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增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人文经典课件9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7391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增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人文经典课件9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考前增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人文经典课件9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考前增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人文经典课件9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考前增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人文经典课件9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考前增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人文经典课件9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前增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人文经典课件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增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人文经典课件9(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一)综合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题的解答是一种书面表达,在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 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地理事物的识记存在不足。如甘肃写成甘苏,地垒写成地磊等。 2词不达意,口语味浓: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反映地理事物,表达说明地理问题,如:“投资大”说成“花钱多”,“自北向南”说成“由上往下”等;对地理原理、规律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明于心而不明于笔,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正好相反,甚至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的或者是极端不负责任、缺乏科学态度的严重错误。,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这类

2、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 4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有些学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次的混杂。例如,在描述某地的地理特征时,一会儿描述东部的地形条件,一会儿又描述西部的人口状况,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描述东部的交通状况等,不能给人清晰的思维顺序。,5要点不全,套话

3、连篇: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区位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方面。例如在对某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作出分析时,有些学生往往回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对于题目给出的一个具体区域,我们应该根据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具体分析,例如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处在河流的入海口或邻近哪些发达地区等;交通便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海运廉价、经过的铁路线名称等;其丰富的资源为石油、煤炭还是铁矿、淡水等。,6区域定位不准: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地图上,有些学生往往不能借助经纬度、海陆轮廓特征或代表性的地理事物等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一旦“识地”出错,再多再好的“析理”也是枉然。例如我国的国土整治,黄土高原为水土流

4、失的治理、西北为荒漠化的防治、华北为中低产田的改造、长江中下游为退田还湖等。如果定位出错,国土整治的知识迁移亦会出错,答案就跑题了。,(二)常见综合题解题步骤,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模拟训练: 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 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评价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比较两地水土流失带来损失的差异性,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名题巧练】,1.(广东省茂名市2013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28分)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

5、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雾霾天气是近年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在天气的形成一般与气象条件及人类排放污染物密切相关。2013年1月份,北京的雾霾天气天数达到25天,空气重度污染。 材料二:图6 京津冀都市圈范围,材料三:图7 2010年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万吨),(1)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发展各有定位,北京市重点发展第 产业,河北省重点发展第 产业。(4分) (2)天津市的城市服务功能较北京 。与北京市比较,天津独特

6、的优势是 。(4分) (3)河北(北京附近)地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包括 。(4分) (4)结合材料,分析今年1月份北京多发雾霾天气的原因?(8分) (5)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区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答案】 (1)三;二(4分) (2)小;临海有优良港湾(4分) (3)市场;蔬菜、花卉(水果)(4分),2.(广东佛山顺德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28分),阜阳是安徽的西北门户,这座享誉盛名的农业大市,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城市。“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

7、”转型。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安徽省区域图,材料二:2010年安徽全省和两市经济数据统计图。,(1)安徽省最主要的地形类型为 ,贯穿该省南部的长江大致流向是 。每年7、8月淮河以北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是由 (天气系统)过境时形成的。(6分) (2)阜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带类型为 。(4分) (3)与全省相比,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和 ;为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马鞍山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应大力发展第 产业。(6分) (4)2012年春运期间阜阳火车站对外输出劳务人员大约接近两百多万人。试分析阜阳市成为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基地的原因。

8、(6分) (5)阜阳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的产业转型对当地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将产生哪些影响?(6分),(4)阜阳市成为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基地的原因主要从劳动力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与长三角地区的距离等方面来分析。 (5)阜阳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的产业转型,是指从商品粮基地向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对当地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是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地形、气候、自然带、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动等知识点。,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

9、漫画“动物的对话”,材料二:2012年3月31日20:30-21:30,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再次展开,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该宣传旨在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来关注环境问题并付诸行动。 材料三:“1870-1990年全球气温变化图”和“1900-2100年预测海平面变化图”,(1)材料二中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哪些?(6分) (2)世界自然基金会(WFF)为什么发起“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6分) (3)请把材料三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4分),【答案】 (1)全球变暖(2分) 温室气体的大量

10、排放(2分);森林破坏(2分)。 (2)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社会经济及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3分);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3分)。 (3)自上而下为:(4分),4.(安徽省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图为“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读图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两工业区的共同主导因素是

11、。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7分) (2)说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4分) (3)东北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地区,你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3分),第(3)题,结合本地区自然资源、区位特点及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其工业区位优势、存在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需: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特征。涉及的考点有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

12、素、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出路等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大,但试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5.(湖南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5分) (3)从

1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4分) (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5分),【答案】 (1)分布特征:东段为东一西走向(2分)。影响因素:纬度(太阳辐射)(1分)。西段为东北一西南走向(2分)。影响因素:地形(1分)。 (2)地下水丰富(2分)。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1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1分);沼泽面积减少(1分);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

14、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1分)。 (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每点1分,答对5点即可,共5分),6.(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4次段考试题)读某国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世界某国河流、城镇分布及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材料2: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等,赶上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可达近千万吨,遇到干旱少雨,则陡然跌至100多万吨,最近几年,农业生产连年歉收,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主席Rajendra Pachauri说,这与全

15、球气温的上升不无关系。该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为新鲜水果(柑橘、葡萄、橄榄、椰枣)、新鲜蔬菜、蔬菜罐头等,占出口总额的15%,出口量在阿拉伯世界中排在第二位。 该国95的水源来自于降雨,筑坝蓄水是开发水资源的主要途径。目前,水坝蓄水能力仅为年降雨量的十分之一。该国国王特使阿拉维尤其赞赏我国的“都江堰”和“坎儿井” ,希望两国加强合作,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1)甲乙丙三城市均为 气候。(2分) (2)描述图中城镇的分布特点: (4分) (3)结合材料,从有利和不利条件评价该国西北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并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国农业的影响。(6分),【答案】 (1)地中海(2分) (2)城镇大多沿

16、河,沿海分布。(2分)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2分) (3)有利条件: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冬季温暖,有利于果树越冬;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3分,3点得满分) 不利条件:遇到干旱年份,容易引起旱灾,农业减产;水利工程设施落后制约农业的发展。(2分)变化影响: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蒸发旺盛而变得干旱,导致农业歉收。,7.(广东省湛江市2013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28分)读部分有关澳大利亚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甲)和“局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图乙)。,材料二:墨累河及其支流达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亚人的“生命线”和“食物篮”。据澳洲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迁移、灌溉和持续已久的干旱给“食物篮”造成了毁灭性影响。该报告者之一汤姆哈顿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