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2826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11 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和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2)能力要求: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

2、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 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4)通

3、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5)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不堪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而爆发。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中国农民战争的新特点,即在反封建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4、使这场运动成为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2(3)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4)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讲授 1 课时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 资

5、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的认识。课型、教学方法新授课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设计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播放电视连续剧天平天国主题歌,调动学生情绪。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

6、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情况。讲授新课: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板书)1、原因(板书)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回答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学生:鸦片战争巨额的军费和赔款,全部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使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教师: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51 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教师分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引申出太平天国反侵略性质。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

7、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2、酝酿(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板书)(投影:洪秀全塑像)3教师: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 1843 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等文章。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板书)著作: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教义:a.“皇上帝” 唯一真神论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c.打倒“阎罗妖 ”(投影:教材第 45 页

8、学思之窗节选材料)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很显然,这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而斗争。教师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指出洪秀全对基督教进行了改造和利用,以适应农民战争需要,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上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教师进一步指出拜上帝教起了动员广大群众加入反清行列的作用,但它并不是科学的理论。

9、(2)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形成组织准备(板书)教师: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发展焦土,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他们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推翻清朝的统治,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了解一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3、兴起和发展(投影: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1)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1851 年(板书)教师:1851 年初,各地拜上帝会会员 2 万人携带

10、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 。之后,太平军北上,9 月攻克永安。(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板书)教师: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投影:永安封王表 )此时,清军 3 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4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

11、重大的损失。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1853 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从武昌出发,沿江东下,连战连捷,1853 年占领南京。(3)定都天京同清对峙(板书)教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教师提问: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各种回答。教师总结:主要是因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太平军;清军腐败无能。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12、,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4)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上全盛(板书)(投影: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北伐(板书)教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 年,在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 (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攻到天津郊区。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 教师要求学生看书回答北伐的意义 。教师指出:北伐的同时,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还进行了西征,北伐和西征是

13、并举的。西征(板书)教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 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连续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进入湖南,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 年,杨秀清派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后进入江西,占领许多州县,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北伐、西征之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东征。东征(板书)教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 年,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至此,太平天国在军

14、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措施 目的 时间 将领 意义北伐西征东征5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除了在军事上采取一系列行动外,在运动的前期和后期还分别颁布了指导性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二、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板书)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 。(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1) 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板书)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

15、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有关”天下田”当时的占有形式是谁的?学生思考并试图做答。教师:(启发)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

16、如“均贫富” 、“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 。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上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 ”)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投影:“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