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259122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操纵方法关税电算化管理软件使用要领国家税务总局和大连市国家税务局于1995年团结开辟了实用于外贸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盘算机管理体系,经过试点,于1999年渐渐向天下推广应用。有条件的税务结构又在天下统一软件的基础上,团结当地的出口退税的现真相况,自行完满或开辟了部门管理功效,实用于差异条理的退税管理须要。2000年开始实验的“金税工程”,其软件体系越发完满。我们现将实用于外贸收支口企业的出口退税软件使用体系中的退税陈诉体系先容如下,仅供参考之用。 一、出口退税陈诉流程外贸收支口企业在举行出口退税时,其陈诉退税的步伐是:(一)网络、装订退税资料及填报电子陈诉表格外贸收支口企业办税

2、员凭据税务结构的划定,网络并装订出口退税货物入口凭据和出口凭据,并分别填写进货凭据和出口凭据及汇总凭据的电子陈诉所需表格。(二)退税信息接纳(亦称首次录入)将电子陈诉表格中的有关信息使用电子盘算机陈诉体系输入到盘算机的硬盘中。(三)首次(预)陈诉将录入的信息议决使用体系举行汇总、盘算、打印、存储等,天生正式陈诉软盘,输出有关信息,形成出口退税考核申请资料。(四)考批准备(亦称二次录入)凭据退税结构的考核,企业进一步修改和完满陈诉资料和信息,天生正式陈诉软盘,输出有关信息,形成出口退税考核申请资料。(五)申请考核将正式陈诉的软盘和退税资料向主管出口退税考核的外经贸部门申请考核。(六)出口退税考核

3、主管出口退税考核的外经贸部门使用出口退税盘算机管理体系中的考核子体系,对企业出口退税的退税资料举行全面的考核。(七)正式陈诉企业将已经过外经贸部门考核过的退税软盘和退税资料向退税部门举行二次(再次)陈诉。(八)退税考核税务结构使用出口退税管理体系中的考核子体系,并凭据其信息对企业二次申请的资料和信息举行电子对审。(九)打印收入退还书退税结构凭据管理体系中的退税管理子体系输出的退税信息,形成收入退还书资料,并按划定送当地国库处管理退库手续。二、出口退税陈诉子体系的使用要领(一)体系数据指标分析1.出口退税进货凭据指标分析1)企业代码:长度10位,出口企业的海关编码,印在报单的左上方位置,企业可录

4、入代码,也可录入拼音索引。2)企业名称:长度30位,出口企业全称,由代码库管理职员在企业管理出口退税登记时,在企业代码库中录入,由企业代码带出。3)部门代码:长度2位,凡需分部门核算的企业应该录入,不选择分部门核算的企业可不必录入。4)计退税要领:长度1位,出口退税盘算的要领,外贸企业选择“1”,体现外贸出口退税的加权匀称单价法,在企业代码库中录入,由企业代码带出。5)企业范例:长度1位,外贸企业选择“1”,在企业代码库中录入,由企业代码带出。6)接单号:长度7位,陈诉年月各占2位,共占4位,流水号(退税陈诉资料编号)占3位。7)序号:长度4位,以出口企业为例,每月从0001开始,不停号,不重

5、号,但其序号与出口凭据的序号排列无关。8)进货凭据号:长度18位,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左、右上角分别占用10位和8位,增值税专用税票或其支解单号和项号分别11位和2位。录入时,前满后空。出口转内销证明加“NX”,入口海关代征增值税完税凭据号前加“HG”,上年结转凭据号前加“JZ”,通常发票号前加“PT”(限12种特种退税商品),对非专用发票和税票类的数据,体系不做类似自己检测。9)开票日期:长度8位,年月日各占2位,前满后空。10)供货方税务登旗帜:长度15位,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供货方税务登旗帜录入。11)商品代码:长度10位,海关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打印的对出口商品管理的分类编码,国家税务总局下

6、发的出口退税事情手册中可以查找。录入时,没有使用商品扩展码的,按原代码录入,有使用商品扩展码的,按10位录入,也可按体系划定的“F2”功效健带出。12)商品名称:长度20位,商品代码由代码库管理员录入,由商品代码带出。13)单元:长度8位,由商品代码带出,须要使用与原计量单元纷歧致的计量单元,可以接纳追加商品扩展码来实现。进货凭据录入的计量单元必须与出口凭据录入的计量单元相同等。当进货凭据上的单元与报关单上的单元纷歧致时,应折算成同等单元,不能折算的,以追加商品扩展码要领来转变,但应连结企业在一个年度内出口同种商品都以该扩展码所对应的计量单元陈诉退税。14)数目:长度15位,小数位4位,进货数

7、目须与计量单元相对应,当录入的数目大概与进货凭据上的数目纷歧致时,以该商品代码计量单元举行换算,使其同等。15)计税金额:长度12位,小数位2位。16)法定征税率:长度5位,小数位2位。17)征税率:长度5位,小数位2位。18)实缴税额:长度12位,小数位2位。数字由体系自动天生,若自动天生盘算的税额与纸介质不符,经确认单元有用后以单证数据为准。19)退税率:长度5位,小数位2位,由代码库带出,若代码对应的税率有两个,体系将从低选择,若要选择较高类的税率,应选用商品扩展码,特别情况可人工修改。20)可退税额:长度12位,小数位2位,由体系自动天生。21)抵扣税额:长度13位,小数位2位,录入外

8、贸出口企业当期从事进料加工商业陈诉退税时税务结构批准的进料加工应抵扣的税额。22)调解标识:长度1位,一样平常为空,若有调解项,置“1”。23)备注:长度10位,可录入数字和字符作标志并与其他下令团结对体系作控制。24)标识:长度1位,录入时,为空的体现一次录入,置“2”的体现二次录入。考核时,此项为空时体现该条信息未考核,为“R”时体现该条信息考核议决,为“E”时体现该条信息不紧张错误,为“W”时体现该条信息为申饬性错误,为“P”时体现的是人工挑选过。其中“R”“E”“W”不需录入,在考核时由体系自动天生:“P”在“设置标志”中天生。“公允价值”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2902字数)“公允价值”

9、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2007年1月1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我们送上了与“国际会计”对接的轨道,新准则的变化之大,给我们“传统”的思维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一例。在38项会计准则中,近50%的准则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焦点之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与各国“公允价值”定义比较,我们看到,“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双方自愿”是公允价值确认的共同的基础,同时也是如何去确认“公允价值”的标准;目前,我们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主要通过以下方

10、式:一、存在活跃、公开市场价格,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存在着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在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行业规范的制约下,其交易价格的形成基本符合“公平、熟悉、自愿”的前提,因此具“公允”的代表性,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确认基准;此类“公允价值”的获取,是比较便利、直接的,是易于交易方接受,且获得关注者认可的。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公允价值”确认的理想状态,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公开的、成熟的交易市场毕竟很少,许多市场还正处于发展、起步、甚至论证阶段,“市场”的缺失给“公允价值”确认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二、在不存在公开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在多方询价基础的

11、前提下,采用适当估值方法,或由评估机构评估,来确认“公允价值”基准;在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不存在着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情况下,“估值”是我们解决“公允价值”确认的一种选择,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对此进行了描述。以“估值”解决“公允价值”,则需要我们搭建相应数据模型,在参照各方询价因素的前提下,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期权定价”等方法,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估值”在我国各领域中是经常被用到的,但以它来确认“公允价值”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且确认后的“价值”也争议颇多。究其主要原因,则在于“模型”的搭建方式及参数的选用。模型的搭建直接受到估值者知识、偏好、主观判断及所在行业发展的局限,而用于修正模型的参数

12、,在市场不活跃的条件下,估值者所采集到数据也必然会受到地域、时间及个别非正常交易的影响。且有“好事之徒”窃机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为达到预期目的,在估值过程中有意调整“报酬率、未来现金流”等不确定因素,致使“估值”与“公允”远远背离。因此,在目前市场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对于“重大交易”由行业监管者指定有实力、有经验的中介机构介入,进行评估,还是非常必要的。三、不存在公开市场价格,交易标的也不适宜进行评估, 且进行多方询价存在困难的,可参考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来确认“公允价值”基准。 同等交易标的价格无法由市场直接获得,只能以“类比”的方式,采集同类交易价格,作为估值依据。如何选取“同类交易”,

13、则成为“公允价值”确认的又一关键前提。“同类交易”不仅要求选取物与“标的”具有在物理上的“同质性”,同时其实施载体各要素也应具备可比性,比如“期望现金流、期限”等;相对第二种情况来讲,此方法的不确定性、主观性,使价值的“公允性”再次大打折扣。虽然我们看到,在目前国内缺乏活跃市场、要素市场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低等情况下,“公允价值”认定方式、手段尚不完备,它的使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因噎废食”也不可取。公允价值的引用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然,也是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因此“明确范围、规范标准、加强监管、夯实基础”将是我们在“新旧体系磨合期内”解决问题的较好办法。一、明确范围

14、: 虽然新的会计准则及指南明确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但结合目前国内情况来看,它的实施短期内不可能达到我们希望目标,甚至背离我们的预期;因此,“公允价值”的使用应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为原则来开展,结合国内市场体系现状,将准则中所规定的使用范围区分为“必须使用、可用、暂缓使用”,并给出具体操作指引,在环境尚不许成熟的条件下,降低短期内“公允价值”使用所造成的整体性风险。二、规范“标准”:这里的“标准”是指为获取“公允价值”所需使用的由资质机构认证的标准“工具”。标准“工具”的使用将进一步降低“公允价值”的偏差。标准市场:对于已存在活跃、公开交易市场的,由国家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明确哪些市场

15、是符合“公允价值”标准的,它的交易价格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从而形成国家、行业的统一“标准”的公允价值信息平台,保证“公允价值”的一步到位;标准工具:由国家各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指定研发机构,制定标准的估值模型系统,集中采集“有效”市场数据,及时对模型进行修正,同时简化系统使用者所能调控要素,尽可能降低主观因素对估值的影响。模型系统的使用,必须明确适用范围,在标准范围内使用所获得的“估值”即可认定为“公允价值”;标准中介:细分市场要素、行业评价机构,定期由监管部门核准资质,并公事。对于已明确的“重大交易”必须由指定的中介机构介入,以不由“交易各方”直接或间接获得利益为前提,以第三人的身份进行评估,以尽可能的保证“估值”的“公允”。 三、加强监管使用范围的明确给我们圈定了“游戏场地”、标准工具给我们提供了“游戏道具”,我们还缺少的是“职业裁判”-监管者。成熟环境的缺失、学术思想的分歧造成新、旧体系对接中的碰撞,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公允”的确认,在此条件下,公允价值的使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会计信息公允性、相关性的同时,也为“投机者”提供了操纵利润、操纵公允价值的可能。因此公允价值的使用,必须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