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中政治9-2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4646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中政治9-2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3届高中政治9-2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3届高中政治9-2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3届高中政治9-2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3届高中政治9-2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中政治9-2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中政治9-2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新形势下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根本任务是什么?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材探究解读 (教师用书独有) 1教材P100问题1 提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使青年志愿者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提高,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提高。,2教材P100问题2 提示:(1)结合自己实际回答即可,具体事例略。 (2)启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它为社

2、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离开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将会一事无成。,3教材P102 提示:(1)观点一认识到了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其可取之处,但否认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片面的。观点二既承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又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2)哲学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提供价值观的判断,并通过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社会实践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教材P103 提示:(1)参加过的活动,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 (2)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可从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形成

3、良好的道德风尚等方面来谈。,探究一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识记探究 1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 在当代中国,发展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 、有道德、 、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 素质和 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 。,先进文化,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根本目标,提醒:作为新时期培养人的目标,“四有”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制和纪律观念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伴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体制的进程而诞生的。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这项活动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动员广大青年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近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 (1)想一想:青年志愿者行动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2)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示:(1)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对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2)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

5、会。其中,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理解应用 1正确理解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培育“四有”公民,是指提高个体素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指提高整体素质。个体素质提高了,全民素质的提高就有了切实保证。因此,培育“四有”公民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基础。,(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需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激发人们为社会主义现

6、代化建设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人的素质提高了,就会自觉地以共同理想、道德、纪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会有广阔的胸襟、较强的自控力,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容易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无疑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3)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取决于人民的基本素质。人的素质的优劣、高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都要以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作为指导和归宿。,2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

7、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这三者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三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而言的;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典例1】 (2011年山东高考文综第21题)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思路点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

8、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B表述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优先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C表述错误;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D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A符合题意。,探究二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识记探究 1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发展 和培养人才的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 、 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科学技术,基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教育,2发展科学技术 (1)地位: 是第一生产力。 (2)措施:大力加强 建设;

9、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 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 、鼓励 、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要扶持 文化事业、发展 、鼓励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科学技术,科学基础设施,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科学,创新,公益性,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提醒: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重要条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10、中指出: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如何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吗?,提示:(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优化教育结构。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切实实现教育公平。,理解应用 1全面理解和把握教育在文化中的地位

11、和作用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教育获得文化知识,使文化代代相传。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2比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典例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注意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因为( )。 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12、文明的根本目标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教育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 A B C D 思路点拨:说法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说法也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探究三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识记探究 1和谐文化的地位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 。 2措施 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 创建活动,完善 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 、互爱互助、 的社会风尚。 3形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 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重要精神支撑,群

13、众性精神文明,社会志愿,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文化建设,提醒: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志愿服务在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物、参观、游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 你

14、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提示:(1)不赞成。志愿者理念的核心是奉献爱心,既然是奉献,就是不求回报。对志愿活动都给予优惠或回报,有违志愿者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其重要途径。 (2)赞成。社会对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是对志愿者的奉献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志愿活动中逐步培养奉献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文明风尚的重

15、要途径。,理解应用 全面理解和谐文化 (1)什么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形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2)为什么要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3)怎样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典例3】 中央宣传部、中

16、央文明办组织开展了“百城市道德模范巡讲网上行”活动,举行此类活动( )。 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有利于形成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 A B C D,思路点拨:,【新闻播报】 2011年9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温家宝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讲话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发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必须增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 【深度思考】 你能结合文化生活知识,为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吗?,【参考答案】 (1)落实义务教育的法规政策,切实保障农村孩子的受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