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试题选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2289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平试题选辑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平试题选辑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平试题选辑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平试题选辑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平试题选辑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平试题选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平试题选辑(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 义” 。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6. 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 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 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 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 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2、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技,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

2、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实现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4、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的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

3、并对和善的奴隶主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才是无耻之流。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3.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4.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

4、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5.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 ,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 由政治

5、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16.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17.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24 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 3 万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 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

6、4.2 亿元 B. 3.5 亿元 C. 3.3 亿元 D. 2.4 亿元1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19. 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20. 1894 年 1 月 3 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

7、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21.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8、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22. 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23.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24.

9、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34.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 10 年后 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

10、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 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

11、上游 翻跟头一样。 ”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 那两头石兽。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 分)(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 例说明之。(6 分)35. 自 2002 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 据 2004 年 7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 160多户奶农也频 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 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

12、分头外出, 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 年 8 月 11 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 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 1.2 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 93 公斤,中国仅为 7.2 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 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根据

13、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 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 分)(2) “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 分)(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 ,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 分) 34、成仿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成仿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与其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

14、或许是个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的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老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扬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并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官,有人能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以下问

15、题:(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会“全错了”?来源:考试大(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会“全错了”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她在这种“合理想象” 前没有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老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这一事实材料;第二,这种“合理想象”是一种简单化的判断和推理,没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人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包括人的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这也是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会“全错了”的重要原因。(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说明: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