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24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848574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2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2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2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2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2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2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24张ppt)(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点1开国大典的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新中国诞生了。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国大典,世界和平,(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考预

2、测 1.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A,2.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村前往北平,他说,“今天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照此说法,当年的完美答卷应该是( ) A.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D.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C,3.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

3、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4.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右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词汇是 ( )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当家做主 D.改革开放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开国大典、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共同纲领”的作用,开国大典的时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等。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C,考点2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文件的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4、的土地所有制。 (2)结果:到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建设准备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1952,农民,生产力,工业化,中考预测 1.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土地改革 制定863计划 香港回归祖国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 B. C. D. 2.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

5、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D,A,3.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4.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C,A,考点分析:本考点

6、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时间,土地改革完成。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中考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考查的题型多为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D,1.(2013广东)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A.中共成立 B.抗战胜利 C.土地改革 D.新中国成立 2.(2014广东)某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可选的画面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C,3.(2011广东)材料分析题。 辛亥革命开启了

7、中华民族复兴之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重大的历史事件。总会让人从中获得启示,并汲取前进的力量。 请阅读材料: 材料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会议上讲话,请回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起止的标志性事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

8、来了,人民翻身当了国家主人等。,1.(2014 湖北鄂州)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2.(2014东营)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

9、共和国成立 3.(2014广西贵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谁为中华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 ) A.周恩来 B.朱德 C.毛泽东 D.邓小平,D,A,4.(2014 湖北十堰)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土地改革完成 5.(2014青海西宁)以下对右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 ) 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 国革命新模式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 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 民族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A

10、,C,6.(2014广西河池)党和政府历来把农业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A,7.(2014江苏镇江)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的实施,B,8.(2014福建漳州)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11、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A,9.(2014遂宁)注重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要求,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19501952年土地改革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B,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C 5.D 6.B 7.A 8.D 9.B 10.B 11.D 12.A 二、非选择题 13.(1)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 (2)同盟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社会习俗变革。,(4)标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依据: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5)资产阶级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