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课程教案 第三章 璀璨文化(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31409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课程教案  第三章 璀璨文化(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课程教案  第三章 璀璨文化(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课程教案  第三章 璀璨文化(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课程教案  第三章 璀璨文化(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课程教案  第三章 璀璨文化(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课程教案 第三章 璀璨文化(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课程教案 第三章 璀璨文化(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情教育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 第 13 周 星期 日 第 1-2 /3-4 节 课次 2授课方式(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 4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 璀璨文化(3)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深入了解江西的历史,分析江西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2、要求学生熟知江西的精神文化遗产,分析江西文化的个性特征,掌握江西在历史发展中为后人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教学重点及难点:江西成为文章节义之邦的丰富内涵;江西佛教、道教发展的历史轨迹;如何保护好与发扬光大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四、文章节义之邦多媒体展示:历史名人

2、及重要作品与物质文化相辉映的是江西的精神文化。江西教育发达,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有“家孔孟而人阳明”之誉。两宋时期,被称为“文章节义之邦” ,这既是对以往江西精神文化的褒扬,也激励着此后江西人的思想和行为。所谓“文章” ,指的是江西多著名文人,拥有开创文体及流派的文学大家和齐整的文学家阵容;而“节义”则是指江西多刚正义烈之士,尤其唐宋以后,在朝代更替之际,特多忠君爱国之士。文章与节义并重是江西士人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今天的小学、中学以及大学语文的教材,所选古代江西人的优秀文学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作品,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充满着人间正气。以诗而言,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或称隐逸诗派;黄庭

3、坚创立江西诗派;杨万里创造诚斋诗体;王安石创半山体,又称“荆公体” ;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爱国诗体;“元诗四大家” ,江西虞集、范梈、揭傒斯即占三家;蒋士铨为 “乾隆三大家”之一;陈三立兴起赣派同光体。以词而论, 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 174 人,占全书作者的 12%;“宋词四大开祖”晏殊、晏几道父子(并称“二晏” )居其二,晏殊更有“北宋倚声家初祖”之誉;姜夔创立格律词派,或称骚雅词派,与辛弃疾豪放派齐名。以文而言,唐宋八大家江西有三家,即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明代杨士奇为首开创台阁体;魏禧为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论戏曲,汤显祖开创临川派,蒋士铨可称乾隆间第一曲家。以节义论,南宋洪皓出使金国

4、,被拘十五年,不忘故土,被称为“宋之苏武” ;胡铨不避斧钺,力请斩秦桧以谢岳飞。宋末元初,江万里全家投“止水”拒降;谢枋得“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 ,绝食抗元;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慷慨殉国;明清之际八大山人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2朱耷、易堂九子、髻山七隐、程山七子等隐居避世。他们不仅在政治史、学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昭示着江西人的节义。1、文学大家1诗人与诗派陶渊明和田园诗派陶渊明,字元亮,后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县人(其故居旧迹多在星子县境内) 。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从小受儒家教育,希望通过仕途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自 29 岁起,曾在官

5、府任职。后任彭泽县令,由于不满门阀世族操纵政局,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80 天后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归隐后,鄙视权贵,不屑与之为友。生活虽然窘困,仍以耕读自娱、诗酒为伴,直至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亲友私谥为“靖节” 。 陶渊明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伟大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人们念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便会感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散文名篇桃花源记则描绘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陶渊明的不朽诗篇和伟大人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杨万里与诚斋体陈三立2词家与词派“北

6、宋倚声家初祖”晏殊姜夔与骚雅词派3散文大家欧阳修 字永叔,晚年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吉州庐陵县(今属永丰县)人,自以庐陵为郡望,出生在绵州(今四川绵阳市) 。天圣八年(1030 年)进士。从政数十年,忧国忧民,刚正直言,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是“愈穷则愈工” 。欧阳修提出诗文革新主张,并亲自实践,被公认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称其为“天下翕然而师尊之”的一代文宗。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 ,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有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 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政论

7、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以理服人,以朋党论为代表作。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庆历二年(1042 年)进士,熙宁三年(1070 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退居并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也成就非凡,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为文刚劲雄健,论说透辟,内容多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 上仁皇帝言事书及答司马谏议书等为代表作。诗风遒劲清新,意境幽远, 梅花 元日 泊船瓜洲是历代传诵的名作。曾巩字子固,南宋抚州南丰县人。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

8、,嘉祐二年(1057 年 )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先后在京城和地方任职。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主张为“先道后文” 。散文创作不仅数量多,而且达到极高的境界,备受欧阳修赏识。尤长于议论和记叙,议论文立论精赅,不枝不蔓,从容敦厚, 唐论为代表作,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多媒体展示3美;记叙文则精练生动,耐人寻味,如墨池记 。4 戏曲大家汤显祖与临川派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别号玉茗堂主人,明代抚州临川人,出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早负盛名,但为权势所压,33岁始中进士。为官期间清廉简朴,体恤民情,因批评朝政被贬。后弃官回家闲居,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 汤显祖一

9、生有四部剧作著称于世,即牡丹亭 南柯记 紫钗记 邯郸记 ,并称“临川四梦” ,尤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自己也十分得意地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人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0、。 ”今天我们阅读牡丹亭 ,生死之恋穿越时空,缠绵艳丽,迤逦而来。汤显祖的作品和戏剧实践活动具有影响的深远。师法于他的“临川派”戏剧家,在明代有吴炳、孟称舜等,在清代有李渔、洪昇、蒋士铨等。直到今天,四梦里的许多精彩片断还保留在昆曲舞台上。经改编的赣剧弋阳腔还魂记 ,被拍摄成彩色影片,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汤显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世纪初,他的作品不断被翻译介绍到国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蒋士铨字心余,号清容居士,清代广信铅山县人,出生于南昌。天赋超人,过目不忘,好写文章,尤喜咏诗。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顺天府乡试考官,辞官后主持书院。工诗,气势雄豪,变化伸缩,是乾嘉时

11、期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蒋士铨也是重要的戏曲作家,尊崇汤显祖,其临川梦将汤显祖生平搬上舞台,曲文时有精彩之笔,被梁启超称为“中国词曲界之最豪者” 。2、节义之士洪皓、胡铨、江万里、谢枋得、朱耷(八大山人)文天祥 南宋人,佳作: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正气歌 。课堂讨论:文天祥作为节义之士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五、佛道胜场天下闻多媒体展示:佛道创始人及重要寺院与儒学一样,宗教其实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江西宗教繁盛,是佛、道两教的开源播流之地,多开创大家,形成庞大的宗教派别。佛教净土宗始于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吉州行思则开禅宗两大法系之一

12、的青原系。在禅宗的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其源在江西,传布天下。道教则有张道陵、张盛在鹰潭龙虎山开创的天师道,为传统道教的主要支派;又有推尊许逊的净明道,独树一帜,影响广远。留存至今的佛寺道观,江西所在多有,且环境幽雅、建筑考究,是佛道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龙虎山天师府、西山万寿宫、庐山东林寺、青原山净居寺、云居山真如寺、九江能仁寺一直是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4全国著名寺观,香火旺盛。宜丰洞山、宜黄曹山、宜春仰山、萍乡杨岐山、靖安宝峰寺、修水黄龙寺等,也多有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的佛教徒前来朝拜。1、佛教佛教自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其后迅速本土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

13、。至东晋时,高僧慧远于庐山倡导“净土” ,实践念佛修持,声名远播,使庐山成为与长安遥相呼应的南方佛教传播中心。同时,慧远主持肇建并住持东林寺,后人推为中国净土宗祖庭,慧远也被尊为中国净土宗始祖。隋唐时期,江西是佛教传播弘扬之要地,时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之说。2、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及其曾孙张盛。张道陵被张盛尊为掌教、正一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后,正一派与全真派南北对峙,在中国南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诸国,有着广泛的影响。灵宝派(门合)皂宗的祖庭在樟树(门合)皂山,开创于三国东吴时的葛玄。刘宋时

14、陆修静刊定了灵宝经35 卷,编成灵宝科仪多种,于是灵宝派更为盛行,直到元代才归入正一派之中。晋代许逊是位治水专家,受到江西老百姓爱戴,各处建万寿宫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凡有江西人到的地方,就有万寿宫的存在,尤其明清时期,随着江西移民和江西商人的足迹所至,万寿宫遍布全国及东南亚,几乎成了江西的象征。许逊(许真君)也被奉为“净明”道的祖师,其影响在江西历久不衰。六、江西文化的活化石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介绍江西历史文化,并非要将它与其他地域性文化一较高下。恰恰相反,讨论中国的任何一个地域文化,都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点,那就是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这个母体。我们在研究地域文化时所能做到的,只是探求

15、中国文化这个母体内各个子系的联系与差异,发现其个性与共性,揭示它们与母体之间的关系。而讨论江西历史文化,也必须将其定位于中国文化这个母体之中。江西的历史和人文有着辉煌的过去,我们需要不断地彰显先人们的伟大业绩和精神,并从中发掘其现代价值并加以继承和发扬。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今天的江西人来说,重要的是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而不是沉浸在古代的辉煌中自我陶醉,更不能自闭于一切先进思想和文化,甚至借历史自欺欺人,忽视传统文化中因循守旧的因素。截至 2008 年 7 月,江西全省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164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5 项(名单附后) ,9 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16、目代表性传承人,婺源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35 项)兴国山歌、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万载县傩戏、永新盾牌舞、吉安县鲤鱼灯舞、弋阳腔、青阳腔、广昌孟戏、婺源徽剧、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春锣、武宁打鼓歌、于都唢呐公婆吹、万载得胜鼓、全丰花灯、石城灯会、丰城岳家狮、婺源三雕、萍乡湘东傩面具、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湖口草龙、南昌市瓷板画、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铅山连史纸制作技艺、歙砚制作工艺、金星砚制作工艺、万载花炮制作技艺、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5萍乡烟花制作技艺、万载县夏布织造技艺、樟树药俗。赣南采茶戏发源于安远县九龙山一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他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曾一度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兴国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