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625923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市场学金融新闻与金融案例分析之十,商业银行的发展史:西方和中国,一、西方和美国的银行的发展历史,银行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早在古巴比伦及文明古国时代,特别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就存在着银行。但现代的银行则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那里的银行家除买卖外国通货外,也接受活期和定期存款。,Bank, bankruptcy,虽然那时还没有使用支票,但这些活期存款通常由所有者拜访银行家以口头通知形式过户,这些银行家一般是坐在长板凳或桌子后面进行交易(人们现在使用的破产这一术语就源出于打坏无力向债权人偿还欠款的银行家使用的长板凳的意大利习俗)。 这些意大利银行家中最著名的是梅迪西家族,它曾一度统治了佛罗伦

2、萨,并且向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王公和商人们放款。,梅迪西像:,美国的十大最古老的银行,现名 原始名 时间 1、宾西法尼亚第一银行(费城) 北美银行 1782 2、纽约银行 纽约银行 1784 2、第一国民银行(波士顿) 马萨诸塞州银行 1784 4、国民舰队银行(普罗维登斯、罗德岛) 普罗维登斯银行 1791 5、康尼狄格国民银行(哈特福德、康尼狄格) 哈特福德银行 1792 6、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 曼哈顿银行有限公司 1799 7、旧殖民地-新英格兰银行(纽波特、罗德岛) 纽波特国民银行 1803 7、诺斯达银行(阿尔巴尼,纽约) 阿尔巴尼州立银行 1803 7、费城国民银行 费城银行

3、 1803 10、新泽西国民银行(特伦顿,新泽西) 特伦顿银行有限公司 1804,英格兰:,在英格兰,银行业产生于金匠为顾客保管金银的习俗。金匠们后来发现可以把这些铸币贷出去,而只须保留一定比例的储备量,因为所有顾客不会同时前来要求偿还。进而他们为存款人开出收据,而存款人又可以把这些收据转让给其他人。最后,为了使这种转让更为便利,金匠们发行了整数金额的收据。因而这些收据就成了私人银行券, 即由银行家发行且可以随时兑现的流通券。,美洲大陆:,在殖民时期的美洲大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银行是1782年成立的北美银行。随后由于各州特许愈来愈多的银行开业,银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有些是州办银行。在178

4、11861年期间成立的银行已超过2500家,但是其中有许多是不可靠的,几乎有五分之二的银行在开业后的10年内不得不关闭。,美国第一银行的成立:,1791年,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议下,国会暂时批准成立了一家国民银行,即部分股权归属联邦政府的美国第一银行。该银行的规模大大超过由各州特许的银行,它持有联邦政府的存款,并为联邦政府向全国各地转拨资金。它还试图通过拒绝接受州特许银行的银行券支付,或大量收集某家州特许银行的银行券后立即全部向这家倒霉的银行兑现黄金的办法来抑制州特许银行发行过多的银行票据。,美国第一银行的结束:,毫不奇怪,当美国第一银行1811年因特许期满而向国会申请重新批准时,各州的特许银

5、行都试图扼杀它。理由是:它的部分股权属外国人;它已受到政治的影响;国会特许银行是否符合宪法颇可怀疑;该银行掌握了过多的垄断权。这些意见起了作用,国会没有重新批准美国第一银行的特许权。,美国第二银行的成立:,1816年美国第二银行经特许成立,联邦政府拥有该行的五分之二股本,并且委派了五分之一的董事。虽然它在抑制州特许银行的过度扩张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它的特许期限也只延续到1836年就终止了。这主要是因为它遭到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反对,他担心东北部的经济力量过分集中,并且他是该银行总经理尼古拉斯比德尔的死对头。,自由银行制度的建立:,19世纪30年代银行业又有了另外一些重要的变化。在那以前,各州

6、只能根据立法机关的专门法案来批准银行。这导致了许多腐败和不公正现象。1837年密西根州率先采用一种新的制度,称为自由银行制度。根据这种制度,任何人只要符合那些相当一般的条件就能组织一家银行,并可发行银行券和接受存款。,自由银行制度的利弊:,虽然自由银行制度避免了过去那种银行制度的弊端,但它也形成了自身的问题。许多新银行纷纷建立并发行各自的银行券,随着如此之多的各种银行券的四处流通,要区分真的银行券和伪造的银行券或虚设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就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 某些银行(虽然不是很多)即所谓的野猫银行,有意设在遥远的地区,使人们难以用它们的银行券向其兑现铸币。这样,一些银行券是大大地低于其面值进入流

7、通,银行倒闭也时常发生。,国民银行制度的建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给政府发行的替南北战争筹集资金的债券开辟一个附加市场,国会批准建立了国民银行体系,其开端是1863年国民货币法(后来经过修订并改名为国民银行法)。,国民银行体系的好处:,在这一体系中,联邦政府特许的每家国民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得到了统一,而且安全可靠。因为每家国民银行每发行9美元银行券必须在货币监理官那儿存放10美元联邦政府债券。 倘若一家银行倒闭了,则由货币监理官出售该银行所存放的债券以偿付该国民银行券的持有人。而且,对于州特许银行则通过每年征收10美元的银行券税来有效地抑制它们发行银行券。这样就形成了统一和可靠的通货;与先前

8、的银行券不同,它们能以面值(即按其完全价值)在全国流通。,存款保留准备金的建立:,为了减少银行倒闭,联邦政府要求国民银行对它们的存款保留准备金。虽然一些准备金必须以通货形态保存在银行的金库中;但是银行(除了设在3家最大的金融中心的银行之外)可以将它们的一部分准备金作为存款存放在大城市的银行里。,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1907年,国家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同时由于人们对过去银行制度的不满,导致了国民货币委员会的成立。经过详尽的研究,该委员会提议建立中央银行系统,即后来的联邦储备系统。但是由于人们担心它将被银行家所操纵或成为银行卡特尔,创建中央银行的主张遭到了激烈的反对。直到 1913年这些阻力才

9、被克服,并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联邦储备法。,支票现在可以通过联邦储备系统来清算,而不必再像以往那样经过一系列的银行流转。法定准备金起先必须存入联邦储备系统,而不是其他银行(随后也允许银行以自己的库存现金形式持有准备金)。通过允许银行向联邦储备系统借款,促使货币供给更能适应对货币的需求。但是,使银行更为安全的意图却惨遭失败。在19311933年期间倒闭的银行较之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多。,二、中国的银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历史 1、早期金融的发展:,中国较早就有关于高利贷的记载,但是有关银钱业的大量记载则是始于唐朝。北宋的时候,在四川境内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以铁钱为本位,不能完全流通。到明、清两代

10、,钱庄、银号、票号先后兴起,银钱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未能向现代银行转化。,钱庄:主营钱币兑换 当铺:主营消费抵押贷款 印局:主营短期小额信用放款 账局:主营商业信贷 票号:主营异地款项汇兑(唐朝:飞钱) 后期:票号、钱庄、账局的业务交叉,存放兑汇全做。,2、近代金融:山西票号,山西票号的活动区域: 国内:北到蒙古恰克图,南到琼州,东到东海之滨,西到拉萨、迪化(新疆)。 国外:日本的东京、大阪、横滨、神户;朝鲜的仁川。俄罗斯的彼得堡和莫斯科;印度的加尔各答;新加坡等南洋区域。 第一家票号:1824年(清道光4年)平遥日升昌票号,创始人:雷履泰。,票号的衰败:民间金融的官方化,1911年10月前

11、:26家 1912年:24家 1913年:20家 1915年:17家 1917年:12家 1920年:9家 1921年:5家 1932年:2家 清代书法家徐润弟给票号的对联: 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亦难知难不难,3、近代新式银行:,中国出现的第一家新式银行是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广州开设的分行,此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相继在中国开设分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该银行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业的产生。中国通商银行名义上是商办的,但实际上受清政府和官僚资本控制。,4、中央银行的出现:,1904年在北京成立的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是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

12、。该行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1912年改组为中国银行,仍为中央银行性质的官商银行。此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在中国也逐渐得到发展。 1908年:交通银行(第三家全国性银行),其他官商合办银行,1902:直隶省银行(天津总部) 1906:浚川源银行(成都总部) 1909:浙江银行(杭州总部) (后分为浙江地方银行和浙江实业银行,总部在上海,李铭(馥苏) 1909:福建银行(闽侯总部),纯粹私人资本银行:,1906:信成银行(总部上海) 1907:浙江兴业银行(杭州上海) 1908: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宁波籍投资) 1906、1908:信义、裕商(1909和1911年停歇)

13、 18971911:共20家银行。 通商、户部、浚川源、信成、信义、浙江兴业、交通、北京储蓄、四明商业储蓄、和慎、裕商、浙江、广西、大信、直隶省、四川、殖业、兴殖、中华、贵州。,5、1949年之前的银行体系: 官方银行体系:,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金融业主要为官僚资本所垄断。国民党政府控制着的所谓“四行二局一库”金融体系:“四行”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指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蓄汇业局;“一库”指中央合作金库。这些官僚金融机构控制着国统区的金融命脉。,私营银行:,在官僚资本的夹缝中,民族资产阶级银行也顽强生长,著名的有所谓的“小四行”(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

14、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南三行”(浙江兴业、浙江实业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及大陆银行),此外还有众多的中小银行。,计划经济时代的银行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就建立了一批银行,并发行了自己的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并开始了人民币的发行。新中国成立之后,接管了国民政府设立的国家银行和官僚资本银行,并通过公私合营完成了对私营金融业的改造,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国家银行体系。,传统的银行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有以下特点:,第一,“大一统”性。虽然形式上也曾有其他的金融机构存在,但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是全

15、国唯一的一家银行。它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逐级设立,由总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它既是宏观管理机构,又是微观经营实体。 第二,非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其任务是执行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保证实物计划的完成,即所谓的“物资随着计划走,资金信贷随着物资走”,银行只是充当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会计和出纳,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银行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传统的“大一统”银行体制已经被现代的多层次的银行体制所代替。改革从设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专业银行开始。首先是中国农业银行在1979年2月恢复,随后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198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为中央银行,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负责办理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全国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至此,原来的“大一统”银行体系转化成了由中央银行和四大专业银行分立的双层银行体系。四大专业银行的业务有所分工,但已渐渐重叠。,到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将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