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095404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中考分析及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远增 博士 ,提纲,新课程中考分析; 新中考的启示; 研究中考的策略与方法。,一、新课程中考分析,试卷立意; 试卷标准; 试卷结构; 题目设计以数学为例。,(一)试卷立意,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知识立意为主兼顾能力立意; 能力立意为主兼顾知识立意; 标准立意。,1. 知识立意,知识立意的涵义; 知识立意的理由; 简单分析。,2.能力立意,能力立意的涵义; 能力立意的理由; 简单分析。,3.标准立意,“标准立意”的起因; “标准立意”的内容; 简单分析。,(二)试卷标准,效度; 信度; 区分度; 自洽性; 可推广性; 稳定性; 教育性; 对整卷

2、的其他认识。,效度标准要点,有利于测量对象进行自我测量; 选用的题型使用得当,发挥了该题型的功能; 试题陈述无科学性错误; 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合理,体现开放性试题本意; 知识点源于课程标准,抓住课程标准中的实质性内容,而不拘泥于教材; 不偏; 不旧; 涉及的问题具有同质性。,例1-3.水浒人物,信度标准要点,陈述试题的语言简明、易懂、无歧义; 对测量对象容易疏忽的地方,有提示语(或者警示语); 非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合理,评分标准预见性好。,区分度标准要点,试题具有适当的区分度; 试题的区分度较稳定。,例4-4.汶川救灾,自洽性标准要点,试卷内部各题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题目考查的指向一致;

3、 题目之间的功能互补; 题目误差的自我校正能力。 利用知识联系进行校正; 利用问题解决进行校正。,例6-1.转盘问题,可推广性标准要点,可将试卷结论推广到更为一般结论的程度。 题目的可推广性; 试卷的可推广性; 要点:保证题目分数可加性。,稳定性标准要点,试卷题目分数结构变化对学生总得分的影响程度效度; 单个题目的稳定性; 整卷的稳定性; 要点:试卷分数结构的合理性。,教育性标准要点,体现义务教育性质; 试卷所体现的学科价值观; 试卷所倡导的学科(科目)学习方式; 试卷所倡导的学科(科目)教学方式; 试卷的时代性。,对整卷的其他认识,题目功能的限度; 试卷功能的限度; 试卷的成本 预设的有效区

4、分区间的长度; 试卷的公平性 性别平等; 学科试卷与其他学科试卷的关系; 录取有效贡献率; 对学习导向的问题。,(三)试卷结构,结构的基本内容; 基于“标准立意”试卷的规划; 基于“标准立意”的试卷难度规划。,1.结构的基本内容,内容领域结构; 认知水平结构; 认知风格结构; 题型结构; 试题呈现手段结构; 试题素材结构。,2.基于“标准立意”试卷的规划,双向细目表规划试卷的不足 对于指导具体命题的信息极为有限,像试题背后所蕴涵的价值问题、评分细则、难度、题型、题量等难于得到有效反映。 多向细目表可用于规划“标准立意”的试卷(表1)。,3.基于“标准立意”的试卷难度规划,(四)题目设计以数学为

5、例,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试题设计; 基于“课程内容标准”的试题设计。,1.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试题设计,理念1的内容与命题诉求; 理念2的内容与命题诉求; 理念3的内容与命题诉求; 理念4的内容与命题诉求; 理念5的内容与命题诉求。 (理念的编号按照课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1)理念1的内容与命题诉求,内容要点; 命题要求。,内容要点,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命题要求,试题要体现面向公民的基础性,体现公民对初中学科的要求; 试题要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科普及的知识、载体、呈现方式,体现初中学科的

6、普及性; 试卷要在课程标准范围内,以学生的发展性作为设计区分度的逻辑基础体现初中学科的发展性; 试卷的题目要给考生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以便其有个性的展示自己的学科学业成就,籍此来体现试卷的个性化。,(2)理念2的内容与命题诉求,内容要点; 命题要求。,内容要点,课程内容既要反应社会的需要、学科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学科的结论,也应包括学科结论的形成过程和学科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命题诉求,

7、试卷应该是社会的需要、学科学科特征、学生认知规律三者的统一; 试卷的学科试题要处理好: 学科形成过程与学科结论的关系; 学生学科认知结构发展结果与学科认知结构发展过程的关系(陈题出新); 试卷要注意学科内容覆盖 纵向层次性; 横向多样性; 问题素材贴近学生。,-问题(横截面),利用部分,支撑部分,限制方式,可用部分,限制方式,-新题,利用部分(内部) 单一图形; 两个(类)及以上图形的复合、 限制部分 曲线; 折线; 曲线与直线混合。 支撑部分 土、水等。 可用部分(外部),(3)理念3的内容与命题诉求,内容要点; 命题要求。,内容要点,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

8、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学科的重要方式; 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 学生得到必要的学科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学科活动经验。,命题诉求,试题要重视“四基”; 试题要体现学生个性化解题; 试卷要蕴含多样化的解题手段 以操作为主; 以模仿为主; 以思维为主;等等。 试题要重视题目的可探索性; 试题要增加试卷的弹性。,(4)理念4的内容与命题诉求,内容要点; 命题要求。,内容要点,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学科学习的水平; 也要关注学生在学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命题要求,关注学习过程;

9、试卷具有弹性 观点:人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之间存在一种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关系,不可能同时进行精确测量; 试卷同时对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测量的可行的策略是:试卷具有弹性。 使个别试题具有不确定性; 试卷题目具有选择性; 试卷的满分数具有选择性。,测不准原理,量子力学在测量或观测具有互补性的两组物理量进行时,对其一组量的精确测量必然导致另一组量的完全不确定。 在学科中考中,人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知识是一对具有互补性的量。 学科能力测量要求题目呈现的形式和内涵对于考生而言具有不确定性; 学科知识的测量则要求题目呈现的形式和问题应该是规范的学科知识和问题。,(5)理念5的内容与命题诉求,内容

10、要点; 命题要求。,内容要点,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学科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科活动中去。,命题要求,中考题目的计算量要适度; 应该重视对运算能力的考查,淡化对运算技能熟练程度的考查,有利于运算能力强的考生做答; 涉及学科应用的数据应该较为真实,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所考查的实际问题; 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试题。,2.基于“课程内容标准”的试题设计,“目标1:数与代数”的内容要点与考试诉求; “目标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要点与考试诉求; “目标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要点与考试诉求; “目标4: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要点与考试诉求。

11、,(1)目标1:数与代数”的内容要点与考试诉求,内容要点; 考试诉求。,内容要点,基于学科学科的目标 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考试诉求,基于学科学科 知识覆盖的基本单位。 基于学生发展 具有数感和符号意识; 初步的运算能力; 初步的代数推理能力; 初步的模型思想。 命题的策略 直接以学科学科学习目标所提供的学科为载体,主要在SOLO分类的多重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两个能力层次设计学科问题,考查学生基于“数与

12、代数”的发展情况。,(2)“目标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要点与考试诉求,内容要点; 考试诉求。,内容要点,基于学科学科的目标 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考试诉求,基于学科学科 知识覆盖的基本单位; 基于学生发展 具有空间观念; 初步的几何直观; 初步的几何推理能力。 解决的策略 与“目标1:数与代数”的命题策略相同,但考试目标指向考查学生基于“图形与几何”的发展情况。,(3)“目标3:统计与概率

13、”的内容要点与考试诉求,内容要点; 考试诉求。,内容要点,基于学科学科的目标,主要内容有 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 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 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考试诉求,基于学科学科 知识覆盖的基本单位。 基于学生发展 具有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分析的必要性;体会数据蕴含信息; 分析数据方法具有多样性; 确定与不确定的相互转换); 了解随机现象。 命题的策略 直接以学科学科学习目标所提供的学科或简单现实问题为

14、载体,主要在SOLO分类的单一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两个层次设计学科问题; 考查学生基于“概率与统计”的发展情况。,(4)“目标4: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要点与考试诉求,内容要点; 考试诉求。,内容要点,基于学科学科的目标 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 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帮助学生积累学科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

15、学科内容的理解。,考试诉求,基于学科学科 初步的联系(整体)意识; 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 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 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基于学生发展 学科活动经验; 初步的应用意识; 初步的创新意识; 学科整体意识。 命题的策略 利用学习学科形成的素养,在SOLO分类的拓展性抽象结构水平设计问题,考查考生用学科方法解决问题。,例26.求职,二、新中考的启示,基础性; 发展性; 生成性; 差异性; 开放性; 反思性。,(一)基础性,关注生活“学科” 公民“学科” ; 民俗“学科” ; 行业“学科” ;等等。 关注学习“学科” 进一步学习的“学科”知识、技能; 进一步学习的“学科”习惯、思维能

16、力; 进一步学习的“学科”认知方式;等等。 关注教学的刚性。,(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 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 强调学习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教学具有时代和地方特色。,(三)生成性,重“学科”知识的发生过程; 突出确定问题; 重选择研究问题的策略。 重教学的探索性 载体: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形成概念图(以绘图形式描述知识概念) 以层次的形式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接化; 价值:利于搞清学习材料的含义;考察学生认知发展的另一种途径。,(五)开放性,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民主性; 教学活动要体现多样性; 教学时空要体现开放性; 学习方式要体现自主选择; 评价标准的生成性; 目的:为解决问题做准备。,(六)反思性,反思:一种态度; 反思:一种习惯; 反思:一种能力。,三、研究中考的策略与方法,理论性研究的策略; 应用性研究的策略。,(一)理论性研究的策略,基于利益关系人的策略; 基于试卷内涵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