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就业》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103546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就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人口与就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人口与就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人口与就业》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人口与就业》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与就业》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就业》ppt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人口与就业,史晋川教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中国 经济, 中国人口总量和构成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就业情况 中国就业几个问题 中国户籍管理制度,本章的主要内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9227万人。我国人口总量基数巨大,人口逐年增加,尽管我国人口增长比率在不断下降,而且通过计划生育政策进入了人口低增长的稳定时期,但人口问题依然突出,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偏高、人口城乡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口总体素质不高等。与此同时,面对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人口,我国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转移

2、,进城务工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问题构成我国实现现代化需要解决的迫近问题。 本章从人口与就业两方面入手,对与其有关的计划生育政策、户籍管理制度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权益问题作一简单介绍。,【主要内容:】,中国人口总量和构成,第一节,1、人口总量,中国人口总量大,每年持续增长。1953年我国人口总量只有5.9亿,到1982年人口突破10亿,2003年底人口达到12.9亿,比1953年增加净7亿。(历年人口总量变化见图表,单位:万人)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反映总人口变化的三个主要指标,从三个指标变化情况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总人口变化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转变到高

3、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转变到今天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特别是从80年代我国将计划生育政策确定为基本国策之后,全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连续下降,死亡率从1991年开始一直下降。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稳定低增长时期。,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性别构成是指男女总人口比例,一般以100名女性为基数测算,从五次人口普查得到数据看(见下图),性别比基本维持在107:100105:100之间,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仍然较突出;性别比在整个统计期间有一定波动,但幅度不是特别大。整个期间,在男女性别总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男性人数一直多于女性人数。 总人口性别比偏高与出生性别比有直接关系,200

4、3年中国出生性别比(男婴与女婴相比)是119,出生性别比偏高并不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后果,因为在其它亚洲国家也曾经出现这种情况。,3、人口性别构成,国际上长期观察的结果显示,在未受到干预的自然生育状态下,出生性别比介于至之间,联合国年设定的正常值在至之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婴幼儿人口性别比迅速攀升,目前比例是119,已经超过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呈现六大特征: 第一,性别比不断上升,而且伴随每年新出生人口数的减少呈递增趋势。据统计,中国1990年出生的人口数为2621万,该年出生性别比为111.39;1999年新出生人口仅为1149万,该年出生性别比却

5、为122.65。这就是说,与1990年相比,1999年新出生的人口数减少了一半多,可出生性别比却上升了10%。,4、出生性别比例,第二,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是累积性失衡。以2000年普查情况为基准,中国0岁至15岁之间的男性总人口,与当时中国0岁至15岁之间的女性总人口相比,多出了大约1883万。 第三,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是乡村、城镇和城市的全面失衡。 第四,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地区由北向南连成一片。它们分别是陕西(125.15)、河南(130.3)、安徽(130.76)、湖北(128.08)、湖南(126.92)、江西(138.01)、广西(128.8)、广东(137.76)、海南(

6、135.04)。这八省一区成为婴儿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典型“重灾”地区。,第五,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存在着第一孩次就失衡、而第二孩次以上失衡更加严重的情况。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前,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主要是高孩次失衡的结果。但第五次人口普查则发现,有一些直辖市和省,在第一孩次就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大大超过了107的国际警戒线,达到110之上。这些直辖市和省是: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广东和海南。 第六,中国婴幼儿性别比的失衡与0岁女婴的高死亡率有关。中国0岁婴儿死亡率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都一致表现为女婴高于男婴。,1、随着时间推移,出生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男女婚龄人口的比例失衡问题将会凸显

7、: 2、农村成年男性中的某些困难人群会遭遇严重的“娶妻难”; 3、买卖婚姻买、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现象会加剧; 4、婚外性行为会增多;家庭稳定性也会受冲击;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会增加。 5、婚姻挤压问题越来越突出。男性过剩将导致高龄男性寻找低龄女性,婚姻年龄挤压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带来社会问题:,第一个是文化传统的影响,所谓男孩子偏好,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问:原来老的传宗接代的思想和农村劳动需要。比如说现在农村很多地方要挑水吃,你要挑不动,那就没水吃。所以生一个男孩比生一个女孩更值钱,更有价值。农村一般都是娶媳妇入门。男的入赘到女家的少。第二个,中国出现出生性别比严重失

8、衡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缺乏,农村普遍存在着养儿防老的想法。 第三、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 在经济生活方面和政治生活方面,妇女还不能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利, 而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弱势又自然会延伸至妇女在现实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第四、私营企业的家族化特征,在培养“事业接班人”的动机下,也对男性偏好形成生育刺激,如广东是较典型例子 。第五、社会管理滞后,出生女婴的漏报、瞒报和错报较普遍,重男轻女观念导致弃女婴现象较多。生物技术发展、B超普及使得对查出是女孩后做人工流产、引产情况日益严重;,出生性别比失衡主要原因:,控制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重要手段: 一

9、要开展宣传教育,树立新时代的男女平等观,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观。二要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加大对生育选择的监控,将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纳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监管和跟踪服务。三要协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计生、卫生、工商、户籍管理等部门通协合作,依法行政,对B超等能够予以性别选择的医检设备进行严格管理,杜绝胎儿性别鉴定事件的发生,对非法经营的机构和个人追究经济责任及刑事责任 。四、消除女童辍学现象,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五要对不同胎次出生性别比升高作出具体分析,找出治本的方略。六要加强研究,借鉴国际社会可供借鉴的经验,促使出生性别比降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习惯上把汉族以外

10、的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就各民族人口结构而言,汉族人口占比一直在90%以上,1990年降到91%,较过去最高时期降了3%,不过,2000年该比例又有小幅上升。汉族人口占比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少数民族生育多个小孩。 就55个少数民族而言,人口比相差也较大,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数据看,壮族人口最多,1617万,珞巴族人口最少,只有2965人。,5、各民族人口构成,从下表看,2003年014岁人口占当年总人口22%,1564岁人口占70%,65岁及以上的占7.5%。人口的年龄构成比较前五次普查结果有较大变化。从1964年以来,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一

11、直处于上升态势,从1964年的3.56%,上升到2003年底7.5%。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002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是16个亿,占全球总人口的10%,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老龄化国家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8.5%。,6、人口年龄结构,我国大陆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统计数据看:首先,我国人口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有9256万人口,是人口最少的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人口的约35 倍,其中:重庆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有3090万人口; 其次,我国人口集中度较高。8000万人口以上的省

12、有4个,占总人口的23%,人口数量最多的9省的人口数占全国51%,其余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只占49%。最后,人口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人口密集,大约为全国总人口的60%,相比之下,东部人口稀少一些。,7、人口地区构成,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中国15岁及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为85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到3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8039人上升到11146人;相反,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37057人下降到35701人。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

13、改革和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将会更快增长,高素质人口的比例继续增长。,8、受过不同教育情况的人口构成,人口的城乡比例结构在1952年2003年之间出现了明显变化,城镇和乡村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但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而乡村人口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占比为40.53%。尽管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平均水平,也比全世界左右城镇化平均水平要低。,9、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构成,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第二节,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73年,人口发展第一次列入国

14、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正式提出了“晚、稀、少”,“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最理想”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基于几方面的原因: 1、群众自愿要求。 建国初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投身于社会劳动的人数日益增多。生育子女过多过密,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对子女的教养。他们强烈要求摆脱家庭的羁绊和多子女的拖累,实行避孕,节制生育。,1、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出台背景,2、有识人士呼吁。当时一批社会有识之士认为,中国人口太多,生育率很高,人口增长太快,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不利,主张节制生育。 3、经济困难现状。当时我国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19591961年

15、经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计划生育工作极为重视,发出了提倡计划生育政策指示 4、理论研究发展。人口理论研究开始复苏。自50年代后期批判马寅初以后,人口理论研究长时期处于停顿状态。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人口理论研究开始复苏。 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大军区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学习班。,国家一级计划生育领导管理机构的演变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探索时期,70年代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时期,80年代21世纪初计划生育委员会时期,2003年以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时期。,2、计划生育领导管理机构的变迁,50年代,计划生育的领导管理体制处在探索之中,具体工作以

16、卫生部为主,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兼管该项工作 。 1964年1月,国务院召集有关部委、群众团体、解放军总政部负责人开会,研究成立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计划生育工作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计划生育领导管理机构,受到普遍冲击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1973年7月,面对人口过快增长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决定成立了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负责人共23人参加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1981年3月,成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同以前的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相比,委员会为正式机构,列入政府序列,是国务院的一个组成单位 2003年3月,适应新形势下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变迁的轨迹:,我国从70年代初就实行计划生育,迄今有30多年,但计划生育政策正式被列为我国基本国策是在1982年3月13日。到现在为止实施了20多年。几十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付出了很大代价,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