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七 幼时记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590273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七 幼时记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七 幼时记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七 幼时记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七 幼时记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七 幼时记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 幼时记趣沈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词典读懂这篇课文,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意。2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体会作者纯真的童心和想像奇特、视小为大的童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观察、联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教学重难点】认识观察、联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 有一部回忆录,塑造了亡妻陈芸形象,林语堂称她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她不爱珠玉首饰,却对破书残画倍加珍惜。她有意识地与凡夫俗子相对抗,因之招致公婆的斥责。临终时也不后悔,她对丈夫说:“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 这部回忆录,

2、名叫浮生六记,清代小说,共6卷。2作者链接沈复(1763约1807),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 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 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 浮生六记。3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并且给易错字标清字音。稚( )藐( ) 项为之强( )怡( )然 唳 ( ) 凹凸( ) 壑( ) 庞( ) 哈蟆( )4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私/拟作/群鹤舞空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 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

3、吐/而/二虫尽为所吞6找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不理解的词,准备课堂讨论【自主合作展示】一、合作探究:1、本文围绕着污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 2、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总洋的童心童趣? 3、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内容。 4、本文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何特点?试从文中举例说明其特点。二、导拨提炼:1、朗读(学生评价、比赛、老师指导)2、讨论并明确文言文词语的特点。 有些句中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适当变动,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可以用几个词简言之:补增补适当的内容。如: 调调换词语的位置。如: 连连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一句话3、自主试翻译课文的第14段,小组交流并指出翻译中的问题,集

4、体订正。(注意“释”、“补” 、“调”、“连”的具体运用)强调以下几个句子。(1)、 补 使与台齐 实为“使之与台齐”。(2)、 以为 把当作(3)、见二虫斗草间 见二虫斗于草间 原句省略了“于”字驱之别院 驱之于别院(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 表被动三、反馈提炼:1、积累成语 从文中概括出三个成语,并解释 3、翻译下列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神游其中,怡然自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反馈检测】1幼时记趣选自_,其作者是_代的_字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2写出下

5、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明:物外:私:素:称快:神游:拔:方:3翻译下列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4下列各句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夸张的修辞方法。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

6、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5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02年无锡)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解】值:适逢。郡:此指城。相视:看望你。败义:毁坏道义。一:整个。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1)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B水陆草木之花C怅恨久之D属予

7、作文以记之(2)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吾今死矣,子可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B贼既至既克,公问其故C汝何男子甚矣,汝之不惠D友人有疾寡人无疾(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有疾,不忍委之。_参考答案1浮生六记、清、沈复、三白、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鞭打虾蟆图2明,眼力;物外,物体本身以外;私,私下地;素,白色的;称快,喊痛快;神游,精神游历。意思是说感觉中好像亲游某地。拔,用力拉出,这里是搬开的意思。方,正。3心中想像的景观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好得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心神安定下来,赶快捉住虾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4C5(1)B A项是动词用法,意为到,C项用在形容词后,起调节音节的作用,D项作代词。(2)A A项中的两个“去”字,前一个指“离开”,后一个指“距离”,意思不同。(3)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弃他。此句中的“委”是译句的关键,从全句来看,“委”应作动词,“委”的主语应是“吾”,译句时应补充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