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七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121686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心理学第七章运动活动的动机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运动心理学第七章运动活动的动机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运动心理学第七章运动活动的动机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运动心理学第七章运动活动的动机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运动心理学第七章运动活动的动机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心理学第七章运动活动的动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心理学第七章运动活动的动机(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运动活动的动机,前言,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第二节 动机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第三节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需 要,前言,人类的欲望,需要:个体的一种缺乏状态 人类行为原因的模型: 需要 动机 行为,诱因,结论:人缺乏什么就会追求什么,(一)需要及其特点:,1、什么是需要 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 当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就是需要。,(1)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 (2)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 ; (3)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 2、需要的特点: (1

2、)需要的对象性: (2)紧张性: (3)驱动性: (4)共性:,(二)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按照需要的内容,可分为:活动需要、交往需要、认识需要和成就需要,(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Abraham.H.Maslow , 1908197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需要的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

3、。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尊 重,归 属 与 爱,安 全 需 要,生 理 需 要,认 知,审 美,直接和有机体生存和繁衍有关的需要。 例如:对阳光,水,食物,空气,排泄,求偶,栖息等的需要。 特点:最基本,最明显,最强烈要求首先满足,1、生理需要:,人对无威胁的,能预测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的要求表现为要求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对体制,秩序,规律的要求;对保护者实力的要求。 安全需要缺乏的表现: 儿童的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喜欢成群结队,吝啬喜欢储蓄 总是担心的心理状态,

4、2、安全需要:,会空前强烈的感到缺乏朋友,爱人,妻子或者孩子对人们之间的一种深情关系的渴望爱与被爱,渴望在家庭和团体中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社会流动带来的人的归属需要的缺乏,人们关系的市场化带来的人的深情关系的缺乏 缺乏归属与爱的人会将注意力高度指向与别人的深度交流,3、归属和爱的需要,个人对自立的尊严和价值的需要,希望得到赞许,赏识,拥护,同时需要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这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能力,有地位和必不可少如果不满足,个体会体会到一种弱小无能感,4、被尊重的需要:,(1)自我价值感的来源 个人的经验和主观的成败标准榜样的经验和榜样与自己相似的评价和他人的交流

5、与他人可靠性的评价生理状况及其自我评价.现实的价值感要建立在真实的成功和别人真实的尊重上,5、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2)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洞察世界社会和人生,热爱世界社会和人生,能独立自主,自我完善,马斯洛所描绘的 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好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一、运动动机的定义 二、运动动机的功能 三、运动动机的种类,动机(motivation):是推

6、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一)动机的定义,一、运动动机的定义,动机的作用: 1、选择行为的作用 2、激发始动的功能 3、强化和维持人的行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呢? 一般说,有两大因素,即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这种效应被称为德西效应(Deci effect)。 (二)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 1.动机与需要 (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 (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 (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 (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二)运动动机,它是

7、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影响体育活动动机的因素 1驱力与诱因 驱力(drive):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内部需要) 诱因(incentive):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环境因素) 2、成就动机:个人在学习、工作、科研等活动中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因。 成就动机力求成功的倾向强度避免失败的倾向强度 TaTsTaf,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

8、成绩的心理倾向。 它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社会交往中习得的内在推动力量。,高成就动机者具有下列特征: (1)认为中等难度的任务具有挑战性,全力以赴 的获取成功 (2)对所需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 望 (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 (4)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 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充满了速度、力度、高度、远度、准确度或难险度等的竞争与评价,是典型的成就情境,对运动员的勇气和进取精神提出了种种挑战。 体育成就动机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也属于个性的一个方面,与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能力、成败经验等主体因素,以及家庭、社会环境及任务难度等客观影

9、响相关联。,二、运动动机的功能,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具体地讲,包括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并对体育活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一)发动功能 (二)选择功能(三)强化功能 (四)维持功能,(一)发动功能,学生想要运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就成为心理动力推动自己行动起来。 这就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发动功能。,(二)选择功能,运动动机不仅能发动体育活动行为,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稳固而特定的内容,使他们的运动行为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 。,(三)强化功能,运动动机通常还决定着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活动愿望强烈的学生,在体育学练过

10、程中表现出兴趣浓厚、情绪高昂、注意集中、肯于付出的特点,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决心也较大。而在体育活动中情绪低落、注意分散、怕苦怕累、遇难而退的学生,往往运动动机不足。,(四)维持功能,运动动机与体育活动坚持时间的长短也有直接关系。,当学生参加自己乐于进行的体育活动时,持续的时间就较长,即使在疲劳的状况下也还能坚持一定时间。 但若是进行不愿从事的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就较短,想让他们保持较长时间也比较困难。,综上所述,良好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运动动机,使其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应当认识到运动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 只有

11、动机正确且强度适宜时,才能对运动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过弱或过强的动机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是消极的。,不适宜的动机可通过认知、情绪、自我控制等机制对运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学生注意涣散或狭窄、情绪低沉或亢奋、技能学习缓慢或动作失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运动动机的性质与强度做出准确的观察、评价和适当调控。,另外,还应充分认识到运动动机与体育活动效果之间还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体育活动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动机。,三、运动动机的种类,(一)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三)直接动机和间接动

12、机,(一)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生物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为了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愉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拥有较大的娱乐、兴奋和宣泄期待,如不能得到满足,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烦躁、行为不安、注意与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2.社会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

13、会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它是既重交往,又重声誉的运动动机,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继发性动机,具有相对持久的特征。 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人际互动与相互学习,对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能水平等方面追求成功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1.内部动机的定义,源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

14、机。,目标定向,目标定向可能是影响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 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如果强调的重点是任务本身,那么,人们对自己表现出的能力的知觉是以自己个人为参照系的,不同他人做比较。因此可以预测,这种任务定向(task orientation)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主观能力感。而自我定向(ego orientation)则不同,它考虑的主要是个人的能力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自己表现出的能力的知觉意味着对自己是否比别人强这个问题做出的评估。因此,可以预测,这种自我定向更有可能使人们产生能力不足感。研究也表明,同自我定向相比,任务定向可更好的提高人们的能力感,而这种能力感对人们的运动成绩以及从事体育

15、活动的持久性均有重要影响。,2.外部动机的定义,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为由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满足,如运动乐趣的获得、竞争的参与、运动效能感的提高等,无需外力的作用。 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外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部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 但外部动机并非

16、一无是处,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三)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是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的定义: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是直接动机 。,间接动机的定义: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是间接动机。,1.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本身相联系,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作用较大,不失为推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力量。 但当体育活动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较大、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学会和掌握时,或学生对某一练习方法、形式产生单调感、枯燥感时,直接动机作用的局限性就将表现出来,其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也就减小。,2.间接动机,间接动机虽然相对遥远,与当前体育活动的直接联系较少,但它与长时间活动后产生的最终结果和社会意义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