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与回应性: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讲座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3082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性与回应性: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公共性与回应性: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公共性与回应性: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公共性与回应性: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讲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公共性与回应性: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讲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性与回应性: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讲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性与回应性: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讲座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性与回应性 中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前言,不同的研究视角:社会改革方案的设计VS决策体系的调整:前者关注政府如何管理,后者关注政府如何保持活力。 理论:执政党的特性是什么?领导权,领导力;主导创新,而不是被社会推着走。为了执政而不求变革,反而会丧失领导权,从而增加执政的难度。 现实:一种保守的倾向:政治停滞。什么因素促成了这种倾向?成就论、危机论、稳定论、封闭论、腐败论。 问题:如何保持创新性和领导力? 我们更要关注如何让政治体系保持创造力:贯彻共和主义精神,保持精英主义政治和平民主义政治的平衡(现在的状况是,精英政治和平民政治都有问题),让精英团队保持领导力,让平民团队保持影响力。,什

2、么机制能够保证不断创新,一个好的制度应当避免促进“既得利益人群”的形成,因为“既得利益人群”是改革创新的最大阻力。那么,怎么避免?有什么机制和制度安排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 开放机制 限任机制 竞争机制 信息公开机制 过程透明机制 舆论自由机制 民主参与机制 权力与责任对称机制 增量改革机制 我们更要关注体制的创新活力,因此我们更要关注两种民主机制: 党内民主:使精英团队保持领导力,实现党内开放竞争,从而保持决策精英的创新力,形成社会变革的推力(体制内的推力)。 社会民主:使平民团队保持影响力,从而形成对决策精英的足够压力(体制外的压力)。,民主到底要不要?,民主有不同的含义,至少有广义和狭义的

3、区别。如果把民主理解为多党民主,选举政治,那中国可能需要特别慎重,因为它为本来不和(极化)的社会提供了社会冲突、政治分裂的机会;如果把民主理解为责任政治、依法治国、协商政治,平衡和抑制强势集团和权贵资本,那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又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公共性和回应性?,2,如何评估中国的改革?,问题:是死,还是活?,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 许多人预测:中国的 “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30年过去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经济几近崩溃的灾难、80年代民主浪潮的冲击、90年代苏联东欧共产主义体系解体的打击,中国不但没“死”,反而它的崛起(grow-up)却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如

4、何解释中国的发展?,Predicament for Chinese Government,中国政府一直面临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民主化的要求和压力关涉政治合法性的问题; 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压力关涉经济绩效的问题; 国际趋势的要求和压力关涉国际认同的问题。 这些问题和压力相互交错,互相影响。,Chinas Reform experiences,改革思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中国政治理论的发展: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被看成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的发展成果。 改革方式:“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实验性改革。区别于苏联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中国以农村为开始

5、,通过试点和试验,推行渐进式改革。 改革主旨:“打破大锅饭”,用责任制来堵塞社会主义大集体组织和管理的漏洞,破除大集体和公有制迷信。 改革内容:引进市场经济原则来改造计划经济模式;鼓励私人经营,打破政府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发展思路:“与国际接轨”,加入全球化进程,发展对外贸易,实现资本积累;引进外资,带动经济发展;引进生产线,提升本国生产技术水平;凭借劳动力优势,发展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Marketization in China,Chinas Experience:Opening to the Outside,1949年以前 文明古国:自我中心主义 闭关锁国:

6、排外主义 丧权辱国:无奈主义 抗日救国:民族独立主义 1949年以后 毛泽东时代:与西方发达国家对立 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融合 后小平时代:国际“接轨”进入新时代,Integrating into International Community,To be geared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中国政治改革的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中国的政治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治理改革。 中国的政治改革不是许多西方学者理解的政治体制改革,这种改革不涉及基本政治框架的变动。这是一种以政府治理或政府

7、管理体制为重点内容的改革。 一方面,中国政府不断重申不照搬以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政治模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又十分强调政治改革,特别是以行政管理体制为核心内容的政府治理改革。,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路线,纵观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中国治理变革的轨迹,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清晰的路线图: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一元,多元,集权,分权,人治,法治,管制政府,服务政府,党内民主,社会民主,中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三条路径,Chinese Government Reform,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

8、政府自身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 80年代,政府改革主要围绕“集权与分权”的话题而展开;基于对传统集权模式的深切反思,“分权让利”被设定为政府改革的主题。 90年代,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讨论,将政府改革的话题引向有关“大政府与小政府”的讨论,“小政府”模式被一度看好,精简机构成为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0年以后,人们达成了新的共识:政府权力的集中或分散、政府规模的大或小,未必是一个好政府的主要标志,一个良好的政府,应该是有效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强政府”。基于这样的认识,“转变政府职能”就成为政府改革的核心议题,而改变政府管理模式,构建服务型政府,便理所当然成为政府改革

9、的目标。,政府转型: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的种类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 基础性公共服务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组织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或者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有某种政府行为介入的基础服务,如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等。 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或生产活动所提供的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的生活、发展与娱乐等社会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务,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福

10、利以及环境保护等。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务。,如何解释中国的发展?,官方的解释: 前所未有的好领导(执政精英) 改革开放的政策好(经济建设) 举国体制的好制度(中华体制) 政府主导 解放思想 试验区方式 渐进与增量改革 从微观领域入手 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独立自主,韬光养晦,外人的解释:Beijing Consensus,有关“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的讨论: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提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

11、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同样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 中国式发展:政府主导。,学界的解释,制度创新:华盛顿共识的翻版;东亚奇迹的再现。 秦晖的观点:全球化+低人权优势如果没有“全球化”,中国就是朝鲜;如果没有“低人权”,中国就是东欧。 为什么民主化了的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率没有中国高(尽管其老百姓的生活未必没有中国好)?为什么非洲一些民主国家经济增长率也没有南非高?为什么国际资本不是争相投入中东欧,而是争相

12、投入中国?为什么巨量廉价商品不是从中东欧、而是从中国涌向世界?其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并不是个太深奥的问题:如果说“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力”在全球化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增长率至关重要的话,那么一个没有工会、可以任意圈地的国家比工会发达、圈地困难的国家(如中东欧国家)哪个更能“招商引资”,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这样的“低人权优势”的确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逻辑。 “中国奇迹”的主要奥秘在于铁腕之下谁也不能讨价还价,减少了中国经济学家所谓的“交易成本”,避免了“民主分家麻烦大,福利国家包袱多,工会吓跑投资者,农会赶走征地客”这种“民主困境”!,中国政府治理模式有什么特点?,1.大责任政府,自由自治的比重

13、,A B C D E 政府职能和作用,古典自由主义:A监护者,现代自由主义:A监护者+B管理者,新自由主义:A监护者+B管理者+C保障者,社会主义:A监护者+B管理者+C保障者+D造福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监护者+B管理者+C保障者+D造福者+E教导者,2.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是政府的追求 雅典模式VS.斯巴达模式 集中式管理:追求整齐划一 狱警式管理:利用信息不对称 围堵式管理:追求无抗议管理 指令式管理:指令与服从 倒计时管理:军令状和暴力执法 运动式管理:突击式严打与综合整治,中国政府治理模式有什么特点?,3.家长主义是政府的角色 保姆式国家+教父式政府,有时候惹事又讨嫌 典型性案例:

14、担心夫妻在家看黄碟学坏,于是派警察上门查抄 担心手机接受不良信息,于是替你“关机” 担心网络“很黄很暴力”,于是帮你安装“绿坝” 担心你说话把关不严,索性替你“封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有什么特点?,中国政治形象的负面评价,经济成就不等于政治进步: 党国一体(党国家):党的绝对领导 人治国家:英明领袖(执政精英、贤人政治) 非民主国家:民主集中制下的政府主导 政治变数难以琢磨:与时俱进 公民权利不能得到保障(低人权):劳动力优势,如何可持续?,中国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国人在经济“奇迹”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要防止陶醉于“奇迹”而漠视“低人权优势”积累起来的社会危机,防止社会不公正从“权家通赢”恶化

15、成“赢家通吃”,另一方面要利用高增长提供的物质条件,抓紧利益缓冲余地较大的这个时机推进政治改革,启动民主,提高人权,增进自由与福利,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南非的前车之鉴表明,“低人权优势”造就的奇迹并非永久可恃,而到了不可恃之时再思易辙,就积重难返了。中国要避免寡头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恶性循环。如果真的陷入了那种恶性循环,就很难收拾。中国如果在“奇迹”时期启动民主,不会有南非今天的困境,但是如果到了“奇迹”不再,像1997年经济滑坡中的印尼那样“不得不民主”的话,那就可能不是什么南非困境的问题,而是更严重的、类似1917年的“俄国困境”的问题了。,Two Steps:Marketization and

16、 Democratization,中国现代化的两道门槛:市场化与民主化 跨越第一道门槛:经济转型(市场化)即将完成 跨越第二道门槛:政治转型(民主化)正在提上日程,民主化是绕不过的坎,经济发展了,民主的要求就会自然地被提上日程。 10003000美元GDP是一道坎:民众的经济要求和非经济要求都会释放出来,从而对既有体制构成挑战。 永久承包,还是定期承包?责任承包,还是无条件承包? 民主化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应对出来的! 如何应对?制度供给。 民主当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民主与科学、效率没有必然联系,而与合法性直接相关。 对民主的解释:主权与治权、大众参与与精英管理、限任、责任与选举。类似经济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责任承包与定期确认。,为什么要强调“公共性”?,政治的本质就是公共性。 中国的现实:公民=臣民,公共管理不公共:决策缺乏公共选择,管理缺乏公共参与。 后果:南非化+拉美化:权者通赢,赢者通吃。,中国改革的未来,三条路径 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