度营利倾向:公益社团违反有

4、关规定,擅自从事带有营利性质的商业活动等非公益行为。营利行为缺乏规范和监督,存在过度营利倾向。(2)低成效:即非营利组织不能圆满地完成组织使命。如缺乏必要的信息核查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导致组织运行的抵成效。(3)官僚化倾向:非营利组织无法摆脱官僚制作风,那些控制非营利组织资源命脉的人拥有强大的发言权,往往根据自己或是资源提供者的偏好来决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原因有(1)经济人的逐利动机:非营利组织内部存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在自律不足和外部制度约束不严的情况下,难以抵制自我的逐利动机而出现偏离非营利组织公益宗旨的行为。(2)体制和制度的缺陷:一是双重管理体制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和独立

5、性,二是非营利组织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应的税收政策未能有效落实,对非营利组织商业行为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致使开展非营利性活动的动力不足。(3)外部监督不力:在社会监督方面,由于缺乏信息公开和透明机制,社会监督缺乏信息基础。在行业自律方面,缺乏第三方评估机制,严格的自律规范和惩戒机制,监督与控制的缺位或者不到位,直接影响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成效。(4)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在理事会治理方面,存在理事会职能界定及其业务主管单位不清等问题;在监事会方面,存在缺少监事会,或是监事被虚化、弱化等问题。对策(1)改革双重管理体制,变行政管制为资源引导。探索一元化管理体制,却小业务主管单位对非营利组织

6、的监管和控制,实行民政部门备案制,以保障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避免非营利组织官僚化倾向,还应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可免税商业活动范围明确规定,对于存在过度营利行为的非营利组织则取消其免税资格并课以重税,从而加强税收制度对非营利组织行为的调节和引导作用。(2)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多元化监督体制。在政府监督方面,实行“宽进严管”,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行为的监督及其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在社会监督方面,建立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完成、真实地向政府、捐赠者和社会公共公开,保障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运作信息的索取权及质询权。在行业自律方面,推动成立同业自律组织,建立第三方独立评估

7、机制,形成非营利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最终,通过政府监管、公众监督和行业自律机制的共同作用,约束其逐利动机和过度营利倾向,形成非营利组织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环境。(3)完善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内部管理。理事会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承担着非营利组织重大事项决策、管理者任命和监督、风险控制等重大职能。它是非营利组织民主性、透明度、公信力的标志,也是其提高决策效果、减少决策失误和内部人控制等风险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还需设置监事会,并保障监事对组织财务信息检查以及对理事会质疑和建议的权利,以通过权利制衡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7、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优势

8、:p8(1)贴近公众的优势:,非营利组织是公众自上而下形成的自治性需求,与公众有着天然的联系,更容易接近服务对象,也更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2)灵活和成本优势:,构建在志愿主义和利他主义基础上的非营利组织,通过扁平化组织体系、组织的自我管理和网络化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具有更低的生产和交易成本,能够快速应对新出现的社会需求和问题;(3)承担风险和创新优势:即非营利组织具有社会润滑剂的作用,在使命感的推动下,对于其关注问题的解决更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敢于踏出雷池,在技术、服务、制度和管理上大胆创新,解决风险问题;(4)专业优势:非营利组织在专注于解决莫个特定领域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针对这一领域的专业

9、经验和服务。8、重点案例:(结合重点案例 复习书上要点分析内容,不用答在此卷子上)从政府失灵到志愿失灵:希望工程的辉煌与危机治理视角下的扶贫模式创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携手扶贫第二章1、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主要特点:p34(1)四代非营利组织并存。它们通过联盟的形式开展合作,以发挥组织间合力,达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2)获取资源的放肆和形式多样化,从现金捐赠向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延伸。(3)作为一股新的势力参与全球决策,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随着全球化发展,许多社会问题如人权、发展问题等已超越国界,非营利组织不仅仅局限于本国事务,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事务管理。(4)跨部门合作渐成,机遇与挑战并存。非

10、营利组织在国内和国外事务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与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及其他国际组织通力合作,建立了多样化的伙伴关系,其发展也面临着政府援助减少、竞争和问责压力加大、组织能力提升困难、自主性受到侵害等一系列问题的严峻挑战。(5)组织融合创新,社会企业浮现。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逐渐融合,并形成了一种兼具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特征,通过营利活动实现既定社会公益目标的混合组织社会企业,并获得了快速发展,它也被视为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非营利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p33(1)资金问题:是指非营利组织处境困难,不可避免地受到资金紧张的困扰;(2)人才问题:由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薪金和良好的

11、退休计划,非营利组织存在人才流失和吸引力不足的困境;(3)腐败问题:非营利组织未能摆脱腐败丑闻的困扰,每一起丑闻事件都给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4)自主性问题:非营利组织对外部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如何避免摆脱资助人的影响、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是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3、社会企业的概念:p35社会企业是指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逐渐融合,并形成了一种兼具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特征,通过营利活动实现既定社会公益目标的混合组织。非营利组织管理形成性考核二参考答案第三章1、国内非营利组织的四个发展阶段:P63新中国成立后,非营利组织发展经历了短暂发展停滞不前曲折增长深度发展

12、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9491966年的短暂发展期。(2)第二阶段,19671977年的停滞不前期。(3)第三阶段,19781994年的曲折增长期。(4)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的深度发展期。2、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p66是指由政府创建、推动成立或从政府机构转变而来的,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的非营利组织。其形成的动力源于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社会化的行动,往往因政府机构裁剪而承接行使该机构原有的职能。根据其所承担政策职能的分工不同 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政策研究型组织,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二类是行业协会性组织,如工商联、消费者协会及各类协会等;三类是政策执行性组织,如残联、妇

13、联、慈善总会、青基会等。3、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p67一般是社会公众在宽松、民主和自由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下,基于公民的互益需求和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而自发组建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其形成的动力源于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发所带来的社会民主化于多元化,是公民有组织地参与经济过程、社会过程乃至政治过程的产物。这一类的非营利组织的 非政府性表现第相对明显,往往在党政权力不及、政策失灵或者政策默许的边缘地带,依靠精英人物发起成立,通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利用来自民间的各种资源,瞄准一定的社会问题开展积极的活动。如地球村、自然之友等组织。4、国内非营利组织的主体:p68(1)社会团体:由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

14、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 非营利组织社会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消费者协会、各类学会和研究会等。(2)民办非营利组织: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3)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捐赠的资产,以从事公益为目的,按照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包括民政部门和省级民政部门核定的、颁发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的基金会以及基金会本部及其分支机构和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4)无须或免予登记的社会团体:一是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二是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如中

15、国作家协会、艺术界联合会等。(5)挂靠的分支机构:一些不易找到业务主管单位或是已有同类组织的民间组织,往往以挂靠的形式作为官办社团和基金会的分支机构,获得合法身份,并每年支付给被挂靠单位一定的管理费,独立运作。(6)工商注册的民间组织:国内大多数自上而下形成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因难以找到业务主管单位而选择在工商部门注册,以企业法人的形式开展非营利活动,它们也属于非营利组织范畴。5、基金会的概念:p68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捐赠的资产,以从事公益为目的,按照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包括民政部门和省级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颁发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的基金会以及基金会本部及其分支机构和境外基金会代表机

16、构。6、国内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p69(1)能力不足:主要包括非营利组织的 动员能力、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2)资源不足:对大多数非营利组织而言,无论是公益捐款还是志愿者参与都显著不足,一方面,资金短缺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官方的、班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非营利组织,都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人才吸引能力弱势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又一难题。(3)自治性不足:在现有的双重管理体制下,民间非营利组织难以避免业务主管单位以监管名义干涉组织内部管理,对于官办非营利组织而言,不仅主要的资源来源于政府机构,而且在观念、组织、职能、活动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依赖于政府,组织自治性更难以保证,也导致非营利组织自治性、志愿性等基本特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