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99766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麓版必修三知识体系,1最新考纲展示,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推动教育发展;士阶层的兴起。,2.主要派别 (1)儒家,仁,为政以德,仁政,亚圣,性恶论,礼法并施,通史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重点识记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 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 (1)形成:依据 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2)内容 “ ”学说(基础)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同时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政。,汉武帝,公羊春秋,天人感应,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4.实质: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神化专制皇权,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大一

3、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儒学,2最新考纲展示,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宋明理学 1.兴起背景 (1) 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3)北宋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但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形成新儒学。 2.形成标志:到宋代,新兴儒学逐渐确立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3.代表人物及主张,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4.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

4、 5.地位:理学是 时期的儒学主流。 6.影响 (1)积极 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名分等级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宋明,重点识记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背景 (1)经济: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2)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3)阶级: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工商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文化专制日益严重,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知识分子要

5、求挣脱思想束缚,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2.主要代表人物 (1)“异端”思想家李贽 学术上:鞭挞 ,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道德上:批判传统道德,追求个性发展。 哲学上:否定“ ”的存在,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2)三大进步思想家,程朱理学,天理,唯物主义,限制君权,经世致用,3.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宋明理学,批判传统道德。 (2)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君主专制。 (3)带有一定民主色彩:主张限制君权;主张“经世致用”。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4.评价(1)积极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焕生

6、机。 具有早期启蒙思想性质,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作用。 (2)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通史链接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战国时期被冷落 (1)原因:其学说强调仁政、民本和道德教化,重视伦理血缘,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不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2)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秦朝遭压制、摧残 (1)原因

7、: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2)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3西汉独尊 (1)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道德伦理作为教育内容和选官标准,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

8、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4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1)宋朝时儒家学者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特点:儒学系统化、哲理化、思辨化。,(2)明朝:王守仁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提倡“内心自省”、“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3)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

9、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5明清之际受批判 (1)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异端”李贽指责批判孔子的权威,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辩证发展的思想,主张“趋时更新”。 (2)特点:明清儒学家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走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单元总结1.专题整合: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演变。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

10、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出现,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

11、”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单元总结2.中西对比: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单元总结3.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单元总结4.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 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体现了某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

12、状况的反映,而思想文化也能够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1)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接受并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康有为为达到宣传变法思想、推动统治者变法的目的,利用孔子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实行民主政治,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3最新考纲展示,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西汉时发明植物

13、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改进:东汉 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作“蔡侯纸”。 传播: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唐代 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蔡伦,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 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传播: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开展。 (3)火药 出现:最早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 应用:唐朝末年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 传播: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西方热兵器发展,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 (4)指南针 源头:战国时人们发明司南,后出现指南车、指南鱼

14、等。 发明:北宋时发明 ,并应用于航海。 传播:13世纪传到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毕昇,2.天文学成就,浑象仪,简仪,3.数学成就 (1)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筹算计算法。 (2)东汉时期: 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3)南朝宋、齐之际: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 (4)元代:出现珠算法。 4.古代农书 (1)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九章算术,祖冲之,齐民要术,(2)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 (3)明代:徐光

15、启编的 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5.医学成就 (1)战国时期: 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 “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经典。 华佗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五禽戏”。 (3)明代:李时珍的 ,创立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农政全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2.书法艺术历程 (1)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时期:书法理论日趋成熟。书法代表有 、怀素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3)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出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4)明代: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张旭,知识拓展 中国五种主要字体的特点,重点识记三、笔墨丹青 1.历程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起源。 (2)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著名画家 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3)唐代:体现出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 (4)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民间风情画兴起,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 。 (5)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受时代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顾恺之,清明上河图,2.特点 (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