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30452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编]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编]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对于学生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想象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促进学生去了解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唱、模仿指挥、对唱、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归

2、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 ,对黄河颂 黄水谣 河边对口曲 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此举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

3、”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一贯坚持四点:“有趣” “有法” “有度” “有效” 。“有趣”就是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选择教材、运用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都力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最基本保证。“有法”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的一节课内容,方法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针对黄河大合唱的教学内容,为了防止课堂教学停留在学生呆板地观看录像资料,教师机械讲解的层面上,本课运用了“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等教学手段,结合“演唱、模仿、朗诵”等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受、理解和思维。“有度”是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 。在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

4、间和学生接受能力上,都有着很多的限制。 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本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结合其中黄河颂 河边对口曲 保卫黄河等主要乐章,分析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想象音乐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深入。“有效”指的是:教学目标设计恰当,过程安排合理,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学目标完成得好,课堂反馈好,气氛热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课容量太大,作品难度也较大,这给教学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和许多麻烦。教学环节的把握衔接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对教学法还要作更深一步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