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22227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 上 文 摘1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广州市 开七公 24 世孙刘运西文)温馨提示:广州市 开七公 24 世孙刘运西宗长,是广东省刘氏宗亲联谊会的副会长,是一位资深的刘氏族谱研究员,他对各地刘氏族谱文化有广泛、深入的了解。本篇试论刘氏开七公上祖世系的总代数写得很好!可供各地开七公后裔刘氏家族修谱时参考,值得一读!读者:广东海丰 刘世高,并代传送上网。已丑岁,2009 年 12 月 28 日1. 前 言正如刘佑平著中华姓氏通史刘姓(东方出版社 2000 年 12 月第 1 版第一次印刷)本 290 页所言:“刘开七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公认他是客家刘氏由闽入粤的开基始祖” 。其

2、儿子广传,又生下 14 个儿子(有说第 15 子叫巨淋,见广西贺州市郊沙田镇金竹塘的广传公纪念墓碑刻 15 个儿子) ,后裔经过元朝以来的繁衍,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海内外,是中华刘氏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开七公后裔们对从帝尧之子源明公起,至开七公止的世系总代数问题上,很不统一,最大相差达 30 多代。为了使众多开七公后裔在续修族谱追源溯祖时逐步趋于一致性,应首先从全局的总代数上进行研究讨论,取得共识之后才会纲举目张,自觉有意识地去分段寻找问题之所在,在存疑的局部上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采信尽可能满足多方面条件者为最佳选择予以修整,应当按照这样的程序研究。否则,对全局总代数全然不顾,心中无数

3、,以叶遮目,是修整不好这棵 4300 多年的根系深远、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命此题试论之,以求抛砖引玉。姓氏家谱也即族谱,与方志、正史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研究族谱,祖先世系是其重要的核心内容,无世系不成谱,属于前人留下的文字史料,也是史学研究的范畴。参考一下专家研究史学的心得体会是有益的启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首席史学家之一、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著走出疑古时代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12 月第 2 版第 1 次印刷本)342 页引用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现在之史学界有三种趋势,即信古、疑古及释古。就其信古一

4、派与其说是一种趋势,毋宁说是一种抱残守缺的人的残余势力,大概不久就要消灭;即不消灭,对于中国将来的史学也没有什么影响的。真正的史学家,对于史学,没有不加以审查而直信其票面价值的。疑古一派的人,所作的功夫即是审查史料。释古一派的人所作的工作,即是将史料融会贯通。就整个的史学说,一个历史的完成,必须经过审查史料及融会贯通两阶段,而且必须到融会贯通的阶段,历史方能完成。 任何一种学问 一个人只能作任何事的一部分。分工合作在任何事都须如此。由此观点看,无论疑古、释古,都是中国史学所需要的,这期间无所谓孰轻孰重” 。同书 345 页引用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说:“无论做那门学问,总必须以别伪求真为基本

5、工作。因为所凭借的资料若属虚伪,则研究出来的结果当然也随而虚伪,研究的工作便算白费了。中国旧学,十有九是书本上的学问,而中国伪书又极多,所以辨伪书为整理旧学里头很重要的一件事” 。王铁著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年 9 月第 1 版)10 页说:“到南宋(11271279 年,笔者注) ,民间修谱的现象已经很普遍。虽然现在已经见不到宋谱,但可见到宋谱序。 宋代以后的谱牒学历史,主要是民间私家修谱的历史” 。同书 16 页又说:“宋网 上 文 摘2谱中宋以前的世系可靠的不多,而明代以后的世系则是基本可靠” 。 “冒认祖先是宋谱中最严重的问题” 。 “几乎每部宗谱都尽可能

6、收载以前历次修谱的谱序。一些时代较早的谱序是我们研究宗谱的重要资料。但在使用这些资料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后人增删改动前人的谱序的现象是很常见的,伪作也不乏其例” 。2 目前开七公上祖世系总代数的各种流派情况从源明公至开七公止的世系总代数,有多少种流派或情况?若在全国姓氏修谱行为受限制的30 年前至抗日战争开始这段时期,流派或是无从谈起。因为族谱的缺失、无人续修,或不敢联宗修谱的现实存在着,追源溯祖之事似乎无人问津。今天能形成一定数量的各种版本流派,完全是近 30 年来修谱之风方兴未艾影响下,宗族贤者们的发起、组织领导,在宗亲们的支持下完成修谱的结果。但由于修谱人参考的谱料多少、研究分析能力的

7、高低,在采信的资料中往往是经过增删改动后的谱料而不觉,或是非难辨,真伪难分,凭编修者之见在选择某种版本的世系时,也不说清楚来源于何时何人之作,因而多种版本族谱面世了。又由于参加修谱入册的同宗人数多与少,印刷发行量、交流面的广与小,少小者只能当作有此情况,多广者才形成有一定影响程度的流派。据笔者阅读过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湖北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各处的开七公后裔近 20 多年来续修成的数十部族谱透露,从源明公至开七止的世系总代数,有 128代、131 代、134 代、135 代、137 代、140 代、142 代、146 代、148 代、154 代、162 代等情

8、况流派。最大相差达 34代之多。以血缘嫡系为特征的族谱记载祖先世系传衍顺序和代数,真实性的只能有一种谱世,不可能有两种以上的谱世。现今开七公后裔的谱料中,出现从大始祖源明公起,至开七公止的不统一的多种版本谱世情况,极需通过贤者们的努力研究,使之逐步达到统一。这是千万同宗族人的强烈愿望。3 146 代说和 135 代说的来龙去脉及流传的考究从源明公至开七公止的世系总代数,在多种说法中,以近 30 年来开七公后裔所续修的族谱而论,似乎是如广东兴宁籍的开七公 21 世孙刘光宗贤所言:以 146 代说为多数,也有一些是采用135 代说的。2008 年 9 月 5 日,刘光在刘氏家园等网站上,以“广东兴

9、宁刘氏族谱上代有两种谱世”为题,转录了 1997 年版第 1 次印刷,1999 年又第 2 次印刷的兴宁刘氏族谱卷总谱(下简称 1997 年兴宁谱)中的从源明公至开七公止,一种为共 135 代,另一种为共 146 代两种世系祖名传衍顺序公布于众,供宗亲们参考。他还希望如实介绍所知道的各种谱世,从中提出修谱人的分析见解让刘氏后裔参考。不加考证的人云亦云,会误导后人。可以说,1997 年兴宁谱在一谱之中反映前人的这两种谱世(其中 135 世谱已对前人 50 世祖至63 世祖作了世次序改动) ,是编者“以信传信,以疑传疑”的实事求是态度的修谱方法。此法也是宋朝以来自古有之的修谱表述法则。编者对那一种

10、谱世更为可信难作判定,将之都转录出来让后人研判,为我们今天研究讨论提供了有代表性的样本和契机。研讨 146 代说和 135 代说,可一举反三,其他各种代数说亦可参考、自悟分析于其中了。研究开七公是源明公的第几代孙,只能在开七公历代后裔续修的谱料(包括谱序)中寻找,尤其是在数百年、数十代不移而又有续修族谱传统习惯、代不乏人的开七公后裔聚居地(如广东兴宁及其邻县)中寻找。至于开七公的历代祖先所修之谱,我们现在不但找不到其原版谱,而且网 上 文 摘3也不会记载到开七公这一代。距开七公世祖不远的后裔修谱者,或许见过沐公(祥公之孙) 、月清公(沐公后裔)等前人所修之谱,沿前人所修之谱续修至开七公是第几代

11、世祖。然而,现今所见的所谓沐公谱序文(如见 1997 年兴宁谱 13 页转载) ,与朱熹(11301200 年)为刘氏族谱所作的序文:“予尝仰观乾象 世之去祖未远,问其所自而懵然者,愧于刘氏多唉”几乎一字不差,究竟是谁之作呢?说沐公借用朱熹之序,他不可能见到比其晚生 200 多年的朱熹;说朱熹借用沐公之序,以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有失其身份。从序文全文看,充满三纲五常之天理,更象出于理学家朱熹之笔。又见 1967 年香港刘氏宗亲总会原版本摄影付印某老族谱的刘氏总族谱45 页“族谱旧序”和 1991 年 8 月编印刘少卿主编的刘氏新族谱52 页“老族谱旧序” ,都转录了所谓元丰二年(1079

12、 年)月清公重修族谱拜撰的序文,而该序文中却提到开七公、广传公,真是不可理解月清公怎么会知道其后数百年的裔孙名字。由此可见在信古、疑古、释古、辨伪问题上,值得后人深思。笔者晚生不才,阅历有限,也有愧于文不达意,现就手头谱料对 146 代说、135 代说的来龙去脉及流传情况,试加论述。31: 关 于 146 代 说提出开七公是源明公的第 146 代孙的谱料,一是见于 1908 年刘展程所修之谱(下文详介绍)中选择前人的“刘氏族谱源流序”文转录于其谱上,但不注明该序文是何人、何时撰写,只见该序文全文与其他刘氏族谱转录的“明万历二年(1574 年)甲戌岁春月开七公十世孙进士连城重修的刘氏族谱源流序”

13、全文极为相似,仅在某某世祖标明多少世次上有所不同。其转录的序文说:“自源明公起至 宋季开七公生广传公二十世(笔者注指是祥公的 20世孙)相沿 147世” 。二是见于 1997 年的兴宁谱 167 页标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公元 1783 年)开七公十六世孙文华殿大学士刘墉撰修刘氏集注重修族谱详列刘氏世系录” (下简称刘墉谱)之题名下,撰修从源明公至龙公共 145 世系谱牒内容。因龙公生子开七公,也即是至开七公止共 146 代谱世。真不知道编者是否有 1783 年印刷的刘墉谱在手可证,未见注明出处。对此,笔者是有质疑的。而真正见到有原版本留存至今的 146 代说族谱,是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岁

14、(公元 1908 年)仲秋吉旦刊,宣统元年已酉岁(1909 年)孟秋刊成,中华民国二年癸酉岁(1913 年)春印,广东丰顺县岗下围开七公 21 世孙、花翎道补用知府(笔者注:有表示官衔的花翎帽在手,等待有缺位时补用上任)刘展程撰修的刘氏集注重修历代源流族谱 (下简称刘展程谱) 。该谱共 74 板,记源明公至开七公止共 146 代,一直续修到广传公孙辈 148 代止,嘱后人从 149 代起再随其各房各处裔孙继谱,这样“再传 100 世亦可列出矣” 。刘展程谱在各祖世系中对祖之“事迹愈加详注明” ,“年代事实分明” ,是对其谱名的解读。刘展程又以题为“刘氏集注汇纂重修历代族谱记”作序,后人称其谱为

15、“刘氏集注重修历代族谱”有之,称“刘氏集注重修族谱”亦有之。刘展程在重修历代族谱记中提到“幸得后晋代时沐公修一族谱,宋代时月清公修一族谱,明代时武英、连城公修一族谱,本朝墉、绎公修一族谱,以及各处族谱,汇纂齐备,方得百余代总全一脉。 ”虽然刘展程在谱中罗列历代修谱人名单时提到“皇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孟冬吉旦开七公 16 世孙文华殿大学士墉拜撰修” ,但并没有说明其所撰修的族谱沿用刘墉谱的世系, “汇纂齐备,方得百余代总全一脉”重修而已。刘展程谱原版本在广东梅县剑英图书馆有收藏,丰顺县刘氏族人中也有人私藏。广州市文德北路 81 号中山图书馆二楼有 1908 年刻本 1 册,借书号 K018937

16、13;有 1909年刻本 1 册,借书号 K018937132 ,笔者借阅过,只见刻本排字从右至左竖排,繁体字,文中无标点又极少空格分段,后人若不仔细理解文意,任意拆其谱字句,删其谱段落后重新拼凑再排版传后人,很容易将刘展程谱异化演义为刘墉撰修(有实例可证) 。所谓刘墉撰修的谱名和 146 世系谱牒内容录,与刘展程谱对照何其相似也。146 世谱并非刘墉撰修,实为刘展程撰修,网 上 文 摘4将另拟文详论,不在此多说。若要否定此论很简单,不强求拿出 1783 年刘墉原版谱,能拿出 1908年刘展程谱之前有人沿用 146 代说谱注明是转录刘墉谱的即可。刘展程谱出现之后,在广东开七公后裔中流传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信之不疑,数次续修族谱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