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307193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近年来,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一直不容乐观,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过去隐藏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巨额不良资产犹如一座冰山,严重阻碍着农信社的发展,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农信社改革时期的巨大难题。农信社信贷风险风险的成因一、 历史原因。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农信社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不良贷款已成为难以化解的历史包袱。由农行代为管理时,农信社成了农行的“小金库”,人行代管时,又成为人行“自留地”。 同时信用社特殊的经营体制也难以摆脱地方政府的控制,在对某县级联社的调查中,截止8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53371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3

2、7.56%,其中:乡村两级集体贷款近11000万元,破产及倒闭企业2600万元,普九义务教育贷款2322万元,农民种植烟叶、抗旱等贷款近500万元,公职人员贷款也占相当高的比例。这些由过去政府行为造成的不良贷款几乎占不良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至今落实债务难,收回更难,已基本形成损失。二、 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农信社自1994年和农行脱钩以来,虽然一直不停地进行改革,但总也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无法适应现代金融企业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银监部门对信用社实施监管,很多信用社以存贷规模的扩张来稀释不良资产,掩盖潜在的风险,重经营、轻管理,重规模、轻质量

3、,重增量、轻存量,管理手段落后。一是贷款 “三查”流于形式,贷前调查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贷时审查是社领导说了算,审贷小组形同虚设,贷后检查仅填制档案时在贷后跟踪表上签个字了事,不能进行适时跟踪。二是贷款担保抵押徒有虚名,无效抵押、抵押不足值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保证贷款实行夫妻互保、父子互保,联保贷款实行父亲贷款,儿子及妻子担保或贷款人互相担保等形式,纯粹逃避上级部门检查,起不到一点保证的作用;对抵押物不评估、不登记,或者抵押物不具备抵押资格,形成无效抵押,在发生风险时,无法优先受偿;有的在办理质押贷款时,不扣留质物,不办理质押登记转移手续,或擅自把质物退还本人,形成无效质押,引发信贷风险。

4、三是重收息、轻收本,对到逾期贷款进行借新还旧,甚至以贷收息,表面上看降低了不良贷款占比,但资产质量并未好转,负面影响极大,致使一部分贷户形成攀比意识,没有还款意识,甚至不愿还款。四是责任追究不到位。对信贷资金造成损失的责任人,信用社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失赔罚制度,对那些给信用社资金造成巨额损失的责任人,上级管理部门不愿或不敢把他交到经侦部门或司法部门,内部处理最多给予下岗收贷或开除留用的处分,对于异地升迁者,当地信用社更是无法追究其责任,违法成本过低,无法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和他律机制,导致信贷人员有一种侥幸心理和攀比心理,形不成威慑机制。五是法制观念淡漠。部分信贷人员素质低下,不学法、不

5、知法、不懂法,贷款发放时不知如何防范风险,贷款清收时,又不知该如何保全信用社的债权,常常因贷款手续不完善或诉讼时效丧失而无法维权。三、 信息不透明,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农信社科技手段发展滞后,无法实现贷款信息资源共享,主要表现在贷户多头贷款严重,拆东墙补西墙。有的贷户在很多信用社都有贷款,累计贷款余额高达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触目惊心,给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更有甚者,在这个社为两万元贷款正在被起诉的贷户,竟然还能在另一个信用社贷到十多万元的贷款,信息封闭造成的恶果可见一斑。四、 道德风险严重。由于信用社从业人员多为近亲繁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又没有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因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而引发的信贷风险愈演愈烈,成为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最大风险之一。在业务操作中,有的信贷人员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现象严重,导致“老实人贷不到款,贷到款的不是好人”的现象,一大批信誉不好、人品低劣的人成为信用社的“黄金客户”;还有的信贷人员和贷户相互勾结,沆瀣一气,致使贷款形成损失。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