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马原第二章(下)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9617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马原第二章(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3版马原第二章(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3版马原第二章(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3版马原第二章(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3版马原第二章(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马原第二章(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马原第二章(下)(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旧哲学的物质观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世界和实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在西方,“物质”这个词是从古希腊文的“母亲”演变而来的。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物质世界和实践,赫拉克利特火 阿那克西米尼气 毕达哥拉斯数 阿那克萨哥拉种子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 齐诺弗尼斯土 恩培多克勒“四根” 亚里士多德“四因说” 中国古代思想家“五行”,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评 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凭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

2、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观从自然界本身去解释世界,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与直观的猜测。,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评 析:,评 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辩证的理论思维;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攻击。,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什么是物质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3、反映。”,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1、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发展阶段:无机物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的意识。 举例:洛克白板说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辨析: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朴素唯物主义意识观

4、),意识的特征,第一、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 意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第二、意识具有主观差异性, 主观差异具有客观根源。 第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有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a. 意识同物质具有质上的差异性、对立性 b. 意识具有主观性 c. 意识具有超越性、自主性、自由性、创造性、批判性、理想性等特征 d. 意识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e. 基于以上所说,不能把意识还原归结为物质,意识的内容基础可以还原为物质,但不能把全部意识都还原为物质。,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意识的作用,意识的反作用,A、物质决定论和意

5、识能动论的辩证统一 B、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第四、意识活动对人的具体实践活动有控制作用,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何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四个基本原则 (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 (3)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在于它的存在形式。,是标志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1、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属性和根本方式 运动是物质统一性的基础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不可分割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举例:芝诺悖论:飞矢不动,幡动风动,阿基里斯悖论,既非幡动, 亦非风动, 仁者心动。,幡动!,风动!,时空观 1、什么是时空? 时空指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方

7、式 2、时空和物质的关系不可分割 3、时空的绝对性和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 4、时空的相对性和有限性具体物质形态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什么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指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产生一切事物的根源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3、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与实事求是方法论的关系 4、形而上学的物质统一观把社会历史抛置其外,解读:社会历史领域的物质统一性,A 人类社会建构于自然界之基础上。 B 意识的指导不能代替物质性的实践活动。 C 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基础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的动力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

8、得到正确的解决。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人的社会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解释。,解读:社会历史领域的物质统一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

9、是不可能存在的。 其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有意识作指导,但其本质上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最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形式构成社会实践的基本框架 生产实践: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以探索未知为目的

10、的社会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1)是物质性的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 (2)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具有自觉能动性 (3)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手段,客观现实,实践的特点,客观现实性,实践关系中的客观性,实践,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 VS 客体主体化,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

11、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客体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也就是主体对象化。如人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制造出先进的生产工具用于改造自然。,主体客体化 VS 客体主体化,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客体和外界事物的形态、属性、规律等经由人的实践活动拓宽人的视野,发展人的智慧,增长人的才干,丰富人的情感,磨炼人的意志,从而转化为个体的素质和能力

12、。如人类通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获取了新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动性,愚公移山,实践的特点,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基本形式构成实践活动的基本框架 生产实践: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实践:调整和处理社会关系 科学实验:以探索未知为目的的社会实践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意识,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广大劳动群众持续进行的生产实践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不断

13、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二社会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到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在从事生产实践的同时,就创造了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社会关系又反过来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通过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如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发展等,维持和巩固那些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调整和改革那些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到解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

14、展。,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三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实验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验活动。所谓科学实验,就是运用实践的手段,把认识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考察,暂时撇开它的复杂的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以便得出普遍的可靠的结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科学实验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科学实验是近代出现的一种实践形式。这种实践形式的出现,使科学活动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实践的其他一些形式,医疗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等对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15、。医疗实践医治人们的疾病,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使人们更好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向社会成员,特别是向青少年传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输送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使各项社会事业后继有人、加速发展。艺术实践为人们创造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提供优美的艺术欣赏,给人们以艺术熏陶、美的享受和情感道德感染,提高人们的文化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和谐进步。,实践构成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创建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马克思主

16、义实践观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萌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完成了对以费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