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624984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雄健_逼狭_险峻_崎岖_阻抑_曲折_浊流_魄势_一(xi)_万里(cn)_山叠岭绝壁断_ (y)奇(ju)_壮(ju)_2形似字注音组词狭( )_浊( )_侠( )_蚀( )_挟( )_独( )_境( )_峻( )_竟( )_竣( )_竞( )_俊( )_3解释加点词浩浩荡荡:一泻万里:亦复如是:奇趣横生:崎岖:逼狭: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作于_运动之后,作者_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5根据例句仿写例句: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

2、岖险路。仿写:_正如_一样。_,有时是_,有时是_。二、课内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

3、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6“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代什么内容?答:_7文中“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现在还需要这样的精神吗?为什么?答:_8文章二、三段都说

4、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与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答:_9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答:_10“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答:_11结合原文句子说明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答:_12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一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诗句吗?请写出一句。答:_三、课外探究灯光(俄)弗柯罗连科很久以前,一个漆黑的秋夜,我乘坐一叶扁舟,航行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沉沉的小河上。突然,前面,小河的拐弯处,黑压压的峰峦下,闪出一点火光。灿烂,耀眼,就

5、在很近的地方一闪“啊,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快要到宿地了。”船夫掉过头来看了一眼,又无动于衷地俯身划桨。“还远哩!”我不相信:那灯光划破茫茫的夜色,就出现在眼前。然而船夫说对了,它的确还离我们很远。在如磐的黑夜里,火光的特点就是不断战胜黑暗,时隐时现,给人以希望,促你前进,而渐渐临近,似乎只要再挥两三桨,行程就结束了。而其实呢,还远着哩!我们又在黑暗如墨染的河面上划了很久。两岸的峡谷消失在无边无际的远方。而那火光却仍然在前面闪耀着,若明若暗,似近又远,召你前行。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回想起那条黑沉沉的河流,那两岸的峰峦叠嶂和那点生气勃勃的火光,在这以前和以后都有许多闪耀的火光就像近在眼前似地召唤着夜行者奋勇前进。但是生活却仍然在阴霾的两岸之间奔流,光明依旧那么遥远。所以只好俯身继续挥桨。但是,毕竟毕竟前方光明在召唤!13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_14文中开始“我”看见灯光就高兴地说:“快要到宿营地了。”而船夫却“无动于衷”“俯身划桨”,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_15船夫“俯身划桨”的“俯身”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