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编第七章《考场作文悦师四题》(4套)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499528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编第七章《考场作文悦师四题》(4套)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编第七章《考场作文悦师四题》(4套)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编第七章《考场作文悦师四题》(4套)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编第七章《考场作文悦师四题》(4套)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编第七章《考场作文悦师四题》(4套)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编第七章《考场作文悦师四题》(4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编第七章《考场作文悦师四题》(4套)(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考场作文悦师四题 专题一 考场上比较抢眼的四法点题 阅情报告 审准题、扣住题是考场作文极其重要的第一关,干 系极为重大。2009年高考作文得分普遍较低,与未审 准题、扣住题有极大关联。对阅卷老师来说,是否审准 题、扣住题是决定作文分数高低的第一衡量标准。那 么,阅卷老师是如何判断你是否跑题偏题的呢?主要是 看你有无点题语言、点题语言是否符合题意。因此,作 文中那些点题语言、甚至点题的方式最令、也最先让阅 卷老师抢眼,也是考生奉献给阅卷老师第一道、也是,极为重要的美味大餐。下面就介绍四种最让阅读老师抢眼的点题之法。 以例说法 一、标准点题法 标准点题法,是考场作文都必须做到的点题方法。考

2、场作文与一般的作文不同,必须点题。因为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是评判式阅读,不是研究性阅读,不点题会直接降低你的分数。 怎样才算是标准点题呢?一般说来,开头结尾点题,中间每个部分写完之后再点题,就是标准点题。目的是给阅卷老师以紧扣题意写作的感觉。,【例文赏析】 (2009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 超越常在“弯道”处 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在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中,对于湖北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超越 常在弯道处。”有点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赛跑选 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弯道处;同样,赛车选手超越对手 的地方,也多是在弯道处。经济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在 直道上比赛,很难甩开对手,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

3、超越对手。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弯道就是机遇, 就是超越。 司马迁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武帝震怒,将他打,入大牢,并施以宫刑。这无疑是弯道的来临,但同时也 给他带来了生命的机遇,他明白了:刚正不阿的书生和 专横跋扈的君王是水火不相容的。于是,他不再幻想, 不再抱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全身心投入 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 事业之中。至此,他完成了从御用文人到拥有独立人格 的转变。可以说是弯道带来了他生命的坦途。如果没有 这场危机,司马迁也许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依然 是皇帝的喉舌,唯皇命是从,能否写出这“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奇书,还很难断定,历史根本

4、 就记不住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可以说,是弯道擦亮了他,的眼睛,磨炼了他的意志,唤醒了他的头脑,让他迸发 出强大的生命潜能,从而从弯道走向平坦,走向超越。 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曾 面临过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 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贬往黄州的迁客。但黄州这个 弯道,这个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给苏轼带来了人生的 坦途。在黄州,他感到一种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 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 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 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 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

5、赋诞生了。 如果没有黄州这个弯道,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 是会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豪呢? 古今同理,2003年春天,一条前所未有的弯道降临 到中国人民头上“非典”的爆发。人们众志成城、 团结一致,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惧、不退缩,没 有被弯道吓倒,而是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战斗在抗击 “非典”的第一线。经过一个春天的奋战,终于,坦途 出现了,“非典”被我们扼住了喉咙,各项科学的应急 机制应运而生。这条弯道成了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生存 奥秘的一个新起点、新契机弯道带给我们的是新的,超越。 因此,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全看你如何面对罢了。 名家简评:这是一篇“标准点题法”运用的典型范 例。除了

6、首尾点题外,中间三段后也作了点题。这 样,点题不仅首尾照应,而且中间反复呼应,既引领 作者的笔,又牵引着阅卷老师的眼晴。 二、变奏点题法 什么是变奏点题法呢?凡听过交响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交响乐向前延伸的过程中,有一些似曾相 识的曲调反复出现,不断强化音乐的主题,这就是交 响乐的主题变奏。但是这些反复出现的强化音乐主题 的乐句的调式,只是相似而不相同,相同的是它的基,调,变化的是其细节。这样既在不变中强化了音乐的主 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以丰富生动的感受。把交响乐的这 种以主题变奏来强化突出其音乐主题的方法,用在作文 点题上,就是所说的“变奏点题法”。具体说来,“变奏 点题法”有两个基本特点

7、:一是在文章中多处作多次反 复点题,二是这种多次反复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是有所变 化的。 【例文赏析】 信 任 我双手接过“优秀班干部”的奖状,心里激动不已, 宽敞的教室被掌声充盈。当一切都差不多平静下来时, 我走到讲台的正中央,用我有史以来最洪亮的声音说了,一句:“没有班主任的信任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顿 时,掌声又雷鸣般地响起来。 我是一个从乡镇中学转到这所市重点中学的插班 生。来上学的第一天就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我怯生 生地站在他的办公桌旁,他让我坐下,我仍直直地站在那 儿不动,眼睛不时地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他不紧不慢地 翻看我的一些资料,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忽然,他拿着 一张成绩单对我说:“

8、你的成绩不错嘛,特别是数学。现 在班里正缺一个数学课代表,不如就你来做吧!”他的话 让我十分惊讶,一时间没了反应。“那你就是同意了。” 不多久他说。我一听赶忙摇头,连连说:“不行。”,“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我就是这个班的数学老师, 咱们以后互相合作。我相信你一定能当好这个课代表。” 就这样,我刚一来就糊里糊涂地当上了课代表。不 过,事情比我想象的要简单、容易。每天早上组长准时 把作业本收齐送到我这儿,然后我准时把作业本送到老 师那里,这样工作就算完成了。在我看来,课代表要做 的仅此而已。半个学期一晃就过去了,期中考试来临,不 知怎的,我的数学考得一败涂地。如此成绩,我真不知 以后该怎样做

9、班级的“代表”,所以下定决心“辞官”。 我本以为去找班主任他肯定会责备我,从而顺理成章地 将我革职,可没想到的是他根本没提我的成绩,反而说我,的课代表工作做得好,使班里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说得我的脸发烫,其实我什么都没做呀!当我主动提及我的成绩时,他笑着说:“失败人人都会有,一次考得差,不代表你的水平低。既然你意识到作为课代表在成绩方面要做出榜样,以后就应当更加努力。我相信你能考出优异成绩,做个真正的学科带头人。” 班主任的信任深深地感动了我,同时也激励着我,我不但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而且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同学,想方设法让整个班集体数学成绩提高。我的工作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最终我被推选为优

10、秀班干部。其实,这小小的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没有辜负班主任对我的信任。,名家简评:上面这篇作文,就是一个运用“变奏点题法”的成功例子。作者在文中一共五处点题(见例文中画线处),处处点题,处处不同,五次点题形成多次主题变奏。 第一是大的主题变奏。第一段用“我”的话“没有班主任的信任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点题,与末段的“班主任的信任深深地感动了我”“重要的是我没有辜负班主任对我的信任”两次点题,属于一个系列,其特点是在句子中镶嵌与题目相同的字眼“信任”,直接点题。 中间两段用“我相信你一定能当好这个课代表” “我相信你能考出优异成绩,做个真正的学科带头人”,两次点题,又是一个系列,其特点是在句子

11、中镶嵌与题目的字眼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相信”来点题。在行文中由用“信任”点题到用“相信”点题,这是一种大的变奏。这种大的变奏在全文中有两次:第一次是开头由用“信任”点题变奏为中间正文用“相信”点题,第二次是由中间用“相信”点题变奏为结尾再用“信任”点题。 第二是小的主题变奏。尽管在同一系列里面,点题的关键字眼也相同,但句式不同,句子表达的内容不同,给人造成的总体印象也不同,于是也会造成一种小的主题变奏,如中间的两次点题和结尾的两次点题即是如 此“我相信你一定能当好这个课代表”“我相信你,能考出优异成绩,做个真正的学科带头人”这两句虽然 都用“相信”来点题,但是由于两句的句式不同,所表 达

12、的内容也不同,也在读者的感觉上形成了一种小小的 变奏。 由此看来,“变奏点题法”操作的关键就是处理好 “变”与“不变”的问题。既然是“变奏”,当然首先 是要求变,点题的字眼变,点题句的句式、整体内容变, 从而给人以生动活泼的印象,不至于让人产生重复累赘 之感。既然是“点题”,又必须不变,点题的关键词与文 章的标题、主旨本质联系不能变,让读者在似曾相识的 感觉中不断感受主题的萦绕,从而突出和深化主题。要 做到“变”,关键是要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即不中止,文章行文的自然流动,遵循文章意义的发展脉络,在该点 题的地方仿佛不经意的用一句话或一个词点题。要做到 “不变”,关键是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胸

13、有主旨,胸 有“全文”。 “变奏点题法”的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方面它 能很好地突出中心,另一方面又没有“字面重复点题法” 的生硬,行文显得机智而圆熟,感染人于无形之中,这是 一种较高的点题境界。上面这篇例文,选材上并无新颖 之处,全是大家写得熟烂的学习生活,语言也非常平实, 没有那种眩人眼目的奇光异彩,但是它给人的印象却非 常好,平中见奇,淡而有致,这全是“变奏点题法”的 功劳。,三、字面重复点题法 所谓“字面重复点题法”,就是在文章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者所有段落的开头(有时也可以在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 字面重复点题法有两个突出的优

14、点: (1)题目或中心论点在文章行文中字面上的重复出现,使中心不再是潜行于文字背后的无形的暗流,它通过重复的字面而获得了可见的形式,于是它便从思维深处浮现出来,凸现于人们的视觉之中。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认识规律:视觉把握要容易于思维把握,有形把握要容易于无形把握。当无形的中心获得有形的形式之后,一方面是作者更容易操作,它像一个个航标灯,使,笔墨行驶的思维之船始终不至于偏离航道,紧扣中心作文。另一方面是读者(评卷教师)容易把握,阅读思维在视觉感受的帮助之下,文章中心不至于因为含蓄深沉而被误解,不至于因隐蔽无形而被遗漏,也不至于因评卷者精神困乏、思维迟钝而被疏忽。 (2)这些在作文中被不断重复的题

15、目或中心论点,随着行文的发展而不断地有规律地再现,如一根有形的红线贯穿始终,指引评卷老师的眼晴,抓住评卷老师的视线,强化评卷老师的心理感受,使他们不能对它视而不见,使他们不能不接受它,对评卷老师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例文赏析】 (2009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春天因为披上柳绿桃红而芳香四溢、生机勃勃;天空因为蓝天白云的交相辉映而明媚无限、晴空万里;我,因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蓝天下,在大地上,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伴我走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它带我走向精神的殿堂。从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6、”,再到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带着我从古游到今,从无知到博识,从懵懂到知事。这双隐形的翅膀一直带领着我飞翔,指引着我奋斗,让我的人生愈发精彩。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我跌倒时,它拍打着坚强的羽翼,把我从困难中拉出来,使我坚强与勇敢,给我再次高飞的勇气。每当我沮丧时,耳边仿佛响起翅膀拍打的声音,它犹如那首歌中的唱词“每一次都在孤单徘徊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那样,给我鼓励。每当此时,我就好像一个天真的小孩,在它的抚慰下,忘却伤痛。不知从何时起,我好像已离不开它了,离不开它的作陪,离不开它的鼓励,也离不开它的指引。,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它的指引下,我渐渐长 大,我渐渐读懂了生活给予我的许多考验,我渐渐地爱 上了读书。虽然我没有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 千里之外”的自信,也没有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妆浓抹总相宜”的自得,但我有无形的力量给予我坚 强,给予我动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让我得以在同龄人中与众 不同,让我得以用丰富的知识装扮自己,让我踏上了不 寻常的路。每每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