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300878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

2、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二、欣赏的角度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

3、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

4、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像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必非得深控其思想内涵了。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教育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有机统一。音乐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它可以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实现

5、人类的自身塑造。在现代教育以至于未来教育中,将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殊功能。引言:素质教育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有美育、智育、德育、体育等,以其学科的特殊性,对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一、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美育即培养人的审美观点、感受能力、欣赏能力、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自西汉始,便有周公“制礼作乐”之说。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以“礼、乐、书、数、射、御”等六艺教授弟子。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早在1917年就提出了“美育救国”。我国音乐教育经历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在教学理念上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统一的指导思想:

6、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而美育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在审美、娱乐和精神享受中完成,即常说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气质。“音乐法于心,故能动于心”是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它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却引起听者的共鸣,美化心灵,其感染力的巨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及的。由于音乐能启动人的情感闸门,掀起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最能丰富人的感情,培养人的爱心,树立人的正义感,这正是美育范畴的任务。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智育是启迪发展智力的教育。智力包括想像、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常称智力好的人为“聪明人”。聪明原指耳聪目明

7、,而耳聪目明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听觉和时间艺术,对于发展听觉能力,提高听觉选择性与敏感性和敏锐的视觉能力是得天独厚的。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基础课,练耳时不但要能听辨旋律音程和各种和弦,而且还能听辨调性、音色、力度、节奏的各种变化,这便训练了敏锐的听觉;视唱视奏对视觉的要求很高,但就视唱而言,既看歌词,又看歌谱,还要看谱表中的各种记号,这就需一目数行,反应迅速敏捷;音乐欣赏能使人加强记忆,发挥想象,启发思维;音乐曲调的变化能锻炼人的感知能力等等。可见音乐教育对培养耳聪目明的人才是何等重要。科学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阅读、思维等功能,称之为“语言脑”。右半

8、球则管情绪、情感、审美、音乐等项目,称之为“音乐脑”。可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搞应试教育,左脑用得较多,右脑相对用得少,两者发展不平衡。大量事实证明,学习音乐是开发右脑的重要图径,且能充分调动大脑功能,开发人的智力。由于音乐旋律的起伏波动能引人遐想,能活跃人的大脑思维,调动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像古今中外许多智力超常的伟人志士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古有中国的孔老夫子、曹操、孔明、李世民及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能演奏古琴,有的还是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现有着名的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等都在音乐上有所建树。最典型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他能高水平的演奏小提琴和钢琴,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知

9、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三、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个方面。自古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很重视音乐的德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一些中外名曲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是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学中。利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情感。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

10、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精神,而这种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情趣、团结的集体观念,恰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事实上,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各种优秀歌(乐)曲的德育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那么德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四、音乐教育的体育功能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的教育。人类的早期娱乐活动就有“歌、乐、舞”三位一体,唱歌时的胸腔扩张,口、喉等运动及演唱时的表演动作,演奏乐器时的用脑、耳、手、口、脚以至全身的高度协调等都具有直接的体育功能。音乐的体育功能还表现在它能对人的精神、情绪和心理施以影响和调节,音乐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施人的情绪得以升华或宣泄。另外,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而音乐源于人的内在情感运动,他们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人身健康发展。总之,音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其重要性和普遍性早已超越了音乐课程乃至音乐本身,而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