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03034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应急训练,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training,课程介绍,本课程共计16学时,计1学分 军训期间学习(6学时,已修) 第三章 现代消防安全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章 现代交通安全的基本精神与基本原则 第十三章 维护国家安全与大学生的时代使命 课堂学习(12学时) 第一章 公共安全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二章 大学生活中人身与财产安全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第五章 网络信息安全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第六章 重大自然灾害与疾病的预防和危机处理 第八章 现代大学的校园暴力问题与防范处理,课程要求,知识

2、性与实践性并重 请假须有书面请假单,缺课不超过1/3 本课程考核以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原则,考核由两部分构成: (1)平时考核 (2)期末考试,学习目的,安全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安全问题是世纪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内安全形势严峻,需要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关注安全问题 安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2011年中国大学生人数超过2144万),第一章 公共安全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第一节 我国当前公共安全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5.12地震,

3、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截至2008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1000多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2008年5月12日,舟曲泥石流,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2008.3.14拉萨事件,拉萨事件,新疆7.

4、5事件,2009年7月5日晚,2008年4月28日山东火车相撞,据新华网信息:2008年4月28日凌晨4时48分,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客车下行至胶济线周村至王村区间时,尾部第9至第17节车厢脱轨,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致使该客车机车和5节车厢脱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到发稿时,死亡70人,伤416人。,7.23温州动车事故,上海地铁追尾事件,2011年9月27日下午两点半左右,由于新天地站信号故障,上海地铁10号线采用人工调度,导致豫园路站两辆列车相撞。,1.1 我国当前公共安全的基本状况,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高发时期 各类突发事件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 参与突发事件的总人数呈大幅

5、增加趋势 参与突发事件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别齐全 非理性、非法的表现形式比例上升,1.2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2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

6、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1.2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1.2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 自然规律引发 生态环境的平衡格局遭受破坏,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预警失败或预警水平低下 缺乏防范预案或预案质量不高,1.2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社会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恶化 民族、宗族、宗教间利益矛盾激化 公共政策对部分人利益造成损害 社会保障体系建

7、设滞后 历史遗留问题和自然资源权属纠纷缴化 基层组织运行出现偏差 非法集资和金融风波问题的暴露 领导干部腐败 部分组织和个人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下,1.2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1)突发性。虽有量变过程,但事件爆发的时间、规模、具体态势和也许深度往往在意料之外。事件爆发,演变迅速,解决问题的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2)不确定性。发生的时间、地点难以确定,原因、变化方向、影响因素、后果等各方面都无规则。人们在事件面前往往无所适从,更增强了恐慌感,扩大了不安全感。,1.2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3)威胁性。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标志

8、,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还体现在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造成的破坏性冲击,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4)紧迫性。事发突然,瞬息万变,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所以迫切需要决策者依靠有限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判断和决策。处置是否及时妥当,关系到社会稳定、执政水平和国家安危。,1.2 突发事件的分类、成因与特点,(5)持续性。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突发事件从未停止过。突发事件一旦爆发,总会持续一个过程,表现为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消退期。持续性表现为蔓延性和传导性。处理不及时会发生连锁反应,引发灾害链。 (6)广泛性。一经产生往往传播迅速,影响巨大,引起广泛关注,负作用大且持

9、续时间长。,1.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2007年8月30日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11月1日该法正式生效 此举标志着我国应对突发事件进入了法治化新阶段,1.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 依次用红、橙、黄、蓝色表示。,1.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国家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突发事件应对的科学体制,是指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各种制度及其运行规范的总称。一般说来由预警机制、紧急处置机制,善后协调机制、评估机制四部分构成。,1.4

10、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

11、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1.4 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1.4 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

12、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二)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三)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四)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2008.6.28瓮安事件,1.4 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如何应对公共场所拥挤踩踏现象? 人

13、群拥挤不要好奇,应远离人群以保护自己。 及时拨打110或120等报警电话。 不跟随人群盲目乱动,冷静观察周围形势。 已处于拥挤人群中时,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 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 跑的时候踏稳每一步,努力保持身体平衡。 发现有人摔倒,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靠近。,1.4 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如何应对公共场所拥挤踩踏现象? 若被推到,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面壁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 若摔倒在地,应保持俯卧姿态,两手紧抱后脑,两肘支撑地面,胸部不要贴地,这是防止踏伤最关键的一招。 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人群时,最好将孩子抱起来,避免在混乱中被踩伤。,1.4 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公共场所撤退法则? 冷静观察,听从指挥; 踏稳脚步,与人一致; 有人摔倒,大声呼救; 摔倒在地,蜷成球形; 避免仰卧,以免踏伤。,本章小结,我国公共安全的形式处于严峻状态,日益严重的公共突发事件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