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62558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五柳先生传【学习目标】1、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2、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3、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4、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5、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重难点】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学法指导】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

2、学习本课时注意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知识链接】1.简介作者和文章背景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2.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

3、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学生课前完成1、本文选自 作者 名 字 , (朝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本文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诗歌 。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_为题材写诗的著名诗人。2、加点字注音: 好读书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瓢 晏如也 自娱 黔娄 亲戚 汲取 俦 衔觞 3、解释下列词语何许人也 不详 会意 亲旧 造饮辄尽 造 辄 期 吝情 去留 晏如也 戚戚 汲汲 俦 觞 4、翻译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 造饮辄尽,期在

4、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自主学习】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生诵

5、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 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

6、画?请学生归纳、列表: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5、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

7、句的实质。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合作探究】 (1) 课文开头四句话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明确:对人物身份的交代作用:点出作者五柳先生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突出显示了他的不俗。语言平淡。味极深醇。(2)如何理解“不求甚解”?明确: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3) “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写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闲静”即不尚交往 ,“少言”即不喜应酬。八个

8、字点出五柳先生最本质的情操,正因为不为功名利禄动心,才能做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4)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除了写陶渊明安于贫困外,还有什么意义?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情操。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5) 五柳先生有怎样的志趣?1、读书 “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饮酒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3、著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读书适意,醉酒陶情,著文娱志(6) 作者与五柳先生的关系?借五柳先生写自己。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7) 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两句疑问句的作用何在

9、?1、文末的“赞” 借用典故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升华了文章主题。2、两句疑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 (8)本文中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训练提升】1、哪些语句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隐者风范(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书中求乐(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率真放达(爱好):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安贫乐道(生活):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爱好):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一课一得】学生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些什么?(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